分享

蒲松龄作为座右铭的对联(1)

 高山仙人掌 2016-06-01
蒲松龄作为座右铭的对联(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对联,从古到今常常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据说清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的撰者蒲松龄就曾把它刻在自己书房的镇纸上,用来激励自己。至于对联的作者,或云为明人胡寄垣,或云为明人金正希,或云就是蒲松龄自己,因为史料缺乏,难以定论。不过有一点,就是因为蒲松龄,它才不胫而走,盛传了三百年。
   蒲松龄之所以把这幅对联刻在镇纸上,是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弱小者或失败者不屈服于命运的进取精神和不挠斗志。对联不仅活用典故,而且工稳谐和,堪称佳对。上联的“破釜沉舟”用项羽用兵事,《史记》项本传说:“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一生七十战,除了垓下败北外,都是胜券在手,这次巨鹿之战尤其显示了他领军战胜秦将章邯的卓越战术思想,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结果终于应验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百二秦关终属楚” ,中央集权的暴秦灭亡于楚人刘项的手下。上联中难解的语词是“百二”,此语源自《史记·高祖本纪》 ,该文说:“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百二”究竟为何意,注家诠释不同,裴骃《集注》引苏林说是“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而司马贞《索隐》引虞喜说则谓“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百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 。不管是秦人二万足当诸侯百万,还是秦人是诸侯的一倍,反正都是因为秦人依仗了“秦地险固”的结果。所以后人就用以形容秦地山河地势极为险要。
   下联“卧薪尝胆”用春秋勾践励精图治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不过,司马迁仅说勾践被夫差战败后“置胆于坐” ,坐卧时看一眼,饮食时尝一口,而没言及“卧薪” 。宋人苏轼、吕祖谦虽都在文章中使用过“卧薪尝胆”一词,但都与勾践不相干,直到明梁晨鱼的戏剧、冯梦龙的小说,才把“卧薪”与“尝胆”一起挂在了勾践头上。看来通俗文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要远远大于正统文人们的文章,从那以后,勾践“卧薪尝胆”便仿佛信史一般地烙在了世人的心头。不管勾践卧没卧过薪,夫差的王朝却确确实实垮塌在他的手里,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每一位有不想忍受自己命运的弱者或失败者,读到这样一幅对联自然都会产生拍案欲起的浩然之气。蒲松龄就是其中的一个鲜明的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