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一一九)

 百了无恨 2016-06-06

造型

《爨宝予碑》是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由隶书过渡到楷书的典型实物,有着凝重平满的楷隶笔意。共用笔技法的一大特点是:似乎全心倾注于一个“敛”字,而很少出现“纵”的笔画。即使稍纵的笔画,亦仅示意而已,仍以擒敛收笔。


 

它与东汉的《张迁碑》的笔性、刀法确有相似之处,同样具有一种给人以坚实、朴茂、雅拙、倔强之感。如两碑中的“也”字,都是第一横右角转折作钩,即极意向内收敛,钩与中坚皆缩短,给中部留出空间,以示宽绰。两“也”字中乙钩的用笔亦同是波磔运行,具步步进逼之势。所不同的只是至尾的笔势放纵有多少而已。象“九”字,两者造型犹其古拙,均从直撇的土部安排一笔生硬坚实的短横,再在横的右角作硬方笔转折,折角后迅速运行成圆弧形,略示雉尾意态即收锋。仅此一画,便可看出两“九”字的运笔是极其相似的。再如“少”字,都以中间小竖为重心,左右两点取其平衡。特别明显的是右点都用反啄笔,刹锋紧接斜撇起笔,点撇衔接转角处成尖角形,撇笔均逆锋,运行上轻下重提笔转轻收锋,若荡舟上水一般,真是别饶佳趣。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爨宝子碑》中所含的隶意是十分浓重的。然而,《爨龙颜碑》除却象《爨宝子碑》中那样楷隶相间的笔意外,又有王羲之《奉橘帖》、王珣《伯远帖》的行草笔法。碑中的各种尖圆、方乎之“点”,有如高山坠石,千姿百态。勾含蓄丰满,横竖中截坚实如铁,两端方圆恣肆。撇捺在末端忍蓄出锋后又急收,峻利爽洒,洁净明快。

横弯转角,方圆互成,正奇相济。总之,《爨龙颜碑》既“有天马腾空之劲”②,也“有老僧补衲之沉静”③。康有为也曾有这样的评价;“宋碑则有《爨龙颜碑》,下画如昆山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备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④近代书画家李瑞清、齐白石等都刻意临学此碑,可见它深得书界的重视。


    纵观“二爨”碑用笔造型的变化,尽管方圆斜正,形象皎然,点画明净,却可以从中捕捉到一种运笔的传统方法,这就是多以方笔为主。因此,“二爨'碑的体态感觉雄强而失浑劲、精密而失婉通,凝整而失萧散,沉著而失超逸,有其偏颇的一面。“用笔”是年国书法艺术之大要,有方笔和圆笔两种。就其本身论,并无高低、雅俗之分,但讲究用笔却是为了运用自如地表现传统和设想,而书法的风格、流源、情性、实质皆由此而出。所以锺繇“每见万类皆画象之”,王羲之“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水中蝌蚪,或如虫食木叶。”方笔的变迁由来已久,早起秦篆,如《秦权》、《始皇椭升》、《始皇方升》、《廿六年诏版》等多用方笔、方折;至东汉如《张迁碑》等,亦以方笔居多。到了魏晋时期更是不胜枚举,从当时墓砖、墓碑的字体到魏晋隶书,甚至晋写经体,都有着明显的方笔运行构特征。可见方笔是隶书遗法。由于《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隶、楷体交替时期的作品,因此它们不仅有着浓重的隶意,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方笔的踪迹。这是“二爨”碑在“用笔”上的又一特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