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论106期:《草书势》品鉴——草书需要“标准化”吗?

 北斗书斋 2016-06-15
【书论】第106期

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婀娜以羸羸,欻奋*而桓桓。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窳窿扬其波。芝草葡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举而察之,以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窃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猗,靡中持疑而犹豫。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或者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俶傥而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索靖《草书势》

草书需要“标准化”吗?

文|霄之

端午闲暇,读书是必选。读历代书论,更是营养备至。重读索靖之《草书势》,文中以自然万象喻草书形势,倍觉又爽。索靖的书法,以章草名动一时,评论者形容其书法“如风乎举,鸷鸟乍飞”,以状其遒劲;或谓“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以状其峻险。也有将索靖与张芝比较,以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因此史评索靖的书法“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当可想见。谓之书林至宝,毫无溢誉之嫌。

由古至今,草书自章草始,渐入今草,又分小草大草,历史记载善草者寡,何因?想来于右任老先生也思考过,所以才写出“标准草书千字文”。但草书标准化真有必要吗?

先说,草书标准化的必要性。

书法经隶变一路由钟繇入楷,另一路就是以索靖为代表的入章草一派。草从诞生始,书写的字形就千变万化,因人因情而异。相传王羲之作“草诀百韵歌”,就是在普及字形,尤其在细微处点明差别,“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就说明了“知去”“每安”的微小区分。但“草诀歌”记载的草字有限,于右任作千字文,大大扩展了草书字形的范围,让初学者更加“易识,易学”草书。所以说,于先生标准草书是“读本式”注解,对草书的普及是极大利好!

再说,草书标准化的局限。

草书标准化是“入门”窍门,但绝不是草书的真实。《草诀歌》中开篇即说“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需完”,草书核心是“势”,而绝对不是“形”。作为“书以载道,心手合一”书法顶层设计的草书,是“抒情达性”的绝佳书体。张旭之“颠”,怀素之“醉”,于右任之“劲”,林散之的“老”无不彰显个性,这是标准草书无论如何表达不出的!所以,仅从标准千字文练草书,是误区,也难成大气。

最后,说说草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恣意忘情是宗旨。草书最重视“气”,归结到一点,就是气韵生动,贯穿于整幅作品中,是作者气质和性情的外化。狂草中的线条、布白、章法和结字等完全脱离固定的程式化模式,完全按照书家情感节律随心而生,绝无既定的格式和不变的成法,即便是书家本人也无法再现。但狂怪不是狂草的目标。要狂得自然,狂得和谐,在熟练掌握技巧法度的基础之上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规矩的至高境界。

二是对立统一是基础。字形或正或攲,或断或连,跌宕多姿,一切变化随机赋形,找不到等分的行距,垂直或平行的线条,左右疏密变化无常,有浓必有淡,有大必有小,有宽必有窄,一切均在矛盾中,一切均以和谐化。

三是“破立”是核心。无“破”不成草,在草书中“破”的运用是最最重要的。历代名家“破”的方法很多,自己犹在初学中,谈不出大名堂。

标准草书“入门”即可,而“求变”的草书特征则需要更多更高的修为才能烂熟于心。

ID:gh_220d6760eec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