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236)郑州博物馆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06-15

祖国风光(1236)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创立于1957年,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共收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有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精美古朴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等;有郑州地区出土的各种纹样的汉代画像砖;有艺术价值颇高的魏、唐、宋石刻造像;有苏轼草书《醉翁亭记》石刻;有绚丽多彩的瓷器、明清及近代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主展馆包括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整体建筑风格取鼎器粗犷与精美相统一的神韵,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建筑上方的圆形碟状屋顶,出檐深远,隐喻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古都郑州》基本陈列古都郑州》基本陈列开放于2008年5月,分“山河颂·文明沃土”、“商都赋·王者之都”、“郑韩风·故都春秋”三部分八个展示单元,展出各种精美文物1000余件,集中展现出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和中国早期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仰韶文化白衣彩陶盆形钵

“山河颂·文明沃土”表现郑州地区从洪荒至上古,由聚落到城邦,众多的早期聚落和古城遗址显示郑州是中华文明肇始、国家诞生之地。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仰韶文化时期各类陶器文物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红陶鬶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商城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和重新认识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与研究,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都城。该展厅以“赋”字入题,形象表述了郑州商城这座商代早期王都的地位确立、发展繁盛、陨落废弃历史。第二展厅是整个《古都郑州》陈列中重点展示的内容,规划展出面积近1000平方米,层级明确,划分为“王权国威”、“繁华商都”、“商邑民生”、“商都之谜”四个部分。 “王权国威”展出铜戈、铜镞,宫殿建筑柱础石、陶板瓦、陶水管、窖藏坑出土青铜器等实物标本,集中展现商族的起源、王权的确立、商都的规制以及凝重瑰丽的王室重器。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王成汤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饕餮纹铜方鼎
高81厘米 口长55厘米 口宽53厘米 重75公斤 
直口,平折沿,方唇,深腹,口沿上对称矗立两圆拱形双耳;腹呈方斗状,向下微收;底近平,唯中部略微下鼓,下承四柱足,上粗下细,外部素面,其内中空,且直通腹部;鼎腹四外壁纹饰相同,每面四隅、两侧及下部,均饰有排列整齐的乳钉纹;腹上部饰饕餮纹,共八组,呈带状贯穿两侧乳钉纹而绕鼎腹一周,饕餮纹饰由宽线条勾曲回环组成,每组均以浅扉棱或鼎腹棱为轴,左右对称,双目圆凸;腹壁和底、柱足表面部分有烟炱痕。此件青铜方鼎1982年出土于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商代青铜器窖藏坑,整器铸造精湛,纹饰严谨,形制雄浑大气,古朴凝重,极具神秘威严之感。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铜戈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兽面纹铜爵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兽面纹铜钺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兽面涡纹铜斝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牛首兽面纹铜尊
大敞口,束颈,折肩,腹弧下内收,圜底,高圈足;颈饰三周弦纹,肩部环饰三个浅浮雕牛首,皆圆目横角,立体感强;牛首之间饰带状夔纹和连珠纹,腹部饰三组兽面纹,兽面纹上下分别界以一周带状连珠纹,均技法严谨,线条流畅;圈足上饰三周弦纹,间有三个等距的“十”字形镂孔。
  牛首尊1982年出土于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整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铸工精良。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羊首纹铜罍
折沿,高领,束颈,折肩,深腹,圜底。腹壁陡直,至下腹部敛收于圈足,圈足上饰一周弦纹,并平均分布三个方形镂孔。罍肩部饰三个浅浮雕羊首,间饰三组带状兽面纹。罍上腹部有一周带状斜角目云纹,腹部饰三组兽面纹,且每两组间加饰一组较小的兽面纹,兽目迥然前凸,纹饰繁缛流畅,布满腹身。
  整器造型精致,凝重华美,为商代前期商王室享用的贵重青铜礼器。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石矛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环首铜刀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冶炼作坊模型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宫城遗址复原图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宫城遗址出土石板.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玉器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玉器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青釉瓷尊

       口部外撇,颈部内收,斜肩,深腹,底部向内凹陷,造型规整,朴实稳重。尊口沿内侧有清晰的轮制留下的旋文,肩部拍印有席纹,腹部装饰以蓝纹,器物纹饰清晰。器物表面和内壁施有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釉面光亮均匀,并留有釉滴。尊质地坚实致密,扣击时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科学检测显示,这件青釉瓷尊是以高岭土做胎,胎骨为黄灰色,表面涂有釉料,经过12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胎釉结合牢固,吸水率低。它与后代的瓷器相比,虽带有不少原始的色彩,但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卜骨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铜爵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灰陶龟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骨簪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韩风·故都春秋”表现群雄蜂起的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万家之邑的郑韩故都绵延横跨500年,风云人物叱咤纵横、逐鹿中原,先秦诸子的睿智泽被后世、影响深远,郑、韩疆域内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鼎彝萃集,堪为绝唱。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西周.提梁铜卣

