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脉论

 简兮 2016-06-02
       

《黄帝内经》中有一篇《脉要精微论》,为患者诊脉看病,写的至精致微,难道还有“脉要粗略论”吗?是的,即然有精微论,当然也有大道论,都是五运六气在运转中和气的生成彰显中,不可确少,非常精准,一点都不能违背的天道。恍惚者,似有似无,似无似有,无论是对天地间气的运转,还是行医,诊病,治病,不管是在生于年度,起于大寒,还是生在哪一日,哪一时辰,都要起于寅时,都要分清是正化,还是对化,然后才可以益大,又可以益小,推之至精光大道,大圣的伟业,通人形的制度。天地间的六气合于内,都离不开合在主运的四季上,六经之诊脉也都离不开合在五脏上。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都是天人合一,调于四时。然后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也就是手诊着脉,游行在左,右手的寸、关、尺上。留居到八方的气位上,也就是定气血流注到了手足的六经脉上。其不知道者,他不知道怎样具体的把五运六气的运转合到脉象中去。

脉要粗略的说法,首先要立起年的岁气(天干),年气(地支)。有人会说,诊脉与南政、北政年有什么关系呢?太大了,这是学习《内经》的第一道难关。因为在《黄帝内经》中讲,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化,都应五运六气运转中的阴阳五行,在五运六气运转中分南政年和北政年。甲己南政年,五运六气是顺时针运转为正转,诊脉时也要把代表在泉的尺脉从右尺脉易于左尺脉,来符合地往左转的地道。把代表司天的寸脉从左寸脉易于右寸脉,来符合天往右转的天道。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为北政年,天的五运六气逆时针运转为正转。诊脉时,要把代表在泉的尺脉从左尺脉易于右尺脉,来符合地往右转的地道,把代表司天气的寸脉从右寸脉易于左寸脉,来符合天往左转的天道。也就是说诊到的寸脉和尺脉是随着司天在泉岁气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是随气所在,而不是左手心肝,右手肺脾,固定在左右手上。所以说,不懂在南北政年寸、尺脉的变易,无法论诊脉,说自己会诊脉;说我是老中医了;说我把《医宗金鉴》都背熟了;说《黄帝内经》倒背如流;说二十八部脉都背会了,纯粹是自己骗自己。这是阻碍《黄帝内经》医理普及、提高、发展的大敌。是自己在埋葬中医。当我们看到2016425日《中华中医药报》上发表的王宪华副主任中医师,在新疆为患者看病的图时,就说明他的切脉方式是不符合《内经》天理的。2016418日姜真副主任医师老中医的切脉方式才是正当的。错误的诊脉方法它就很难顺着南、北政年中说的医理,推寻六经脉的先后左右位置和说出五脏六腑在寸、关、尺的何处。

当知道了南北政的重要性之后,它是诊脉的第一道难关,还要知道六六之节,是在那一治节,即一年中的哪一气,什么节气,什么中气。知道诊脉在哪一治节,就以那一治节论司天在泉的气,就以那一治节论寸、关、尺非常关键,这是论《脉要精微论》的秘典。从而知道诊的脉是以寸脉为准,还是以尺脉为准。这就是《至真要》中说的“地化奈何”“司天同候,间气皆然”,也就是说六气的分化都是以一治节中二气司天、司地,余四气散居在左右,成为论上下、疾病、吉凶、胜复、客主 、主事的天地,全都在这样的天地中说明白。在这一治节中论五运六气的运转,看病。这才是《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的“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不是以先立起来的年气来论上升和下降。找不到年气,也找不到每一治节的病气。

 还要知道什么节气,什么中气是从甲子日、甲午日、己卯日,己酉日是开始的时间,即,每个节气开始的日数都是子午卯酉为开始,使用“超不过九,接不过五”的天理合于脉上。因为人气血营卫的流注与五运六气阴阳升降、递迁,分合之期,晷刻不差,都是“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这些大的前提都是诊脉者胸有成竹的天道,都不用说出来的东西。只有把天道(司天的气),地道(在泉的气),人脉合于术数了,然后再说精微的脉诊。

