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的诞生 说到内在小孩,很多人会误解,以为自己身体里有一个孩子,如同怀孕一样。 其实,内在小孩是一个心理学词汇,它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经历中,产生的那些不愉快、受到伤害的、痛苦的、未被处理的情绪,它如同一个渴望被看见、被关注、淘气的孩子一样,时不时地在我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调皮地跑出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童年早期的记忆。是的,因为那个时候大脑的发育有限,我们的图像记忆还没有建构起来,所以我们的头脑记不住生活之初发生的事情。 但是那些经历和产生的体验、情绪、感受,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像刻录光盘一样,刻录在我们的身体里,成为我们身体的记忆。 隐藏的“控制者” 只要你随时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就能得到证明: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惧、焦虑、烦躁、悲伤、愤怒之中;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挑起无名之火;有时候我们因为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将情绪转移到当下发生的事情上。 情绪和其背后的能量并没有从人间蒸发,它只是被隐藏起来而已。 然而,我们要做到去察觉自己内在的情绪或能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用大脑去思维、判断,而能量是要靠身体感受的,大脑不能感受。 有意思的是,孩子却常常不是通过大脑的思维来认识事物,而是通过身体的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心口不一的背后 我们常常碰到有些家长的咨询,他们说,看了一些育儿书籍,上了一些课程,回到家他们对孩子说一些充满爱的话语:“宝贝,妈妈爱你”,“宝贝,你是最棒的”、“宝贝,你可以做到的,妈妈相信你”,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说这些话语,仅仅出于头脑的判断和分析,而当下的内心和情绪状态并不和言语一致:可能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说这些“可能一边说着这些话,脑子里还在想着工作或人际关系的事情;或者嘴里说着“宝贝,你最棒”,但是心理其实在说“你如果像邻居家谁谁那样聪明/漂亮/成绩优秀就好了。” 大脑会通过理性的权衡、判断,告诉我们该说什么话,但是我们的内在却常常不受大脑控制,而是受“内在小孩”影响,它牵制着我们的情绪、思想。 所以,当这一切的发生的时候,父母通常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在“内在小孩”的影响和控制下生活得太久了,而孩子却是可以感知到的。 教育的内核 孩子在胚胎时期就有很强的和妈妈情绪共生的能力,妈妈虽然没有说话或者孩子虽然听不懂妈妈说的话,但是妈妈身上传递的能量孩子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当父母心口不一的时候,孩子能非常直截了当地感知到父母心里当时的情绪和想法,有时候他们会揭示出真相,有时候他们为了讨好父母而选择隐藏。 儿童的生命是充满灵性色彩的,他们用感受力去感受信息,而不是通过头脑处理信息。如果我们总是忽略自己和孩子的感受、情绪以及内在当下发生了什么,我们永远没法和孩子在同一个频道对话,更别提成为孩子好的引导者和养育者了。 所以育儿的关键就在于回归到自己的内在,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感受,这样才能理解孩子内在发生了什么、渴望什么,才能给予适当的引领。 ![]() ![]() 内在的“天气预报员” 当我们的“内在小孩”不断被隐藏、被忽视的时候,他其实也在做另一项工作:不断积聚自己的能量,让自己能够被看见。 不幸的是,当“内在小孩”渴望通过无名之火、情绪失控、抑郁、疾病等各种方式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时,很多人却视而不见。这也难怪,头脑永远会告诉我们一些虚假的信息,将这一切掩藏过去。 如果将我们内在的空间比喻成一片天的话,“内在小孩”就是雾霾,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雾霾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将内在的光亮完全遮盖,我们将感受不到生命力、爱、慈悲,我们会陷入到巨大的痛苦包围之中,成为情绪的奴隶,我们的内在天气总是阴霾、雨天,很少见晴天。 很多人谈到情绪就不舒服,但是它是我们一生之中相伴的朋友,我们无法绕过他,“内在小孩”也是一样,逃避、疏离、憎恨于事无补,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去做一个真正负责的成年人,去安慰那个“内在小孩”,去做清理的工作,让内在卡结的能量能够得到释放和转化。 那么如何找到你的内在小孩,如何处理和它的关系,让它成为你的资源、朋友,而非阻碍者和敌人呢?欢迎来到西班牙心理学家David Blanco 的经典课程《内在小孩之信念的转化》工作坊·广州站,你将通过身体的体验来触碰到它,和它对话、拥抱、告别、致谢,重新夺回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
|
来自: 可可r72o4b7j5b >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