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驱车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今天才知道_四驱联盟_爱卡汽车移动版

 二马虎 2016-06-16
为什么要做不同驱动方式车型的专题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会注重亮丽的外表、内饰做工、发动机排量以及油耗等方面。但是讲到汽车的驱动系统,估计关心的人就很少了。
本次测试,旨在告诉你,车就如人一样,每部车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性格,如果能对自己所驾驶的爱车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座驾的特性,那么相信你会体验到开自己的车久了,会产生一种人与车相互的感知感觉,也即是所谓的人车合一。
人车合一的好处往小处讲,平时车辆有什么丁点状况,你都可以在驾驶的过程中感觉得到,可以将维修及驾驶安全提早到防范于未然;往大处讲,如果深谐车辆的特性,则可以在不同的路况及驾驶状况中应对自如,将驾驶安全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当然,更多的时候,了解汽车的特性后,可以令到整个驾驶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让每一段路程都转变成为一段愉快的驾驶旅程。
五种不同的汽车驱动方式
汽车的驱动方式,对整车的性能、外形及内部尺寸、重量、轴荷分配、制造成本及维修保养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发动机和各个总成相对位置的不同,汽车的驱动方式分为5种: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后置后驱、中置后驱、四轮驱动。
而我们这次所试驾的三款车型,则是五种驱动形式中最为轿车所普遍采用的驱动方式,分别是代表着前置前驱的科鲁兹、前置后驱的锐志、四轮驱动的力狮。
这三款试驾车型采用了不同的驱动方式,自然有着表现不同的特性,虽然这次试驾没能将五种驱动方式的车型全都集结到齐,但在介绍的时候还是要简单提起另外两种没到场的汽车驱动方式――后置后驱和中置后驱。
不同驱动方式的不同驾驶特性
前置前驱(FF),即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这是在轿车上比较盛行的驱动方式。由于FF方式没有像FR那样的纵贯车身前后的传动轴,于是车身底板高度可以降低,有助于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并且车内空间较大。而整个传动系都在车头,因而其操纵机构比较简单,制造和维修成本也相对较低,这些都是FF的优点,因此目前FF的前置前驱方式已经广泛在普通轿车上使用,在不少中高档汽车上也日渐增多。基本上如果那辆车不是跑车,不是豪华轿车,你都可以默认当它们是前置前驱的。
从构架上说,前驱车是营造车内大空间的能手。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动部件都集中在前桥之前,布置相当紧凑,在设计客舱和行李厢时可以尽量增大车内空间。由于没了后驱车必备的传动轴,后排还可做成平地板。如此的实用性,自然贴合了消费者追求大空间的心理。
另外,因前驱车机械布置紧凑,零部件的数量明显减少,像上面说的由前向后的传动轴可以省去,差速器也整合在了变速箱内。当然,因布置过于紧凑,日后对横置发动机前驱车的动传系统进行大维修会比较麻烦,可毕竟部件少了,集成度高了,制造成本能降低不少。另外,由于从发动机向驱动轮的路径较短,传动部件也相对较少,机械损耗自然较低,传动效果得以提高。有利于在采用小排量、低功率的发动机时,提供尽可能好的动力表现。因部件减少,前驱车的重量也相对较低,这也有利于降低油耗。
但是FF方式的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和后轮驱动的方式相比,前驱车在加速或者上坡时,车身重心往后移,因此令前轮相对来说会和地面接触减少,从而减少了附着力,因此获得的牵引力将大大减少;还有,FF的方式会令车身的重量集中在车头,令整车比重不太平衡,从而影响车身在动态中的操控性和平衡性,容易出现推头(转向不足)的现象。因此赛车和很多超级跑车,都坚决不会使用前驱的方式。
前轮作为驱动轮,当加速时车的重心后移,前桥的负荷降低,前轮更容易打滑,不利动力输出。其次,因车上沉重的部件都集中在前桥之前,导致前后桥车重的分布比例失衡。沉重的车头会降低入弯的敏捷度,容易诱发转向不足。前驱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大多采用横向布置,在宽度上占用的空间较多,这就会限制前悬挂的设计,不利于发掘操控潜力。再有,前驱车的前轮既负责转向,还要负责驱动,工作负担重,势必导致前轮力不从心。日常驾驶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可一旦强调起运动性,前驱对转向的影响就会出现,如降低方向盘的路感,严重时还会发生扭力转向等现象。
