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五运六气的运转

 简兮 2016-06-02

        我们一再地说,天地间有一个五运六气在运转,万物由之,人也由之。《黄帝内经》中说,在太虚之中,阴阳气血的流动,进退之用,养生之道。五运六气化流于物,物得之以生,变形于物。物得之而死,便不能鲜见,皆然也。但是我们看不见,又摸不到。人命,物命,都系于天,与天地间的五运六气相互作用时,其所行所为,成败互相倚伏,人和物都莫知之。然而在人的寸,关,尺,三部中是能够摸到的,从古人描述的图中是能够看到的。所以书中才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了在哪一年,哪一步气,哪一个节气,把人的气和天的气合到一起,就可以看到,摸到五运六气的虚实和盛衰,这就“工”夫和能耐。有了这功夫和能耐,也不可能看不到它和摸不到它。

       自从汉·张仲景的平脉法,又经宋·崔嘉颜衍之,明·李时珍删补,以及李中梓注释,才成了后人们能看到和摸到五运六气的宝贵方法。而他们的方法有谁能证实是对和错的呢?不管你把吴谦写的《医宗金鉴》背的怎样熟练,还是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只有当你看懂了《黄帝内经》这本书,你才会明白,《医宗金鉴》中的语言都是《内经》中五运六气运转中的语言,二十三张图也正好画出了寥廓太虚的天,在没有明白五运六气的运转规律时,当然《医宗金鉴》也是看不懂的。失去了五运六气运转规律的制约谁看《医宗金鉴》都会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匠人失去了墨绳,矩规,圆规,论不了方圆。也会导致中医的理论无凭无据。论病先论脉。论脉先论五运六气的运转。只有用唐·王冰写的《黄帝内经》中的天道,才能全面的,正确的说明它,解释它。

      比如说;“天地之气行南北,甲己之运南政年”。今年,2014年,就是南政年,天地之气行了南政年的南边,再行南政年的北边。不管是春天,初夏,夏天,长夏,和秋、冬,在这六段时间里,每一段的时间,天之气总是下行至天的下边,为一个地体的天;地之气总是上行至天的上边,为一个天体的天。

     如2014年的春天,是先知2014年的年气和运的气所加,在春天一定的时间内看五运六气的运转。是大寒和雨水的天,天之气是下降的,春天主运的气在下,与在泉的气在同一方,太阴在泉一方主气论气,太阳司天随之。间气厥阴为初气,太阳司天为终气。

    立春和惊蛰的天,是地之气上升,春天主运的气在上,春运在司天一方,与太阳司天的气为主气论气,在泉的气随之。间气少阳为初气,太阴在泉为终气。

   这才叫先立其年,而后定天之气行艮方下和地之气行艮方上,故天地之气行南北。看图五和图六即可。用同样的方法推其天理,初夏,夏,长夏和秋,冬。图的外圈的气为主气,图的里圈的气为主运,不可反画。详乎太一的气就是客气,即万年历中每日的天干和地支,到图中来运行,叫五运六气的运转。司天的气是真气,是寸脉,在泉的气是尺脉,左右间气是关脉,

     不管你学习《黄帝内经》到什么程度,只要是真研究《内经》的人,你必须承认书中这样的说明,《六元正纪大论》里说的,都用天干地支来表示物的形和象,用数字的生数和成数来表示五运六气的大小,多少和盛衰。所以说;“五运主岁,都有常数”。这一大发明就完全体现了从一到十,到百,到千,到万的真理。就是上古的人都知道用阴阳的多少排列出来的术数的规律。甲己为5和0,乙庚为4和9,丙辛为1和6,丁壬为3和8,戊癸为2和7。这些天干都代表着寒,暑,燥,湿,风的颜色,数字的变化也就是神彩的变化,欲知天地的阴阳五色的变化,应天的气,动而不息五步一右迁,应地的气,守住位置六其而环会,周天之气,数字必然排列出来。摸脉治病在何经脉,看气在何气位,同理。如;

     2014.5.8.己卯日立夏的第一天。

     厥阴司天  第二气 初夏的癸运   少阳在泉

    己卯日加于丙寅甲子少阴的下工,为时间至而日气至,在天前,厥阴一阴司天,燥气不至,日气始于寅初,

己卯日行至乙亥时,甲戌太阴的下工,己卯的卯气燥与主运湿相合,燥乃湿化,气始于亥中里见“癸卯”,湿盛燥平火少。

            (这就是至真要大论里“太阴之胜------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中,

              张介宾在类经  卷  二十七第二十七中说的“燥气乃化”作湿气的解释的来历,真是准极了)

      癸卯   火生在湿地,又从着燥气为癸2卯,成伏明的火。伏明的火又流注至甲午阳明之位,

            火同主气不   犯,为合气;同上徵,顺而克金,为(癸卯是生成的气),以下是运转生成的气)

      庚辰   气至甲戌太阴的下工,燥先同湿化,为燥气少,庚4辰。是从革的气,又被湿气承塞住,郁折为

      乙卯   气至甲寅厥阴的下工,是阴多郁在初夏,同阳化为乙4卯,是燥少兼湿同主气一阴,郁为

      庚寅   气至甲申少阳的上工,清凉之高地清凉不变为庚4寅。同一阳行合而生化为,

      辛丑   气至甲午阳明的下工,先同寒并,为同天符气为辛6丑。順阳行克火。

               癸2卯   庚4辰   乙4卯   庚4寅   辛6丑。

     通过以上五运六气的生成可知道;这是一次在立夏的工夫,把“己卯的日气”合到了厥阴司天的天体中。同理,在这工夫,把一个来看病的患者,用诊脉的方法,把脉博也合到天上,论气血的变化。首先是在南政年,营卫的气是顺时针运转,在立夏己卯的这一天,把厥阴司天的一阴易于右手,右手寸口见之沉脉一阴最甚,是时至而气也至的脉,是阴不病而阳有病。还知道在来气的一方,左手的下关脉,阴脉不微,是同二阳相合造成的。气不及同天化的癸2卯火,又因为己卯日是天干从的是地支,所以知道病气在里边,而不在表,是阳病,病在手阳明经脉下边的功夫。这就是诊脉辨阴阳的天理,癸火是生在甲戌太阴气位,又先同里圈的太阴运作用,成了伏明的火,为火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就是这个意思。当流至甲午阳明的火同二阳化,因不犯气,诊之而鼓,顺行克燥,而实际是少徵同少商。燥会被湿气塞住成病。

    知道了五运六气的生成,就不难明白病的生成和病的变化。以上癸2卯伏明的火的生成,就是天人合一合成的。庚4辰   乙4卯   庚4寅,虽燥气是一样的,都是4,在推其天理时,气在运行中只是数通,都叫生数,是相同的,而代表气的多少,大小,盛衰,阴阳都是不一样的。在《刺法论·本病论》中说,天元九窒,升、降不前,气交有变,都要逆而折它。庚4辰,居甲戌气位被三阴塞住,燥同阴化,降而不下,退行五步一右迁;居甲寅厥阴下边的时间,燥气在天心同阳化,又被一阴塞住成乙4卯。再逆行五步一右迁,居甲申少阳地的中心见庚4寅,见少阳一阳而生化。

                                       拄其间   锷未残

                                                          2014.6.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