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不好,一边是数以千计的产品、上百的供应商,诺大的仓库,一边是为数不多且工作平平的仓管员,基本不用的制度和流程。归根到底,仓库问题基本上都来自现场管理不到位。例如: 1、不遵守先进先出原则,余料不及时上报预警,造成呆货、废货。 2、不按库位摆放产品,或移动产品后,不及时把新库位的产品做标识,造成无法找到相关产品。 3、仓管员不及时送单给统计员,统计员不及时录入电脑系统,结果造成电脑系统数据与实际脱节,影响电脑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了生产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4、标识不统一、不规范,不是没有产品编码,就是产品名称不对或一个产品几个名称。欢迎关注采购从业者微信公众号 5、部分仓管员责任心不够,办事拖拉,库存盘点不准,以及手工单据信息不准确(主要是抄写错误,键入错误)。 6、新老仓管员交接不清,没有真正的交接手续,对前任仓管员所管的产品状态不明的,干脆就封存起来不予管理,只说'找不到',造成了不应有的呆滞和浪费。 7、退市不生产产品,没有及时提报消化。 首先应理清思路,弄清楚几个基本问题。 1.'产品'是什么?'仓库'是什么?' 产品'包罗万象,客观存在,但那只是其表现形式,其实产品就是钱,物化了的钱,而仓库就是放钱的口袋。钱放在家里不能增值,钱要通过使用或投资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同样,产品为生产及销售而快速地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效益。当然,钱会丢失,也可能被盗,同样,产品可能被浪费、被损坏及被盗窃。任何浪费、破坏和盗窃产品的行为,都是对公司、对全体员工利益的侵犯! 2.产品管理管什么?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会涉及时间、质量、成本,这三者彼此牵连,又相互制约,产品管理也概莫能外。 ①时间:指产品的交期、入仓期、使用时间、仓储时间、退回时间等等。 ②质量:指产品本身的质量、仓储质量、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的处理等等。 ③成本:指产品的价格、仓储的成本、呆滞的成本、短缺造成停工的成本、多余造成的库容成本、占用资金造成的资金周转成本。 3.产品管理如何管?1)先进先出原则。 2)锁定库位原则。某产品固定摆在某库位,实物所放库位必须要与电脑电脑系统中的一致。库位编码就像一个人的家庭地址一样重要,没有固定库位,就无法快速地找到相关物料。 3)专品专用原则,不得随意挪用对应订单的产品。 4)库存的ABC管理原则: A类产品的数量可能只占库存的10~15%,但货值可占库存价值的60~70%; B类产品的数量可能只占库存的20~35%,但货值可占库存价值的15~20%; C类产品的数量可能占库存的50~70%,但货值可能占库存价值的5~10%。 因此要严格控制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也就是要严格控制好A、B两类产品。 5)'五不入'原则: ①有送货单而没有实物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②有实物而没有送货单或相关票据的,不能办入库手续(急料采购可暂代填写相关信息); ③来料与送货单数量、规格、型号不同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④IQC检验不通过的,且没有领导签字同意使用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⑤没办入库而先领用的,不能办入库手续(可以同入同出办单); 6)'五不发'原则: ①没有领料单,或领料单是无效的,不能发放产品; ②手续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发放产品; ③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除非有领导批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发放产品; ④规格不对、配件不齐的产品,不能发放; ⑤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不能发放。 7)一次出库原则: 产品出库必须准确、及时及一次性完成,不能再堆放在仓库的范围,以免造成混乱和差错。 8)门禁原则: ①除仓管人员和搬运人员及车间指定取料人员因工作需要,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仓库产品区; ②严禁任何人在进出仓库时没有办手续私自携带产品; ③有来宾视察时,须在主管级以上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仓库。 9)'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原则: ①每个仓管员在每日工作结束时,进行当天的相关动态账物的自我确认和核查,确保账目的平衡,找出不足、及时改进。 ②每日对所管的产品库位至少巡查1~2次,确保所有产品有正确标识,该退的要放入返厂区,以免产生呆滞。 ③仓管员当日的单据当日必须按时间要求传给统计员,而统计员当日的单据必须在当日录入电脑系统。 10)以旧换新原则:对有规定的产品,严格按照'退旧才能换新、领新必先退旧'原则办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