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元之气出自泥丸宫!

  平凡的人 2016-06-03

孟子讲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就是讲修道。“养”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去除胡思乱想才能“其性存焉”;去妄想才有真,这个真,后来就叫“真气”。修道要涉及的三种能量,古代叫“气”,后天气指呼吸之气;先天气指生殖之气;有性感的气,写成“炁”,但并不是单指“空气”的气。这三种气,大不一样,我们练功、练气只能练“卫气”——生殖之气,它能强健身体,练成内力、内功;练武功,练内家拳,叫“混元气”;我们发力“自丹田出”,就是练的这个卫气。真气是养的,不能练,养是“不想”,练是“有为”不能想,真气只有灵觉,如果一想,它就没有了!“经气”、“营气”也叫“荣气”,指经络之气;经气不能练,只能调,修大道最后才能修出“真气”来。所以“炁”字就是无火,“火”代表君火元神,“相火”代表识神,后天思想意识。所以“炁”代表“不想”,为君火。

真元之气不是自下丹田出,而是出自泥丸宫,“意”气和“神”炁会合刺激泥丸,这时候就来真气了,叫“神意相会冲击泥丸”,然后修道的人才正式修冲脉(中脉),这叫“真气归中”。真气出现就会自动进入中脉,此时修道的人才算进入无为法。这就是它的奥妙,也是秘诀。有为和无为不是绝对分开,是逐渐进入无为,一绝对便错,无为中有有为,是多少的变化,是渐化突变。

修道每一步都有练法,每一步的验证,有每一步的理论,绝对是很严格的,也很难讨巧逾越。把道家的“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解释“无为”就是古时候道士什么也不想干,白吃饭,不想当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像是两个人辩论,水平太低的那个人必须把高的那个人的水平拉下来,低到跟他一样的程度,然后才能跟对方说几句。真正“无为”是修道之人本能所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说:“有欲观其窍,无欲观其妙”,无欲就是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人们先天就有的本能和功能,可是后天渐渐退化了,后天功能越不用,“损之又损,以至无为”,先天无为功能才能用,医家把先天无为功能叫元神,把后天有为思想的功能叫识神。

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开意窍上丹田和神窍玉枕;“展慧中”开两眼两眉间的上丹田窍;收颔“全身清利顶头悬”、“常驭白牛车”出自《六祖坛经》是过玉枕的诀窍。当我们舌头能舔到小舌头根,“息停脉住”的时候,就进入返先天了,在完全“入定”的虚静里,阴极阳生,神意相会,“意气”和“神气”自动地并合一处冲击总窍泥丸,也就是正式地开泥丸窍了。冲击后会产生一种东西,要是有意地去感觉它,倒没有了;不感觉它,就好像有个东西,这就是《道德经》里讲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窍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中有精”就是这个东西,后来叫“真气”,“元气”,站在宇宙本体造化的功能上又叫它“先天一炁”。这东西“恍恍惚惚,窈窈冥冥”,想它,它没了;不想它,它就出来了。它会自动进入中脉,在中脉里走。

这就是出真气的方法和秘诀。修道修到出“真气”以后要无为,要不想,一动后天意念,真气就又没有了,所以要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呢?“去妄存真”。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打坐的时候卷舌塞喉,咬紧牙关,息停脉住(入定),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识神退位,元神就位,窍门就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