说精微的诊脉时,没有持着脉,或手持着脉,诊到的也不知道是哪条经脉,,就说病情,扪心自问,医理何在?手持着脉,说六条经脉的大法。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的全部过程。“脉其四时动奈何?”脉其动在春运初之气,夏三之气,秋五之气,冬六之气是怎样的?“病之所在奈何?”脉其动“知病之所在奈何?”是在身半之上,还是在身半以下怎样?脉其动“知病之所变奈何?”是正化,还是对化,是需要调,还是不需要调?脉其动“知病乍在内奈何?”是病生在脏的主运上怎样?脉其动“知病乍在外奈何?”是病生在外的主气上怎样?。

主运的四时和主人的脏器是不变的。天运大转,司天、在泉、间气的主气和六大经脉,是每6087.5的时间为一治节而变化的。都要按照《黄帝内经》书中说的医理分准说清。

天人合一,合到一起诊有脉动,声合五音------甲丙戊庚壬为声,声为阳:是指日气,湿气甲、寒气丙、火气戊、燥气庚、风气壬合到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气上。角为厥阴经主的气脉,徵为少阴经主的气脉和少阳经主的气脉,宫为太阴经主的气脉,商为阳明经主的气脉,羽为太阳经主的气脉。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叫主气的六气位。是把动脉合到六元的主气上,即六经脉上,叫脉合五音。在《气交变》中说,当诊到司天的寸脉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诸五气因太过,五步一右迁的克行,自胜。就是指的交在主气厥阴司天时,脉合到了手经脉上。诊到的就是寸脉的脉象所见到的病。诊到寸脉厥阴风,都不知道是什么经脉司天主全身的气血,当然就不知道在《三部九候论第二十》中说的:一天,二地,三人,即不知道《灵枢经》的第一篇论的是司天的气,第二篇论的是在泉的气,第三篇论的是法人中气的气。因而三之,三三者九野,指的是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六气的标气,中气,本气,共十八种气,叫三三者九野,这十八种气的标气,是阴,阳。本气和中气,合至一起,正好是十四种脉象,所以说手经脉有十四种,足经脉有十四种,共二十八步脉。如果不知道二十八种脉象是怎样施用的。更无法诊到,人的三部,部的三候指的是什么。所以岐伯说,“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不知南北政,不知道时至那一治节,诊脉你不可能找到寸脉是何气司天,说得一目了然。只要是在彼时彼处诊到此脉,必神之,应之。

脉动色合五行-------色是指五气经天中,乙丁己辛癸天的阴干,合地支丑土、亥木、酉金、未土、巳木、卯金代表的日气,是以地支定气,论的是太一客气有余和不足,来决定阴干的太过和不及。这就是《至正要》中说的“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说的天干从事于地支,自己不及而营于私用,与别的气无关。所以乙丁己辛癸阴干的盛衰都是地支气的盛衰决定的。都是由地支的气交在四时,五运,五脏上,甲己的黅色,为主运的脾脏太阴,五行为土;乙庚的白色,为主运的肺脏阳明,五行属金;丙辛的黑色,为主运的肾脏太阳,五行属水;丁壬的青色,为主运的肝脏厥阴,五行属木;戊癸的赤色,为主运的心脏少阳,五行属火。这是脉动合到了主运的五脏上。《五常政》说的五运的回薄,平气,有余和不足,损益相从的道理。与《至正要》中说“脉之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脉之而从,按之鼓甚而盛”就是指的脉合到了五脏上的真实脉象。

脉动脉合阴阳------指的是脉动是动在主气的经脉上,主气的经脉是外,外为阳,所以十二经脉画在五运六气运转图的外边。脉动动在时令、主运的五脏六腑上,主运的是天的五行御在大地,御在人体内的五行,在内,故为阴,所以说叫脉合阴阳。

当知道了脉的合法后,才会知道持六经脉时,知外者,按脉而聚精全神,推寻始于少阴,数至厥阴,在开,阖,枢哪一经脉上。阖气位的经脉大于寸脉或尺脉,就是人迎大于寸脉或尺脉。六经脉的顺序为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从开、阖、枢的什么气位开始你可要数明白。要么从司天的气脉开始数,要么从在泉的气脉开始数,用术数至诊到的是什么经脉,用术数至六经脉的发动,是塞是郁,医者都了然于胸。

