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与调心:导引模式

 雪地情缘 2016-06-11

站桩与调心:导引模式


(毛利人舞蹈:在新西兰北岛罗吐鲁阿的毛利人文化村里,游客看完舞蹈表演后与毛利人演员合影。)
 

调心有三种模式,除了虚静模式和意守模式之外,还有导引模式。 “导引”一词首见于《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关于“导引”一词,晋·李颐在《庄子集解》里写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这就是导引的最初含义,也是狭义的导引,它调整的对象仅限于形体和气机。

这里谈的导引模式是一种广义的导引,是指通过主动运用意识来主导人的生命活动,从而引起人体气机流通和升华的方法,其中包括直接导引和间接导引两部分。直接导引是指意识活动直接主导活动对象,如:“导引气机”、“导引呼吸”、“导引声音”、“导引形体”、“导引意识”等。间接导引是在直接导引的基础上产生的后效应,是通过直接导引而引起的气机变化。如:“呼吸导引”、“声音导引”、“形体导引”等。

举例来说,“导引呼吸”是直接导引,是意识直接导引呼吸,使呼吸符合练功要求;“呼吸导引”是间接导引,是呼吸导引气机,使气机发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意识通过呼吸这个中介来实现的,因此对意识来讲是间接导引。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直接导引还是间接导引,也不管是广义导引还是狭义导引,都是由意识发挥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气的变化。

站在导引的立场来看,导引模式在站庄中的第一个体现是“导引形体”,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意识发出站庄的指令,把形体从平时的姿势导引为站庄的姿势,即变不站庄为站庄;第二部分是在站庄过程中,意识发出保持姿势的指令,使站庄姿势不变,或者把变形的姿势导引为正确的姿势。一旦站庄有了一个合适的姿势并保持下去,人体的气机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这种气机变化就是“形体导引”的结果,也是意识导引的间接结果。

导引模式在站庄中的另一个体现是“导引呼吸”。呼吸是人的生命活动之一,它与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升降开合有紧密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呼吸来强化人体气机。导引呼吸就是主动运用意识使呼吸服从练功要求,以加强呼吸对人体生命的作用。根据练功方法的不同,导引呼吸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如练经脉之气者,重在借吸气以强化经脉之气的上升,借呼气以强化经脉之气的下降;练混元气者,重在借吸气以强化混元气的内合,借呼气以强化混元气的外开。三心并站庄练的是混元气,因此重在通过呼吸来导引气的开合,而把升降统一于开合之中。而一旦用呼吸强化了气的开合,就是“呼吸导引”。

导引模式在站庄中的第三个体现就是“导引意识”。上面说的“导引形体”和“导引呼吸”,是把意识活动和意识之外的生命活动相结合,这里说的“导引意识”是专门针对意识活动本身来说的,是主动发放意识指令,以改变平时的杂乱无序状态,使意识活动趋向安静和有序。其过程是排除杂念、集中专一精神的过程,其实质还是要改变人的气机,因为人的意识对气有统帅作用,意识状态变了,人的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另外,现代整体观理论指出,意识是气的一种高级形态,因此“导引意识”本身就是导引气机。

在站庄过程中,“导引意识”的常见方法是专注于一个念头,即“以一念代万念”,当然这个念头应该是对练功有利的念头,如专注于“通”,此“通”是气血畅通、内外相通之“通”,一起杂念就想“通”,如能做到念念相续,杂念就无从生起,意识活动就趋于律动或平静状态,人的气机就会得到调整。

综上所述,导引模式强调的是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它是相对于虚静模式的“被动”和意守模式的“中庸”来讲的,其实这三者作为调心的基本模式都是“主动”的,只是程度和对象有所不同而已,因此是互相融通的。例如,在虚静模式中谈到的念头体察法,就是一种“导引意识”的方法;而在意守模式中谈到的一聚一散原则,实质就是“导引意识”。扩而大之,三调中的调形,就是“导引形体”,三调中的调息,就是“导引呼吸”。所以说,调形、调息是为调心服务的,是一种广义的调心,而调心才是练功的关键和核心。(老平 2010-8-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