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产八吨蘑菇,廊下人如何做到?

 天方夜谭吧 2016-06-07

虽然已经过了蘑菇的生长期,但在廊下镇联中蘑菇厂里,一朵朵白白胖胖的蘑菇还在源源不断的生长,采摘后被送往市区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

走进工厂内的一个菇房,湿润的空气里一股蘑菇的清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站在移动电梯上,把一朵朵成熟的蘑菇采摘下来,仔细分类、装框,一派忙碌的景象。联中蘑菇合作社总经理陈林根乐呵地说:“我们这里每天可以产七八吨蘑菇,一天就有四五万的收益。”

因为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加上销售渠道稳定,联中合作社的年产值在3000万以上,年利润达800万元,这对于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业来说,无疑是个奇迹。就在5年前,这座占地面积70多亩的厂房还只是一片平地。这里,也只有一个小小的传统蘑菇种植大棚。

2011年,陈林根每天守着他的传统蘑菇种植大棚,但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他渐渐觉得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跟不上市场。“蘑菇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10到18度的温度之间才可以生长,每年只有春秋两季可以种植。产量少不说,而且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无法进大型商场。”陈林根说。最让他头疼的,是工人的人身安全。“传统的种植方法,工人需要爬在毛竹上进行采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改变也发生在2011年。陈林根受邀到北京通州参加全国食用菌技术座谈会,专家展示的荷兰规模化蘑菇生产技术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规模化的厂房、电子信息化技术控制的恒温蘑菇房,安全的采菇移动电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无一不打动他。

座谈会后,陈根林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在国内考察完后,2012年陈根林前往荷兰取经。2014年5月,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现代化的蘑菇厂房终于建起来了,这也是上海市首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建成的蘑菇工厂引进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实现蘑菇全年生产。让陈根林自豪的是,“蘑菇工厂”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技术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主要设备从荷兰引进,菇房采用电子化精细设备,可以控制房间温度、湿度、光照。“以前,一年只种一茬蘑菇,但现在每30天就可以采收三茬,年产量是传统种植的15倍。投产以来,产值达1500多万元。”陈根林高兴地说。

因为打破了传统上市时间限制,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传统蘑菇的批发价格在两到三元,而蘑菇厂的蘑菇因为质量过关,能卖到5到8元,特别好的时候能卖到十几元。此外,合作社所有的蘑菇都从美国施尔丰公司引种,种子的贮藏条件十分严格,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在摄氏2度。为让仓库时刻保持恒定温度,全部采用微电脑冷冻控制系统。

合作社的效益好了,陈林根也不忘周边的乡亲。为了让“蘑菇工厂”惠及更多普通菇农,合作社打算在今年新建一座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基地。陈林根介绍说,在满足联中自身所需培养料的同时,这个基地还可以为廊下的菇农提供培养料。菇农拿回去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培养即可等待收获,省去了前期自己费时费力制作培养料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