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昵称3897598 2016-06-12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君子以寻道,殉道为己任。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对于东方文化而言,孔子也许算是最特殊的存在。在西方人的眼中,他们认为孔子是精神的偶像,他们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来理解,但如果把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确实是这样一种直接后果的缔造者。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片刻从人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

然而着眼于现世,却并不意味着承认现实。

孔子理想的直接体现,一个字就是。而东方的读书人,总是怀有类似劝世情结。所以孔子长久担任的角色是教育者。在他的时代中,儒学倡导的是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应该使自己向一种理想人格趋近。孔子将之定义为君子。通过强调人的修身与自省,孔子宣扬当一个君主的自我修养达到完善,那么他的权力就可以通过最和平高贵的方式来保证,即达到天下太平,社会和谐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真,因此我们看到的后世,虽拜孔子为师,却没有几个强大的君王是按照他的理念来执政的。但尽管如此,今时今日,那些设定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仍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被向往。

君子是一群有着绝对精神力的人,在某种意义上看,孔子相信个人意志的力量胜于环境的影响力。因为在他的描述中,君子无所谓贫富贵贱,他们从不慌张,从不刻意争取,永远只是物来则应,随遇而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一旦被委以大任,他们又能把一切都做的很好。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悖论。

讽刺的是现实之中,孔子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应该只是做好全部的准备来等待时机的降临。众所周知,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试图说服那些绝不可能的努力中。这是非常悲哀又奇怪的事。

我看到过最标准的智者形象,是像老子那样循世于飘渺的,因为如果看清了全部的现实,就会明白要改变已成规矩的方圆只能是种妄念。我很难相信孔子真的认为他所理想的世界可能到来,他所留下的形象也从来不会是这样一个野心而自负的人。在他所留下关于自己理想的叙述中,我看到的是和所谓治国平天下社会和谐截然不同的方向。孔子喜爱音乐,向往沐风逐月的清逸闲悠;崇拜老子,直言见老子如见真龙。但最终他一天也没有真正去落实过他的憧憬,他舍弃了清高与优雅,以卑微的姿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试图用老迈的身躯挡住滔滔的江水。而这一切的缘由,也许只是处于一种悲悯和责任感。他背负了整个时代的理想与现实。他的智慧,一定使他看到了未来只会是现实的不断重演,被遗忘的美德从不会被唤醒,就如它们从来不曾真的存在过,带着这样的矛盾和感伤,他一生都在做一件明知不可为的事。

孔子很理想主义,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

如同一句箴言所说:巨大的悲悯,超越了善。他注定会失败,因为他成为了不可被战胜的人。

在今天看来,孔子努力倡导的理想在当时最终没能实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追寻的政治思想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自己不能改变世界……”英国威斯敏斯大教堂石碑上这一段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最应该考虑到现实的问题。

理想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例如,鲁迅少年因父病而立誓从医,后目睹社会的状况。行医医的只是肉体,并不能医治心灵,因此果断弃医从文,才有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鲁迅。试想,如果当年鲁迅没有意识到现实社会的不堪,而等到他年老时才去后悔,到那时的他行将就木,又怎能引起风波?又如何能将自己犀利的笔尖直插敌人的心扉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我想,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有理想,因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但理想,必须是建立在现实中,就算孔子的理想再伟大,也只有现实中这个理想能成立,它才会结出最甜蜜、最让人心动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