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的书不会老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6-01

有的书不会老

在《小王子》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随手画过一些配图,其中有一些后来用作小说的插图,有一些则一直没有发表,比如这个国王的形象,就与小说插图中国王的形象,差异很大。

    周克希

    《小王子》 是一本许多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喜爱的小说。故事脉络大家都很熟悉———

    《小王子》 中讲故事的“我”,是个飞行员,六年前飞机出故障,降落在撒哈拉大沙漠上,带的水只够喝一星期了。第二天天蒙蒙亮时,我听见有个声音轻轻地说:“对不起……请给我画只绵羊!”

    我就这样认识了小王子。渐渐的,我知道了他来自另外一个很小的、比一座房子大不了多少的星球。他一头金发,容易脸红,提了问题就不依不饶地要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水晶般纯净的心。

    他爱上过一朵玫瑰。这朵玫瑰很美,但是骄傲、虚荣,有点“作”。小王子还太年轻,不懂怎么去爱她,有次一生气,就离开了她。

    他拜访了附近的几个星球,最后来到地球。沙漠中不见人影,只有一条蛇,对他说的话像谜一样。但小王子还是听懂了它的话,并和它约定,一年以后倘若想念自己的星星,就来找它,让它把他送回去。

    小王子穿过沙漠、山岩、雪地,来到一座玫瑰盛开的花园,在这儿遇到了懂得很多哲理的狐狸。小王子驯养了狐狸———也就是说,这只狐狸从此以后对他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这时他也明白了,那朵玫瑰也是他驯养过的,他要对她负责。

    他又回进沙漠,遇到了“我”。我一点一点地了解了小王子。几天后,正是小王子降落地球的一周年。他来到当初约定的地点。到时候,只见他脚踝边闪过一道黄光,他随即像一棵树那样,缓缓地倒了下去。

    六年了,我还在怀念小王子。看着满天的星星,我就仿佛听见了他像铃铛一样的笑声。

    小王子因为不懂怎样去爱,离开他的星球和玫瑰,来到了地球。还是因为爱,他去找毒蛇,让它帮他返回自己的星球。在地球的这一年时间里,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他明白了爱是理解和包容。他对“我”说:“我当时什么也不懂! 看她这个人,应该看她做什么,而不是听她说什么。她给了我芳香,给了我光彩。我真不该逃走! 我本该猜到她那小小花招背后的一片柔情。花儿总是这么表里不一! 可惜当时我太年轻,还不懂怎么去爱她。”

    以智者形象出现的狐狸,告诉了小王子什么叫“驯养”。驯养一个人乃至一样东西,就是使这个人或这样东西,从此以后对他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狐狸还让小王子明白了,“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负有责任”,“正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他还告诉了小王子一个秘密:“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见。”

    显然,这些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

    儿童文学作品,也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既是写给孩子,同时也是写给成人看的,或者说,是写给葆有童心的大人看的。这类书包括《安徒生童话》、《丛林故事》 (吉普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卡罗尔)、《杨柳风》(格雷厄姆),以及 《小王子》 (圣埃克絮佩里)。另一类书,则是真正写给孩子看的。例如我和朋友合译的 《大象巴巴》,就是写给3—6岁的孩子看的。

    当然,这两类书中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给孩子看的书,大人说不定也喜欢看。而且这两类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孩子的眼光,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周围的人和事物,看这个世界。这种眼光,这个视角,跟成人的有什么不同呢? 这种眼光更澄净,这个视角更真实。知识,阅历,经验,都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的,唯有童心,是要从孩童时代就呵护、珍惜,才能不致泯灭。

    我们说一本书是经典,就意味着我们一生中很可能会不止一次地阅读它。经典,不是爵位,不是哪个人封的;经典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自然地形成的。《小王子》 写于1942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着它,成就了它的经典地位。经典的魅力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有一点就在于,即使故事淡忘了,仍会有些东西留在你心间。这种留在心间的东西,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熏陶。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说培养,没错。但我觉得,与其说高尚的情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毋宁说是熏陶出来的。其中,包括成长环境、周围的人对孩子的熏陶,更包括好书对孩子的熏陶。

    1942年,是个战争的年代。

    圣埃克絮佩里是空军飞行员,但在希特勒的军队用六周时间就摧毁了法国军队以后,他无奈地离开了军队,离开了祖国。1940年的最后一天,他抵达纽约,开始了流亡生活。他在异国他乡写了 《空军飞行员》 等作品。1942年,他在心情苦闷、压抑的情况下,写出了最重要的作品 《小王子》。

    1944年他回到法国空军部队。7月31日,在这个离巴黎解放不到一个月的日子里,他以44岁的“高龄”主动请缨,驾机前去执行侦察任务,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地面。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飞行的飞行员,一个永远有着一颗童心的作家,就这样消失在蓝天里,其悲壮和凄美,让人想起 《小王子》 末尾的小王子:“他像一棵树那样,缓缓地倒下。由于是沙地,甚至都没有一点声响。”蓝天之于圣埃克絮佩里,

    犹如沙地之于小王子。

    托尔斯泰读了安徒生的童话后,说:“他的内心,真孤独啊!”这句话,用在写 《小王子》的圣埃克絮佩里身上,大概也是合适的。他在献词中写道:“我把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这个大人生活在法国,正在挨饿受冻。他很需要得到安慰。”其实圣埃克絮佩里自己,何尝不需要得到安慰呢? 孤独,寂寞,也许可以说是一种痛苦,但写作的人在需要安慰的同时,也需要孤独寂寞的时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里尔克对青年诗人说:“你要爱你的寂寞。”

    《小王子》 的插图,出自作者的手笔。在创作过程中,他画过更多的草图,其中有一些,跟发表出来的很不相同。他画得最多的是小王子。这个形象,一开始是高居云端、长着翅膀的。画着画着,云朵消失了,翅膀也没有了,小天使的模样,渐渐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小王子形象。小王子离开B612号小行星以后,是怎样来到地球的呢? ———这是大人爱问的问题。但孩子关心的,也许不是这个“合乎逻辑”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也许是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是那朵骄傲的玫瑰,是天上会笑的星星。圣埃克絮佩里后来觉得无须为小王子画上翅膀,我猜想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意的是充满童真的诗意,而不仅仅是交代故事的情节。另一个改变较大的人物,是国王。最后的老国王的形象,跟小说中的描写是吻合的。原先,插图中出现过“我”(飞行员) 的形象,后来取消了。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整本书 (文字和插图作为一个整体) 更纯净,更明澈,更有诗意。

    有的书,写出来就老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它。有的书,七八十岁了 (《小王子》 和我出生在同一年,现在它有七十多岁了) 还很年轻,还有许多喜欢它的读者———《小王子》 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作者为著名翻译家,译有 《追寻逝去的时光》 及 《小王子》 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