无论怎样具体,都是以南北政,在哪一年,哪一治节,是在节气,还是在中气,何气司天,何气在泉和虚实为前提,最后具体落实到寸、关、尺的位置上。如果是在丙辛运,六之气,诊脉论五脏,知内者按脉而聚精全神紀之,是何脏,何腑。当然首先要知道是在南政年,不知南政年的正人图,又不懂“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以我看面对面的人,当然以下的诊脉方法都会疑惑。

尺内的两旁,是在泉的左右。在泉一方为身半以下,尺脉在下为内,是指寸脉为外,在泉为内。内脉右为后,是指在泉的右边为后,为气血来的一侧也叫内,为季胁近于肾脏。尺外诊的是肾脉,是气血流去的一侧,为内脉前。尺里诊的是腹中。注意在南政年,尺在下,尺是往左易,左尺为肾,关为肝,为去的一侧,关上为膈肌。你不要忘了,在《五运行大论》中“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六元气左右排法的方向。你用差了,论内脏,当然言也无其见。更不要忘了《六微旨》里说的显明之右,“一退行,”“五复行”说的气位,完全是时令,五运,五脏和高下地域的排法。论病五脏的发动,六经脉的排法,上竟诊上,下竟诊下,前以等候着诊前,后以等候着诊后,都是在同一个天体内以在泉的尺脉诊前关脉,后关脉。

如果也是在南政年的六之气中,以司天的寸脉诊前关脉和诊后关脉。为上附上,寸脉后诊的是肺脏,后关下为胸中,寸脉前,诊的是肝脏,前关下为心。在《内经·精微论》里,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是说肺在外,外是指在司天一方,肺像个伞盖,虽在司天后在右,而肺的肺叶而垂到司天前,前为左,左为外,垂于左边了,才说出右外以候肺。所以说,诊脉在节气里,气是上升的,是以寸脉为准,叫上竟诊上,诊的是手经脉。

在这里,诊者要好好的记住心脏在上为君主,肾脏在下为相傅,左厥阴,右阳明所使的五运内脏图。

诊脉在中气里,是下降的,是以尺脉为准,叫下竟诊下,诊的是足经脉。上附合到手经脉上,附合到胸、喉中的事。下附合到足经脉上,附合到少腹、腰、股、膝、胫、足中的事。从寸脉或尺脉的脉处至关脉的上下分其远近,是人迎大于寸脉、尺脉,还是寸脉、尺脉大于人迎,脉的盛衰大小,持脉必知。

诊脉论病与看五运六气运转是一样的,但是古人在讲述气运转和用于诊病的问题上,都用的是五运六气运转中的语言,尤其是运用了语境的条件论病,更使后人无法想到,无法接受的。比如说面对面为正人,面对背为伏人,都是以我的左右,为左右说对方。定五气经天图的甲己为南政,其它为北政。又比如只说年气图的排法,但说事说的是间气皆然。这样一来后人就不知道初之气,二之气到六之气中有司天在泉的上下。又比如说诊脉,只说一年中六之气寸脉和尺脉的诊法,而六之气的时间用的是年气图,这样就会把后人引入到只用年气图,妄想在任何时间都用这一张图,论气看病,司天在泉成了固定的了。如果是把《脉要精微论》的诊脉,用三部三候气,去解释春运的岁气,司天、在泉和间气主事,用三部三候气,去解释秋运的岁气、司天、在泉和间气,后人就不疑惑了。而三之气和六之气好像正好又同样看的是年气图,这样就误把三之气,六之气当成年气了。《黄帝内经》中的语言,都是把医理夹杂在五运六气运转到一定的天地,一定的气位,一定的气交时间,一定的条件下说出来的,用庶民百姓看到的方法,理解是不一样的。而不是象西医那样,医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五运六气运转的天道才是诊脉的根基。

拄其间   锷未残    2016.5.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