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空明苑 2016-06-03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王九云 | 文

豫北许多地方自古就有瞧五月与送羊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其时间、形式、乃至积极的意义大体是一致的。

安阳郊区有句俗语:“割罢麦,打罢场,起馍篮去瞧娘。瞧娘不是瞧娘嘞,是给俺孩儿要羊嘞。”每年忙罢夏收,过门的闺女就忙着去娘家瞧五月。

日期一般选上半月的双日,如初六、初八、初十、十二,意在好事成双。礼物是“云勾馍”,就是用老面发好的面,取大小一斤左右的面块,搓成中间粗两头细的长条,两头向同一方向卷,成祥云型,醒一会上大笼蒸。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头年过门的新闺女都是拿二十个“云勾馍”,老闺女有的十六个,有的十二个。回来时有回头,二十个回六个,十六个回四个,十二个回三个,不能空篮子走。

一进农历六月,娘家便开始给闺女送羊了。时间不能超过农历六月十六,再晚就是送瘸羊。送的羊分整群和半群。整群羊大羊三斤,二羊二斤半,三羊二斤,看羊狗一斤,各一对。小耍物一两左右,十二个,也是一对一对的,不能成单。总共二十个。

半群羊稍小点,小耍物六个,其余个数一样,共十四个。当地有“三年满四年圆”的说法,要是闺女还没生小孩儿,就不蒸羊,只蒸二十个云勾馍,外加12个小耍物。有了小孩儿头三年为整群,到第四年把大羊蒸成一个圆羊,以后就是半群了。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蒸羊很费时费力,在农村往往一家蒸羊四邻帮忙。蒸羊这天,主人发好面,帮忙的巧手媳妇来了以后,一支案板,压面,揉面,分面,把黑豆、剪刀和梳子一并拿上,羊骨剪好(即用高粱穗下边那段细杆,剪成一寸多长,作羊头和羊身的支撑架),就各自为战。

先捏大羊,把面搓成粗长条,中间凸出,弯成弧形,两端是羊脚,中间是羊身,再另拿一块面揉成馒头状,用剪刀剪出羊角、羊嘴,再搓条细眉毛贴在羊脸上,黑豆作眼睛,羊头做好后插上羊骨,按在羊身上,并用梳子在羊身上压成一道道的斜花纹,再做两只小羊头安放在两边,剪出四个脚趾,最后以黑豆点缀,大羊就做好了。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说是羊,可跟真羊一点也不相像,看起来怪怪的,很有民间艺术的虚拟和夸张。二羊和大羊的做法基本相同,略简单点。看羊狗有躺着的,有卧着的,活灵活现。小耍物的造型很多,分蔬菜、水果和小动物三类,比如黄瓜、茄子、桃子、香蕉、蛤蟆、燕子、蛇等,有的憨态十足,有的精巧灵杰,形态逼真,令人忍俊不禁。

送羊是个体力活,一般有姥爷的姥爷给外甥送,姥爷没空的舅舅去。蒸好的羊晾凉,摆放在柳条编的长篮子里,上面盖上条新毛巾,第二天,姥爷换上干净的衣服,穿上雪白的千层底布鞋,戴上崭新的草帽,摇起蒲扇,扛上二十来斤重的羊篮子就上路了,熟人看见后都要掀起毛巾,看看羊白不白,大不大,再适时夸赞一番:“剁的头白面吧?几斤的样?这羊真排场啊!”剁是指磨面时摘的头遍白面,几斤的是指大羊几斤。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娘家来送羊了,闺女把小耍物一对一对拿出来,跑东家,串西家,把小耍物给邻居的孩子们分享,二羊和三羊送给婆婆或妯娌们吃。剩下的大羊自己吃,吃羊叫“宰羊”,要“爹吃头,娘吃脚,小孩啃个羊尾巴。”这也是教育孩子先长后幼,尊重长辈。

小羊即小外孙之意,看羊狗是小羊的保护神,因此谁也不许吃看养狗,在狗身上系个红布条,挂在屋里的大梁或神像前,直到第二年见了新羊才取下来。

送羊是联络感情的一种礼节,也是亲情的延续,我们当地有“断五月不断羊”的说法。姥爷、姥姥逐渐老去,送不动了,由舅舅、妗子接替给外甥送羊。如果舅舅、妗子也送不动了,外甥也成家了,决定下一年不再送羊了,外甥便不再瞧五月,舅舅、妗子再持续送一年羊,以后就不再送了,这叫 “妗子不老羊不倒。”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关于送羊的来历,传说是来自“羊羔跪乳”的故事:从前有位老妇人,丈夫死得早,她辛辛苦苦将儿子拉扯大,儿子却娇惯蛮横,无事生非、懒惰成性,老妇人非常伤心。她邻村的哥哥是个牧羊人,知道了这件事,便送给外甥一只母羊和一只小羊。一天,外甥发现两只小羊拱到母羊奶穗下,先跪下两条前腿,而后才吸奶,觉得很有意思,便跑去问舅舅。

舅舅语重心长地说:“这羊羔知道它娘生养它的艰难,所以吃奶时要先下跪,谢老母生养之恩哪……”外甥听着,脸红一阵白一阵,猛扭头一口气跑回家,“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娘啊,往日孩儿不孝,真是连羊羔都不如啊……”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从此,他痛改前非,敬孝母亲,帮助邻里,学农活,持家务,和母亲过起了美满的日子。村里人知道这件事后传为美谈,为教育后人,纷纷效仿给外甥送羊,自此,便有了舅舅给外甥送羊的习俗。至于瞧五月,那是闺女忙完了夏收,该去看看父母亲了。

那时候不像现在,各种奶制品营养品都有,那时除了杂粮,白面就是上好的营养品,因此,闺女磨了新麦子,摘了头白面,蒸成云沟馍着去瞧娘,因为在农历五月,又叫瞧五月,后来人们就说瞧娘不是瞧娘嘞,为给她孩要羊嘞。

送羊很早以前送真羊,后来改送面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瞧五月送羊的习俗也在与时俱进。夏收结束,闲暇下来,闺女买点饮料水果去看看父母,过几天父母想外孙了,买点外孙喜欢吃的零食,再蒸点小耍物,去看看外孙,有的干脆去面包房订点面包羊或者蛋糕羊。

民间习俗中的“瞧五月与送羊”,有多少人还记得? | 豫记

送羊的日期也没那么讲究了,趁双休日的多了点。近两年送羊越来越淡化,有的只送三年,有的闺女嫁到城市或者外地,就干脆将这一环节省去了,娘家人和闺女家想互相走动走动,不拘泥于形式,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来,怎么方便就怎么。

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瞧五月、送羊的习俗是亲情延续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子孙孝道教育的传承,其意蕴深远,意义重大。人冀子孙贤。《孝经》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但愿这能体现孝心、亲情的习俗不要失传,让其溶于子孙后代的血脉里永世不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九云,安阳人,教师,文学爱好者,喜欢乡土文学,文章散见于多家报刊,散文《萤火微光亮童年》曾获得2015《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