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的三多三少

 金银云峰 2016-06-13


郑老师 (成长帮手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经验4年)


当你在埋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脸皮”越来越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你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教育孩子,要注意这“三多”和“三少”。


少唠叨多倾听




“我最讨厌妈妈唠叨了,整天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话:‘在学校要认真听课’、‘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不要吃那么多零食,要好好吃饭’......我听得都烦死了!”这是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心里话。


妈妈可能会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同时也是想孩子听话而已。但是却不知道,唠叨让孩子对妈妈的话厌烦,甚至产生叛逆心理,非要反其道而为之。家长在埋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可曾想过:你是否说得太多,而听得太少?


就好比下面这个案例:

儿子放学回来一进家门就说:“我不想做作业了,每天都那么多,而且......


A妈妈还没等儿子说完,就急着说:“快去做作业吧,又不是你一个人那么多,而且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了你们好......

结果:儿子本来心情就不好,被妈妈这样一啰嗦觉得更烦,于是顶嘴说:“我没有说别人作业不多,也没有说老师不好。”妈妈觉得儿子顶嘴是对自己无礼,所以非常生气,训斥了儿子几句,儿子也因此发脾气不做作业。


B妈妈并没有打断儿子的话,而是耐心听儿子把话说完。“......而且,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都听不懂,根本就不会做,我真不想做了。”

结果:妈妈因此知道,儿子觉得作业多,是因为有不懂做的题目,于是妈妈给孩子讲解了他不懂的知识点。掌握后,孩子很快地就把作业完成了,并因此明白,要想在课堂上听懂,就要做好预习。


同样是因为孩子不想做作业,B妈妈就愿意并且懂得去倾听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所以孩子也愿意听妈妈的,把知识点弄明白后认真把作业完成。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为的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才更容易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少命令多商量




“在爸爸妈妈面前,根本就没有我说话的权利,什么都是他们说了算。”


大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凡事应该听自己的,却不知因此而让孩子与家长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有的孩子给家长起了这样一个绰号:说一不二的“大王”。孩子会这样,难道不是“大王”家长造成的吗?


或许许多家长会对此有疑问:“难道我们还要听孩子的?”没错,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的尊重,同时希望对自己的,或家里的事有话语权、决定权,而不是被命令去做事。


比如:孩子只顾着玩耍而不做作业。


如果家长命令说:“不能再玩了,快去做作业!”就会让孩子心里觉得不舒服,并因此而拒绝去做。


但是,如果家长以商量的口吻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愿意听家长的话去做作业。


脱下“高高在上”的外衣,遇事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问问他的意见,孩子才会愿意听。



少批评多鼓励




“反正就算承认错误了仍然会被爸爸妈妈批评,那我还不如坚持说我没做过。”


“即使我成绩进步了一名,但只要排名还是中下,爸爸妈妈也会不高兴。”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越大越难教育:

做了错事,不再感到羞愧,而是用谎言掩盖;

成绩不及格,再感到难过,而是不以为然;


明知道错误的行为,比如说谎、说脏话,越是禁止,越是乐此不疲地去做;

......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孩子被批评多了,羞耻感反而降低,因此“脸皮”也越来越厚。所以说,过多的批评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还会使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孩子更难教育。


其实,相对于批评,鼓励更容易让孩子取得进步,特别是在学习上。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其批评,打击孩子的自信,倒不如多鼓励孩子,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比如:

“妈妈了解你为这次考试付出的努力。”

“妈妈发现你做试题比以前细心了。”

“与上次考试相比,你的成绩有进步了!”


有了家长这样的鼓励,孩子才会有勇气继续努力。当然,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还是要严肃处理,但并不是以批评、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坚定地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孩子改正,并制定出一些惩罚措施。



(备注:对于确实需要批评的行为,也要注意批评的技巧,家长可以看看《亲子︱批评孩子的三大“兵法”》、《亲子︱对孩子的四种错误批评》这两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