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晋古砖

 d大羊 2016-06-07


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以砖作为建筑材料的现象。据考证,有铭文的砖则是在战国之时。砖文发展最鼎盛的时候则是在两汉到魏晋之间。汉人制砖技术较为成熟,人们先制模,然后压印在还未干透的砖胚之上。等干了之后,再放入窑中烧制
,这与封泥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有谙和之处。


乾嘉以后,金石学大兴,学者中有很多人擅长金石学,他们将金石文字看作是考证经史的材料,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历代金石遗迹的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风格演变。像毕沅辑《秦汉瓦当图》,冯登府编《浙江砖录》等则把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瓦当和古砖铭文上。


据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阮元,张廷济各蓄汉、晋八砖,故一曰“八砖吟馆”,一曰“八砖精舍”,那个时候古砖的出土量不多,人们所见到的古甓铭文很少。


陆增祥《八琼宝金石补正》一书著录砖文一百七十余件,并将收藏的古砖大都刻成砖砚。古砖砚的兴起和清代金石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那时喜欢搜集残砖断甓的不在少数。文人有文人的玩法,或改制为砚,或制拓题跋,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这样给古砖注入新的生命力,物养人,人亦养物。虽然在砖砚的制作上不是很好,包括补坑和封蜡等,但是气息古朴、厚重,把古砖砚作为文房把玩之物。


陆心源可以说是存砖数量之集大成者,其宅院“千甓亭”,藏古砖千块,砖上刻有古代纪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资料,花纹别致,字迹奇肆,其《千甓亭古砖图释》更是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汉晋砖文由于受载体限制而对所取文字在笔画上省减或增补,以求在整体章法上的和谐统一,这也增加了砖文的趣味性。我们知道“摹印”是秦汉时期用于玺印的一种书体,其结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方,二是平,三是均,四是叠,五是满。也就是说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我们从汉代砖文中可以更好的看到其字体的变化。


                                  此为汉代砖文中“长”字


黄惇先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中讲到:“以装饰美为主要手段的汉代模压砖铭,虽然与书写美的内涵有所不同,但却与以书法为基础的篆刻艺术合拍,所以后世文人篆刻家将砖瓦铭视为‘印外求印’的活水源头。”我觉得黄惇先生所说汉代模压砖铭应该就是指类似于摹印篆一路的砖文。

汉晋古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艺术文化成就的集中体现。古甓铭文,不仅是古人遗迹,对于学术研究也可提供很多帮助,砖文为书体和笔法演变提供了很多材料。汉晋古砖因其文字古朴典雅,浑古遒厚,至使众多文人墨客寄情于此,使之成为文房雅玩。

汉石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