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签到——第七十四天

 水墨清欢555 2016-06-06


[考研签到]——第七十四天


复习重点:第七章

135编辑器

简答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答: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他们在散文理论上前后相承,发展了明代“唐宋派”的散文传统,形成了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是方苞,他继承了归有光“唐宋派”的古文传统,提出了古文的“义法”说。所谓“义”,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他说:“义即《易》之‘言有物’也。”这里的“言有物”是要求把儒家思想作为文章的基本思想。所谓“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所运用的形式和方法,包括结构、材料、语言等,所以他说:“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言有序,包括古文写作上的章法、语言、技巧方面的问题。

刘大櫆对方苞的古文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他认为“义理、书卷、经济者”,是“行文之实”,是文章的内容,如同“匠人之材料”,而“神、气、音节者”,是“匠人之能事”,也就是写作方法与技巧。到了姚鼐,对方苞、刘大櫆的古文理论又有进一步的发挥和补充。他认为应把“义理”、“考据”、“词章”合而为一,才能写出好:艾章。他又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主张把属于思想内容范畴的“神、理、气、味”和属于语言表现艺术范畴的“格、律、声、色”统一起来。姚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散文理论,这比刘大槐又大大进了一步。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他们的理论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在创作实践上多宣扬封建道统思想。但个别篇章,也能反映一些社会现实,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写人写事,都极真切;姚鼐的《登泰山记》,写登山观日之景,也极生动。这些文章大都简洁平淡,语言洗练,有其独特风格。



二、名词解释。

性灵说:

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了“独抒性灵”的“性灵”说以抨击复古派的主张,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真情实感.清乾隆时期,袁枚则以“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抗衡。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由此出发,袁枚性灵说有以下几层内涵:要求诗歌表现“真人”的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要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这就克服了公安派不注意继承传统的缺陷;在审美上主张风趣。袁枚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重大的创造也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