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师学习第二天补记:《语文教学,首先老师的脑子要清醒》

 江山携手 2016-06-09

    这次来川师学习,一是想聆听华平老师的高见,二是倾听培东老师的讲座与课堂。川师文学院承担本次国培任务,说起文学院,她的院训“博我以文,化成天下”,感觉似乎是《论语》中的句子,而又有了引申,显示文学在社会国家发展中的重大运用,正如曹丕所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个国培项目三年一届,本次侧重阅读教学的培训。人员构成挺有意思,一百人的班级里,一半汉族老师一半藏族老师,一些从西藏各地赶来的老师,据说有的老师辗转了各种交通工具,甚至用了四天时间才到了成都,也许他们中有的人一辈子来成都就一次,接受这种培训也绝无仅有的了。所以培训的价值和意义自是不同。成都用语文人的热情与充实迎接诸位。李教授对培训的要求也很高,觉得必须让这些老师学有所获,满足老师对的心声与要求,甚至创造条件满足老师的学习愿望,足见语文人的慈悲情怀。

    下午培东老师做讲座。他的讲座听过两次,老师层面的、学生层面的都有,评价都不错的,老师有自发的掌声。这个学期他有两个地儿去了四次,一是江苏一是成都,而来成都上了初高中的八节课,做了多场针对学生或老师的讲座。我想,一位老师能被某一地方在短时期内邀请这么多次,一是此教师的魅力与水平不凡,二是这个地方语文教学的福分。这次讲座立足于解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症结与突围路径,娓娓道来,以大量教学案例为基础,语气中肯,有理有据,充满语文人的智慧与睿智。

    从我的观察和体验角度出发,也通过这两天与华平教授的交流与请教,有几个我兴趣的问题: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无其它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便是别的学科是通过语言再到意思,而语文是从语言但意思再回到语言的运用上来,学生掌握好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顺畅地运用文字表情达意,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时常老师会不自觉地偏移这样的轨道,往往不自觉地让语文教学滑向思想说教课或科学课,其实背离语文教学的“正道”。原因在于对语文学习的目的在理论上存在模糊,导致实践上的盲从与混乱。再者就是教师本身文本解读能力不高,习惯于拾人牙慧,移植别人的教学设计,不愿意动脑,导致教学邯郸学步,缺少自己的思考,思想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教师课堂操控能力的欠缺,让原本充满磁力与创造性的课堂变得面目可憎,丢失了语文的本真面目。比如对学生“问题”的熟视无睹,习惯于往自己预设好的问题上拽拉,目中无学生,只有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文本的忽视,不能贴着文本语言行走,经常蔓延散漫课外无关的过多过滥。对诵读的忽视,宁愿让多媒体眼花缭乱,也不愿意让孩子多读读文本,书声琅琅从语文课堂抽干。课堂的思维量不大,缺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有可能是伪讨论交流,没有学生思维的成长与发展。这一切无疑是教学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否则会阻碍语文教学走“正道”。

    肖特从自己上过的上百个优秀公开课教学案例中,也从自己听过的大量案例为基础进行思路的指引,阐释自己的语文教学观点。比如尊重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充分言说;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进行朗读的指导,在学生琅琅书声中慢慢渗透出文本的内核,一步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激发不同的学生参与思考,进行交流、评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发展;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训练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增长学生的语文才干。课堂教学讲究技巧,比如课堂学生的回答与你的预设不同怎么办?这是困扰很多老师的教学困境,一般老师往往是轻易忽略或打断学生的思考或问题,沿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强力推进,其实要发挥教师的技巧,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整,使之“迷途知返”,并且成为自己教学生成的契机。教学主线要清晰,要讲究逻辑性,不能讲到哪算哪,具有教学思维方法的分量。将大量花枝招展的音乐、图片或视频从课堂去掉,拒绝华而不实的课堂,课堂有真东西。这些背后都是学术研究能力的不足,不能“米不够、水来凑”。

    细细想来,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让学生经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训练,贯彻人文精神。要得“意言,细嚼慢咽,响起“书声”,教师学会倾听。课堂要有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要把你的课装在脑子里,不仅仅是写在备课本上,自己想清楚教什么。

    当然,课堂教学也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像于漪老师所言:“教了一辈子的课,教了许许多多失败的课。”关键是教师要从课堂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不要总是在同一条路上跌倒。教学永远走在路上,老师唯有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提高你的学术研究的功底,语文教学才会着色生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