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高铁之账 中国现在的高铁建设近二万公里了,规模是上去了,但经济上是“赚”了还是“亏”了?我们现在努力地向世界推销“高铁”,是“赚”还是“亏”怎么个“算法”。现在的“高铁”还有不足,那就是“客运”为主,“货运”不划算。成本高“贵”啊(缺少货运高铁)。 中国对“高铁”,因为是个“人口大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乘坐的人不会低于年600万人次,可以说不会“亏损”。可我们无限地扩展,特别是“西部”,那就很难保证达到600万人次,如果在年400万人次以下,那肯定“亏损”。西部有许多的城镇都希望能“通高铁”,可这“亏损”由谁承担呢?当然中国有“春节、黄金周”拉动不小,但只是阶段性,长年呢。当然由国家投资,这成本由国家承担会好些。这就如同“高速公路”一样,车辆如果流通不足,也是一种负担。 我们对外建设“高铁”道理是一样的,必须是“双赢”,如果投资方“赚”不够钱,处亏损这就不是“双赢”。我们给予优惠“贷款”,可到期了人家“亏损”就无法“偿还”,这会出现建设中的很大的麻烦,有土地纠分,工期不能按时。人家想“建设高铁”是一回事,可是否能达到“双赢”是另一回事,这我们要事先研究透。不要盲目地“抢”,这关系到“双输”。如果切实能“赚”财政有难处,不仿谈“使用权”赚回成本,二十年后“移交”。这种方式也常有,比如说建设宾馆使用权十五年,然后交还对方。当然有些国家内部“太乱”,建设周期长,还遇麻烦多,这一定要考虑慎重。 现在与美国“西部运输”就出现了此问题,本来是有一条铁路的,因为乘客太少亏损才停止营业。想利用“高铁建设”拉动去“阿拉斯加”,最后盘算“运量不足”最后亏本,就找个借口“政府不准”。可“洛杉矶”的地铁怎么就行呢,因为“不会亏损”,也切实到期必然“更新换代”。日本“抢”到了印度“高铁”,也幸亏中国没有份,不然也是“双输”。当然泰国,还有些南亚、南美正左右忧郁,这背后“算”怕亏损。如果我们认真地替他们思考,大概就会理解,知情了。我觉得“不要急”,条件不成熟不要“谁争到”为标准,所谓“争到”的还有“反悔”。也要认真考虑那个国家的情况,如果是真正“一路”的需要,可以用“共同经营”风险共担,特别是对“路途”中间国家,先让路“通”,才能整个沿线带动。有些国家好切实为难,运去的是“满载”而归来的“空车”,很有些尴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