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阴楚故都“下阴”都城春秋遗址地(老河口洪山嘴) 图

 生活情趣678 2016-06-11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4-8-3 17:41 编辑

发现阴楚故都“下阴”都城春秋遗址地(老河口洪山嘴)
/卧马先生(李敦彦)



老河口 阴国故都丹阳、楚国新都“下阴”地探秘



袁冲 古城 阴国故都王城遗址


      要想说清楚有八百年辉煌历史的楚国,不得不说说消失已久的“古阴国”,因为如果没有古阴国,就没有楚国八百年的江山霸业。
      了解楚国历史的都知道,在春秋之初的周王室周天下之初是没有“楚国”的。当时周王朝齐鲁燕赵秦庸巴邓随等等众多诸侯国中就有阴国了,东都洛阳东南、古鄀国以南,邓随庸巴以西北的荒蛮之地只有周王分封于荆山之北“阴封地”的“阴国”(老河口袁冲古城一带)。
     《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史籍有载,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文王,早以卒。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封熊绎于丹淅之地建都于丹阳,建立了楚国。
       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先人熊绎开始,楚国的都城也不过里许的弹丸之地,楚国先人受封于“阴国”的封地丹阳,并立足于“丹阳”为楚始都。发生在鄀国(西峡、淅川、内乡)的“朝秦暮楚”故事,从历史先后看楚都“丹阳”完全可以排除地处秦楚之间的鄀国。楚人从阴国开始南征北战东拓西进,才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再捋顺一下楚国的发迹史和迁都过程会发现,在群雄割据多国纷争的战国时代,欲称雄天下问鼎中原的楚先祖封于阴地丹阳城后,先是收了阴国,历史上叫楚收阴。说好听点是楚国和平的收了阴国,其实是野心勃勃的楚先祖霸占和吞并了阴国。楚国以荆山、伏牛山、汉水、丹水为天然屏障,以进可攻退可守卫的“丹阳”为中心,在吞灭东北的鄀国、宛国势力强大之后四面出击,一路向西南收巴国、庸国、随国、荆蛮、罗国、冉国、轸国、弦国、汉中等西南几十个诸侯国。在楚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日益壮大后,数次向南迁徙后定都于郢都纪南城达400多年,成为战国时代远超秦国威震天下的春秋霸主。
      随着楚国的势力日见强大,楚国为了摆脱建立在阴国国都的影子树立完整的楚国形象,楚国曾在阴国丹阳古城以外另立过楚国的新都,这个楚国的新都就是历史上被称作“下阴”的楚都。
      《左传》载“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楚工尹赤迁阴戎于下阴”(下阴城址在今傅家寨附近),左昭二十七楚“工尹寿帅师至于潜”(即八年后公元前515年工尹寿帅师至于潜江陵的郢都)。
从楚新都下阴到继续南下迁江陵的楚都郢都,只有八年的短暂历史。这应该是楚新都“下阴”历史印象模糊的根本原因。虽然楚新都下阴建都只有几年时间但它还算是楚都。象古代因为宫廷政变起义造反等原因当了几天的皇帝一样,不管咋说他都是一个帝王,所以“下阴”不仅是楚都,还应该是楚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独立的楚国始都。
      《左传》所载的“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楚工尹赤迁阴戎于下阴”,人们只知道,下阴城址在老河口市今傅家寨附近,因为古人没有留下建筑遗迹,也没有GPS定位系统,所以没有准确的方位记载,至今一直没有人知道曾经的“楚都下阴”在什么地方。
      近来一直在研究楚国发源地、楚都丹阳、楚长城遗址、汉北、屈原故里、屈原流放地、丹阳之战的古战场等一系列历史问题,通过到袁冲的阴国古城遗址考察,通过到屈家营、军队河采访,查看老河口各地的地图及卫星图后有新发现,找到疑似楚新都“下阴”的遗址地。
      从老河口市洪山嘴的行政区划图和袁冲区划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老河口市洪山嘴镇中部的李家寨和三岔口之间,有个春秋战国遗址,向东两里地远的赵岗于池岗之间有战国遗址,垂直向西两里地就是军队河,再向东北十里之间,就是阴国王城遗址古城水库。
