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化英语课堂,三种殊途同归的有效策略

 教育繁星 2016-06-07

英语课应该如何上?有人认为,英语课应该从具体学情出发、从学科内涵出发,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本期,我们为读者刊登3名一线教师的教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您找到课堂优化的策略。

激活思维“图式”

人脑中所贮存的知识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对于阅读而言,随着文字信息的输入,读者要在自己大脑贮存的信息中寻找能够说明所输入信息的图式。读者拥有的与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先存知识越丰富,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越强。

图式理论提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型,学生在对词汇、句型、语法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在进行积极的脑力活动,并根据已知线索,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图式进行推测。整个阅读过程是在推测、验证、修改的循环中进行的。

下面以阅读课《Computers》为例,呈现图式理论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运用。

阅读前,激活语言图式。新课开始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或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或输入背景知识。当提问“What can be used for calculating”时,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算盘、计算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头脑中自然会显示有关电脑的图式,接着会推断文章的体裁,这些都是对文章内容的图式反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让学生将文章内容与已知概念或过去经历联系起来,产生积极的阅读效果。

阅读中,关注阅读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技巧的调节功能,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多角度呈现教材内容。初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个简单问题:“How does the passage be organized?”然后让学生梳理计算机发展的时间顺序,使学生对文章的形式图式有大致了解。再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细节问题,进而整体把握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后,构建全新图式。好的结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由知识学习向能力提升转变的关键。教师可以提出探讨性问题,让学生在新课中寻找答案,构建新的图式;也可以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深化并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比如,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概括总结,旨在使几种图式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对文章的综合理解。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运用,课堂教学可以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阅读教学的“三段七环节”

段生军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费时较多、收获较少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已经成为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瓶颈。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三段式七环节”教学模式。“三段”即“读前导入、读中导读、读后导用”,“七环节”即“热身、预测、略度、寻读、研读、巩固、拓展”。

读前导入是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输入新的知识与技能做准备,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获取大量信息。

热身。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依靠书面呈现的文字,还要将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相互渗透。因此,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了解未知的欲望。

预测。预测可以使学生熟悉话题,使阅读更具目的性。教师可以借助话题、图片、词语、录像等手段让学生预测阅读的内容,然后通过泛读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读中导读是阅读教学最核心的环节。学生在阅读时,要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理,建构并内化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略读。学生在略读时,先要通过整体感知,获取文章信息,然后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在略读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总结每部分的段落大意”等教学活动。

寻读。寻读的目的是寻找特定信息,学生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不相关的内容。在寻读环节,教师可以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提取与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研读。研读就是仔细阅读课文,确定具体事实并深入理解文章意义。在研读环节,教师可以出示几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句子,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句子正确与否,并对表述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正。

读后导用是对语言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和综合运用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输出性活动。常见的读后导用活动有复述课文、角色扮演、填空、讨论、仿写等。

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任务: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篇短文填空;在补全短文的基础上,以短文为蓝本,复述文章内容。

拓展。教师可以设置几个与文章相关,可深入探讨、自由表达空间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训,通过不同环节、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

优化英语课堂,三种殊途同归的有效策略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四步情境”学英语

陈金凯

英语教学应该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读、析、背、用”4个步骤达成学习目标。

“读”解决发音问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读”非常关键。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学生才能感悟到英语特有的发音与节奏特点,体味英语学习的美感与快乐。教师要设定“读”的任务,提高学生对英语发音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让学生通过感知、模仿,练习准确的发音。接下来,通过“自读”,学生可以体会并反思自己的英语发音与语调;通过“小组读”与“展示读”,学生可以进行相互评价,从而纠正英语发音。

“析”解决理解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结合情景、大脑想象、英汉对比、汉语直译等方法,将课堂学习内容通过更符合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方式解析出来,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理解,也为学生的英语运用做好铺垫。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工具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精讲点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引导学生完成英语知识的理解任务。

“背”解决熟练问题。背诵会让学生对英语原文展开全方位回忆,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忽略的问题,比如词语搭配、时态转变等。背诵还能增强学生语感。对于重点的短语或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限时背诵,背诵快的学生帮助并检测组内背诵慢的学生;对于长篇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展示,然后教师从背诵的流畅性、准确性等方面做出引领性评价。

“用”解决实践问题。英语教学不是让学生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而是帮助学生将英语融入生活,实现英语的语言功能。教师要创设情境,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保证每一项英语学习活动都有语言应用的空间与环境。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每课时的英语学习内容,安排相应的生活对话、课文仿写、情境表达等语言应用任务,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形式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任务,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