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饭仙人”村嶋孟:日本的电饭锅未必适合中国的米

 郑长茅 2016-06-03

  大公网4月6日讯(记者孙琳)今年一月份“煮饭仙人”村嶋孟受商务部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的邀请,来到北京,为中国民众精心蒸煮了一锅“银饭”,与此同时,他也表达出了心中的两个夙愿:到卢沟桥抗日纪念馆谢罪和为中国民众研制出一款适合中国人的电饭锅。所以,今年五月份,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将再次邀请他到北京进行“圆梦之旅”。

  “我可以不去故宫、长城,但务必带我去卢沟桥看看,拜托了”

  一场战争让原本富饶美丽的国家变得伤痕累累,让两国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备受煎熬,孰是孰非历史早有定论,不该忘记的,也始终铭记于心。而那些带有忏悔之心的普通日本民众则是可以被宽恕的,同是战争的受害者,有些痛,他们感同身受。

  村嶋孟,1930年生,卢沟桥事变时年仅7岁。当时年幼的他虽未亲身参与侵华战争,但由于整个成长过程正处于日本战败后的大萧条时期,使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始终被阴霾笼罩。成年后的村嶋孟一直在对战争进行着反思,对日军侵华的愤恨、对中国无辜百姓的愧疚,始终萦绕心头。

  当他今年一月份踏上北京的土地时,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帮他完成了第一个夙愿---赎罪。他虽已年至耄耋,但来到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内,看到那一幕幕悲惨的过往,看到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时,他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愧疚,失声痛哭起来,并对身旁的中国民众不断双手合十、致歉。这声“对不起”来的虽然有些迟了,但却是他一直以来最朴实的愿望。

  “用自己的双手试验中国大米,研发出一款适合中国人的电饭锅,让中国的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品尝到”银饭“(村嶋孟认为米饭的最高级别称之为银饭),为中国的老百姓真正做点事情。”

  在日本被称为“煮饭仙人”的他,并未有何异于常人之处,在50多年的煮饭生涯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直到十几年前,村嶋孟才逐渐参透了人、米、水、淘、煮、蒸之间的奥秘,在那一刻他读懂了米、读懂了水、懂读了那些他所使用的器具,于是便有了世人为之惊叹的“银饭”。而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怠懈下来。

  在老人煮饭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始终让人无法忘怀--煮饭时从不用真空包装的米,“真空包装的米都已经死掉了,不能用那样的米煮饭。”他说到。话语虽简单,但却让人心生敬佩,因为对原材料的尊重,便是对自己手艺的极端负责。

  当日本各大电饭锅厂商得知村嶋孟即将再次来到中国,为中国人制造电饭锅时,纷纷提出邀约,想为制造适合中国人的电饭锅出一份力,但村嶋孟表示“日本的厂商可以加入到这个项目中,但中国的电饭锅厂商是不可缺少的!”他希望坚守自己的心愿,让中国的米在适合中国人的电饭锅里,煮出他引以为傲的“银饭”。

  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已于象印合作,研发了一款继承他煮饭技艺的电饭锅,但老人表示“日本的米和中国的米质感不同,日本的电饭锅未必适合中国的米,所以必须亲手试煮中国的米,才能研发出一款适合中国人的电饭锅,而想要研制出与象印同品质的电饭锅,则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今年五月份他应商务部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的邀请将再次来到中国,试煮中国各主产区大米,为电饭锅厂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并一道研发出一款适合中国人的电饭锅。而专为此项活动成立的“银饭实验室”也将同时开始启动,专业精准的检测仪器,为挑选出最优质的大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也是匠心与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

  这个和蔼、谦逊的老人在外表看来并无任何特别,但他拥有一颗最纯粹的匠心,不敷衍、不狂妄、不菲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而知匠心、惜匠人的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将竭尽全力协助“煮饭仙人”完成他的最终心愿。

  “不行,要你喂才吃!”

  没有古板的教导、没有面瘫似的的扑克脸,这个“仙人”不太冷。傲娇、卖萌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接“地气”的功力更是相当深厚。爱开玩笑、爱聊天,与他在一起的时候,他更像是一个老顽童,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看他这一脸的傲娇,真是可爱极了。

  “任他滚滚红尘,我自清风明月”,便是如今的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