      通过细致观测在军队河、春秋战国遗址、战国遗址和阴国王城遗址间划了一条平行横线后发现,军队河、春秋战国遗址、战国遗址这三个古遗址,居然在一个平行线上,阴国王城遗址古城,在这三个古遗址以北以上。
分析思考后,找到了“下阴”为什么称“下阴”的原因所在。
      原来从地势上看,“下阴”地处于北高南低的“阴国”三尖山杏山以下和阴国故都以南,有低于阴国故都居其下的意思。
并且还发现,军队河、春秋战国遗址、战国遗址、阴国故都遗址这几个看似孤立的古春秋战国遗址之间似有难以分割的关联,它们之间看似孤立存在,其实彼此对应的相互关联,跟古代都城建筑所讲究的中轴线的关系很是契合。居中的春秋战国遗址,以西以十里长河的军队河驻军把守,以南有汉水、北握三尖山楚长城,以东为丹淅之汇后的丹阳河流为保障,构筑了高枕无忧的楚都安全防线非常难得。
      伴随着楚都继续南迁江陵郢都,下阴新都肯定会遭废弃加上丹阳之战发生在楚都下阴之地的楚军惨败,如项羽一把大火烧毁阿房宫一样楚都下阴自然难逃脱战火兵燹,所以难给后人留下多的历史印痕。
      另外,屈原的《哀郢》诗中,“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和“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屈原诗中多次清楚的提到郢都和郢路,从“江与夏之不可涉”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屈原诗中“江夏”,并不是江夏一个地方,江是江,夏是夏分的非常清楚。可见屈原的诗对地名的运用非常精准,郢都就是郢都,郢路就是郢路,清楚明白准确,没有一点含混不清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错误理解和误读屈原诗词中每个字的意思,不要头脑简单把屈原诗中象词的句子当词去理解。
      屈原在《哀郢》诗中也多次提到故乡和故都。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屈原诗中的故乡没有什么疑问,就是说他的故乡。屈原诗中说的“故都”,应该肯定是说的“楚国故都”。故都二字从屈原口中说出,在当时楚国郢都,除了叫楚都、郢都以外没有别的可叫,在楚国还没有改朝换代和迁都灭亡的时代,屈原是不可能把“郢都”称为故都的。
      因为“郢都”作为丹阳、下阴之后迁都的楚国新都,即没有灭也没有亡,更没有再迁的情况下,屈原在他的诗作中,没理由也不可能把当朝的楚都“郢都”说成“故都”。因为屈原诗歌中也多次明白的写到过“郢都”的,所以“郢都”还没到称“故都”的时候。
      就象首都北京,在北京没有迁都之前,人们只能够叫北京为首都,象“九朝故都”洛阳,在洛阳正式退出周王朝的历史和政治舞台之前,人们只能够说洛阳是周王城或周都和东都洛阳,后代后人才能够说洛阳是故都和九朝故都的。
      另外查阅春秋战国的一些古地图,发现一个很重要明显的问题。
      造成“楚都丹阳”迷失的一个原因跟古代的地图有一定关系?。
      如古地图:
      流传下来的很多春秋战国地图,要么只有长江和汉江,根本就没有丹江流域的影子,要么直接把丹江流域直接划成了汉江流域了。
      从这些古战国地图看,古人似乎根本没有汉江和丹江流域分开和弄清楚,把汉水和丹水混为一体了,加上古代地图标注的地图的范围都很广,精准度有限,所以给后人造成很多难以理解的疑难。
      象如图,把汉水直接跟淅水交汇在一起了。熟知汉江丹江流域的都知道,汉水跟淅水在今人没有建设丹江大坝之前是没办法汇合到一起的,因为汉江流域以北还有个丹江流域,淅水根本没进入汉江流域所到的地方,跟淅水汇合的是丹江而不是汉江。是现在丹江大坝建成后汉江与丹江水汇集后才能跟淅水相汇的。
      所以古人要么把丹江流域给弄丢了,要么把丹江当作汉江了,造成了丹淅之汇的丹阳也跟着失踪了几千年,这应该也是古人找不到“丹阳”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捋清了汉水、丹水和淅水的关系,找到丹淅之会的丹淅之地,就找到迷失几千年的楚都丹阳、楚新都下阴、楚长城、丹阳之战的古战场、找到出生于丹阳的屈原故里,揭开一系列让中国人头痛了几千年的历史疑问。


                                                               2014年8月3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