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最深的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

 天地人和w 2016-06-07

8c62a5053e87278abd31eb4fba4ba147.jpg

来源:知觉心理

孩子在幼年期,无疑需要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这一阶段父母的主要职责就是尽全力给予关爱和照料,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当孩子进入春春期以后,他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渐萌发,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开始向外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开始期待一场独立与冒险之旅。可以说,青春年少的每个个体内都蕴含着丰富生命能量,他们试着想要了解自己,看见自己,对话自己,而每个人也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释放内在的能量,有些温和,有些激进。

其实,生命能量本身无关于好坏正负,如果可以被合理呈现就是积极的,如果被能量牵扯控制那就有可能是消极的。而青春期的少年正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呈现、释放内在的能量;他正在用自己的理解与自己、他人、世界建立连结。这一时期,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是——叛逆,父母或为之头疼,可是换一个视角来看,能够叛逆其实是个不错的迹象,代表一个孩子开始成长为一个人,意味着他能质疑外部规则,拥有自己的声音和判断,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是需要有自由意志的,否则他只是一个寄生于父母思想或某些规则的附属品。(然而现实中,那些对抗权威,挑战规则的个体往往会被简单粗暴的贴上“反叛”或“不羁”的标签。似乎我们的伦理中只能接受乖的,听话的好小孩,而不能允许有自己声音及言行的独立少年。)

当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声音,逐步挑战父母的权威,他们的生命发展轨迹偏离了自己预想的轨道...种种迹象,对父母而言是不习惯的甚至是焦虑的,而对抗自己的焦虑最常见手法就是加压和控制。可是父母的控制会带来孩子的反感和反控制,这场博弈往往让亲子关系开始变得疏离陌生,甚至是充满敌对冲突的,双方也都会在这种负面互动中感受到压抑和痛苦。

lzflzf160101086.jpg

那么,到底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呢?

这里有些话,想分别对父母和孩子说:

对于父母:

有些路,注定只能由孩子一个人走

长辈们的语言往往有极高的相似度,或语重心长:“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或着急“我会让你吃亏吗?!”或恐吓“不听我的,有你的苦日子!”...很多话固然是从长辈自身的人生阅历中萃取而出,希望孩子不用在走弯路。可是,对于子女而言,这些话仅仅只是道理,只有他自己经历总结的才是属于自我生命的智慧和财富。更何况,人生真的有所谓的弯路吗?只要有路,就用风景。重点在于,你是否有欣赏风景的心情和眼界。

此生最深的关照莫过于给予爱和自由

父母最大的爱旨在于支持孩子发展他的自由意志,协助他探寻到真实的自我,允许他成为自己。这份最深切的爱不是让自己照顾孩子一辈子,而是让孩子看见并相信自己足以自我滋养和关照。孩子长大后,父母的爱并非在于做些什么,而是在于不做什么。当父母可以由衷地相信孩子已经长大,可以放手让孩子踏上他想要的征程,这份相信和祝福对孩子才是无价的财富。因为,其中深藏着来自父母的理解、尊重、骄傲。

对于子女:

远方有且只有一条路,为自己负责

平衡独立和依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长久需要面对的课题,当然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样的。当你选择了独立和远方,你也需要准备好独自冒险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条成为自己的路上,我们或许会在梳理与父母原生关系中看见很多问题,请不要责怪父母,他们或许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请学着让自己允许和尊重那些生命情境和关系互动的发生。因为,此刻只有全然的接受过去,才有可能为自己的当下和未来负责。

出走,并不意味着远离。

长大,意味着与父母开始了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或许从青春期开始,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出走的心思,那些年出现在纪念册上最多的话就是:“好想出去远行,周游世界...”是的,渐渐成长的我们,渴望出去看一看,走一走,感受外面的空气和风景。或许,长大了的我们,也真的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来到了我们想要达到的世界一角。可是,请不要忘记适时地关照父母那颗期盼的心。请让父母知道,你的爱和关照,也始终在这里。

mrthreeson150200005.jpg

彼此在这份永恒连结成长

亲缘,或是此生最温暖绵长的缘分。
什么都无法割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连结。
当然,我们根本也不用阻断这份联系。
哪怕关系中充满失望、不满、怨恨、敌对...
也请扪心自问,
这些情感缘何出现?
你为何会陷入这些情感漩涡中?
试着去理解关系中的种种情结,
解开,轻放,释怀,
当你解开了心结,
看清内在本质,
这是亲子关系给予你真正的宝贵财富。
因为这会让自我与世界的连结,
更自在,更得体,更圆融。

结语:

我喜爱养绿植,最近有些新的发现——生命成长的共性,一棵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始终离不开这些生存要素——阳光、水分、空气,而给予绿植花草的光照和灌溉一定是适度的(而不足或过分总会带来对生命本身的伤害),就像平日父母所给予孩子的那些爱和关怀,也是有度的。保持爱的分寸并非意味着爱的苛刻,而是一种相信,因为这颗生命的天性是发展自己的根系,这就像孩子的自我,只有当Ta的根系越发达,才能抵御外部环境的狂风暴雨。

成为足够好的父母,不是将自己栽种于孩子的身边去拼命地抵挡来自现实中的危机,而是努力发展孩子看见内在原本就葆有的生命力量,让Ta相信存在于自我心底的智慧和韧性。成为足够好的自己,也是让自我植根于大地中,按照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找到根系发展的空间,年轮在岁月中增长,自我也在时光中更加坚强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