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汤方】广东省二中院:暑热耗液 三煎三煮黄芪粥

 369蓝田书院 2016-06-15



夏天又是特别难调养的季节。天热,人吃不好,睡不好,容易伤身。中医认为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也随着汗水往外走。出汗太多就会造成气津两虚。伏天雨水也多,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此外,夏季心火旺又会克肺。所以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就是这个道理。  虚者补之,要匡扶人体的正气,就一定要在三伏天进补。


补气良药黄芪第一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黄芪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且比人参固表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黄芪还有利尿消肿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仅适合肾炎、水肿病人做食疗,对于虚胖的人,还有减肥作用。


此外,皮肤长疮或有溃疡的人,吃黄芪能使脓毒排出,促进伤口愈合。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  




三伏天喝的黄芪粥方中,黄芪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


气弱体虚的朋友,坚持每天喝黄芪粥,能够提升中气,增强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黄芪粥,古已有之。在苏轼的诗中,就曾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白居易也有一首《斋居》诗写道:“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诗中的黄耆就是黄芪,而赤箭是指中药天麻。黄芪、天麻之类在今人看来纯为药材,而在古人看来却可列入日常食谱。从白居易到苏轼,自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这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


三煎三煮制黄芪粥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此药汁加大米煮粥。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过程。


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