通高29厘米口径11—9.5厘米圈足径14—12厘米 
  体形扁圆,盖隆起,中立一四瓣组合的四面人首钮,盖沿下垂为深母口,密合至卣颈。下腹侈鼓,圜底,低圈足。卣盖与身腹均饰大型顾首花冠龙和卷角幼龙:花冠龙顾首回望,张口叱咤,上唇上卷,下唇内翻;头生巨型带双目的戟刺形花冠,一直下垂延伸与爪齐,冠两侧饰卷角纹;躯体较短,上饰鳞纹,足短爪锐,大尾卷翘。幼龙张嘴卷唇,尖尾细身,呈下潜状附于花冠龙身后。卣颈部饰交尾连体龙纹,盖立沿、圈足及提梁面上均饰双体夔龙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卣通体四面饰立戟状扉棱,拱形提梁两端的大耳兽首与卣颈钮环套合。整器造型瑰奇,纹饰繁缛华丽,精美绝伦。卣盖内部及卣腹内底部均铸两列七字铭文“作父丁宝尊彝”。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西周.铦铭铜尊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商代.铜鼎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编钟

新郑郑韩故城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九鼎八簋九鬲
新郑郑韩故城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上层:鬲
中层:簋
下层:鼎
九鼎形制相同,纹饰相近,大小、轻重依次错递,具有列鼎性质;铜鼎皆为圆形,口上两立耳外撇,方唇,平沿,垂腹,圜底近平,三蹄状足;鼎腹偏上部环饰绹索纹,上下有蟠虺纹,相互颈绕交错,细密布于鼎腹,鼎身有六条扉棱将装饰纹饰均匀等分;鼎足上部饰兽面纹,兽鼻呈扉棱状。八簋形制亦同,大小略有差异,均为圆形,带盖,盖上有喇叭形捉手,溜肩,鼓腹;八簋为子母口,口内敛,圆形圈足,下承三扁小足,腹两侧各饰一龙首形半环耳;盖、体口沿处饰“S”形蟠虺纹,盖身与器身下腹部饰三道瓦棱纹,圈足饰变形蝉纹,底足饰鳞状纹。九鬲形制、大小均相近,方唇,平沿,束颈,微鼓腹,平裆,兽蹄形足,腹饰三组变形虺龙纹,其间以扉棱相隔。整组器物造型规整,纹饰华美,组合有序,俨然透露出王者之气。
这套九鼎八簋九鬲出土于新郑郑韩故城东城偏西南部,与其一同出土的还包括鬲、方壶、圆壶、鉴、豆等共31件青铜礼器。1996年9月至1997年12月,考古工作者配合中国银行新郑支行基建工程进行科学发掘,发现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和殉马坑,此套九鼎八簋即为当年所出土的震惊国人的众多春秋时期郑国王室青铜重器的一部分。
  九鼎的传说在中国由来已久,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以来的礼制基础上,等级宗法制度更加持谨森严,有资格享有九鼎的只能归属于天子。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蜂起,诸侯公卿纷纷挣脱传统礼制的束缚,僭越之举逐渐普遍。此组九鼎系列青铜礼器即是来源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郑国,并且同类的九鼎系列礼器在郑韩故城先后出土过五套之多,充分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铜簋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铜匜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兽耳蹄足铜鉌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铜壶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铜方壶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鲁侯作壶铜方壶
登封告成镇袁窑村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春秋.鲁侯作壶铜方壶
登封告成镇袁窑村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战国.铜剑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战国.鸟纹铜车马器、铜镜、铜带勾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战国.长劲铜壶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文字资料: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藏品集粹

北齐.刘绍安造石佛像
年代: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
通高28厘米,身高18.5厘米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佛像跣足立于圆形覆莲台上,其下为方形座。佛面目慈祥,头戴冠,头后有圆形项光;身披帔帛,帔帛交于腹、搭于臂,下着长裙,裙带下垂至两腿间,中间打蝴蝶结;左手上举至肩,右手置于腰部。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座上有题记。

 

 

唐代.菩萨石造像

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残高180厘米,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菩萨体态娴雅自然,面庞丰满圆润,双目微闭,神态安祥;菩萨束发戴冠,头上发髻呈宝珠形,着宝缯,垂发披肩;颈饰项链,臂戴臂钏,上身斜披帔帛,腰间系带结花,下着裙。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菩萨石造像

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狮子吼菩萨石造像

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七佛石造像
郑州中牟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菩萨石造像

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菩萨石造像

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北宋.罗汉石造像
郑州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千佛石幢
新郑出土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唐代.光相菩萨石造像
通高233厘米 身高197厘米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造像为单体圆雕,菩萨跣足立于束腰仰覆莲座上。颈饰宝珠项圈,上体袒裸,戴臂钏,披帔帛,系腰彩,下着裙。裙紧贴双腿垂至足面,尤具“曹衣出水”之风韵。身姿呈S形,体态丰盈,腰肢扭动,显现出女性特有的柔美之态。飘动的帔帛,挽结的腰彩,疏密适称的衣褶,舒缓流畅,展示了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

清代苏轼书醉翁亭记刻石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此展品为清代的石刻。苏轼曾应开封刘季孙之请,以楷、行、草三体兼用的书体写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清康熙三十年,新郑高有闻依此而刻石。

   青石质地,刻石共24方,其中13方为《醉翁亭记》内容,5方为苏轼记述写此文的缘由和落款,另6方为赵孟頫、宋广等人的题跋。

 

文字资料: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