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德厚第五十五

 鹿文康金 2016-06-14
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
编辑:中华道教
之德厚

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虫蛇弗螫(shì),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之合而朘(zui)怒,精之至也。终日乎而不忧,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蚤已。



投稿、交流请加道长微信号:lz131919


今译
含德深厚的人,可比之于刚出生的婴儿:毒虫不螫刺,猛兽不伤害,猛禽不侵袭。虽骨弱筋柔,小手却握持牢固;不知男女交合之事,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精气纯净充沛之至的缘故。终日无忧无虑,这是与大道自然之振动高度协调的“和”之状态的极致表现。


懂得合和之理才可称得上明白大道之恒常本质存在方式,懂得大道之恒常本质存在方式就叫作明于道,有益生命的和合振动才叫吉祥,心意支配引导精气合和运行才能强身。事物发展得过于强壮就会转向衰老,这些就是以“不”调节平衡而为之理。 若懂得以“不”调节平衡之理立世存身,长生久视之理想就可以尽早达成了。

解析
 第五十章中说“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这里的“赤子”竟然与之类似“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虫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两相对照,原来善摄生者实际上就是回归赤子之态。赤子与外界的关系状态就是“和之至”。


“和”就是与宇宙大道高度相谐之共振状态。“不”平衡调节时候的状态是趋“中”振动的,多组“不”围绕共同的“中”振动既是“合”,多组“不”合在一起围绕共同的“中”平衡谐调振动所达成的状态是“和”。在这里是指人之“不”的振动状态与自然大道和谐共振的状态之“和”。同频为“和”,共振为“谐”,是为“和谐”。外来之“不”进入更大的“不”并与之“合和”一体难分彼此的振动就是“化”,是为“合化”。


既然提到“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说两个或多个振幅、振频和振速完全相同的“不”就可以达成“和”之状态,也并非是说两个或多个振幅、振频和振速不同的“不”就不能达成“和”之状态。比如,两根完全一样的振动中的绳子,如果各自振动并未发生关联,就不能产生谐振而“和”,如果此两根绳子发生关联,但是各自振动的时候不能协调一致形成谐振,只能形成互相干扰抵消甚至产生破坏作用。这是因为这两根绳子都各自围绕自己的“中”振动,而没有围绕共同的“中”协调振动。反之,若两根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其振动也不相同,只要是围绕共同的“中”协调振动,也可以达成“和”。这就像一根绳子之纤维、绳股,纤维之小“不”顺同于绳股之中“不”,共同成就绳索之大“不”,“合”而“和”成就绳索力拔千钧束缚巨物的德能。这就是所谓“和而不同”,只要澄明内心秉道而行,“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世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能达成“和合”的。


这一章核心主旨是“任运自然”,宇宙大道本身之振动是本有的,作为人只需要去感知并与大道自然之振动合拍谐振即可。将人与大道自然之关系形象地喻为母与子的关系,人只要应和母亲的呼唤即可。胎儿和婴儿时期的人是什么也不做的,也是与母亲的生理和心理高度相应相和的时期,是最能得到母亲呵护备至的时候,自然也是烦忧最少最安全安宁的时候。这时的人,与蜂虿虫蛇攫鸟猛兽同为大道自然的宁馨儿,它们对赤子弗螫、弗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就对待外物角度看,《论语》中关于养生的“八不食”中的“不时不食”,《黄帝内经》也有“司岁备物”,说的就是任运自然与自然的应和,以达成与大道自然的振动本质合振,达成合和乃至合化。这里阐述的更多是人内在灵性与大道自然的和合,“益生曰祥”的“益生”并非重点致力于物质层面的外表肉体生机之增益维护,而是指纯净心灵使人内在本有灵性的复苏。


第三十章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蚤已”,是对国家滥用武力之告诫。这里“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是对个人修行多思广欲之告诫。是将个人之“身”等同于“国”,体现了身国同构的观念。相对于“物壮则老”,这里提出反例“赤子”与之对照。实际上所谓赤子,就是人尚未背离大道本身的状态,是人尚未被外来尘垢蒙蔽内心纯净灵性自由状态。因而,人的修行可以说就是内心的净化,净化到什么程度?净化到赤子状态,“复归于婴儿”自然就会与大道自然形成和谐共振而“和之至”,极致之和谐。


作者:李怀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华道教 微信平台首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