前置后驱(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这是一种最传统的驱动型式。国内外大多数货车(含皮卡)、部分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和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驱动型式;其中前排车轮负责转向,由后排车轮来承担整个车辆的驱动工作。在这种驱动形式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全部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也就是说,实际的行进中是后轮“推动”前轮,推动车辆前进。
后驱相较于前驱的最大优势,就在行驶性能上。因为后轮担负起驱动的工作,在加速时汽车重心后移,后桥负荷增加,后轮可以更好的发挥牵引力。前轮专司转向功能,使方向盘对驾驶者的操作指令有更清晰、纯净的回馈,带来了更敏锐地转向能力和更真实地操控感觉。
后驱车发动机的安放位置比较灵活,以前置车型为例,发动机即可以位于前桥之上,又可位于前桥之后,这使得汽车的重心可落在车身中部,前后桥的负重也比较均衡,提高汽车的运动性能。这些优势都使得后驱车为高性能车型的宠儿。
FR的驱动方式可以更好地平衡车重,而驾驶此类汽车通过弯道中时需要注意甩尾(转向过度)的出现,这是和FF车型很不同的地方。驾驶追求运动性的后驱车,可以体会到准确、敏捷的转向,以及澎湃的动力,甚至利用后驱的特性,用油门调动车尾的步调,用点点甩尾制造轻微的转向过度,帮助车头更快的转向,收窄过弯的线路,加快速度,也可大玩飘移,获得额外的乐趣。不过,控制好一辆后驱车,尤其动力强的后驱车,需要高超的驾驶技术。对于前驱车易出现的转向不足用收油就可化解,而对付后驱车易发的转向过度就要用反打方向盘和控制油门来补救。对一般的驾驶者,前驱车更容易驾驭。
由此可见,后驱车是既好玩又有危险的车种,越是马力大越要认真对待。当然,后驱的运动潜质和悠久历史是毋庸置疑的,它绝对是经典的驱动形式。可因其较高的制造成本和不如前驱车的空间实用性,它也逐渐成为跑车和豪华轿车等高档车型“专用”的驱动形式。市面上已几乎没有廉价的后驱车了,这一点真是令普通消费者遗憾。
四轮驱动(4wD),通常是指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可按行驶路面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一般用4X4或4WD来表示,如果你看见一辆车上标有上述字样,那就表示该车辆拥有四轮驱动的功能。为了有效地避免车轮滑动,除装有轮间差速器外,还配有轴间差速器。这种驱动方式主要用于越野车,但也有很多轿车采用,象今次试驾的力狮及市面上众多的SUV车型。
如果你买一辆越野车的动机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丛林中纵横驰骋的话,就一定别心疼差价,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轮驱动系统配置整齐。因为,两轮驱动的车辆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况也可能打滑,启动加速时也比较容易发生摆尾现象。四轮驱动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同时,四轮驱动系统有比两轮驱动更优异的引擎驱动力应用效率,能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就安全性来说,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车稳定性。
四轮驱动又有分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驱动的分类。
随着四驱技术的普及,并非只是越野车和SUV采用四驱技术,不少轿车也开始使用四驱,因为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可驾驭性,越来越多的豪华轿车也开始从后驱方式走入了四驱的道路。
当初创造四轮驱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恶劣的路面环境下保证汽车拥有足够的牵引力。现如今这个理念已经发展到包括普通干燥路面在内的各种路面,提高汽车的牵引力。轿车所配备的四驱系统基本上都属于全时四驱,而当大部分都是以前驱为基础开发(以后驱为基础开发的四驱系统多见于跑车,其动力分配基本都偏向于后驱)。
由四个车轮负责传输动力,四驱车的牵引力表现自然不在话下,尤其是在附着力低的湿滑路面。当前驱车和后驱车还在小心翼翼的避免驱动轮打滑,四驱车已经大踏步地前进。即使在雨天高速入弯,四驱车仍然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干燥路面上,拥有相近的底盘和悬挂设定的两辆车,四驱比两驱具有更高的过弯极限。在很多时候,四驱车都给人四平八稳的操控感觉。通过对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的调整,厂家可以令一款四驱车表现出前驱或者后驱的个性,既有易控的一面又有追求操控的一面。
四驱车的传动系统复杂,生产成本偏高。由于四驱系统增加车重,且其动力损耗较大,导致油耗上升,小排量发动机配四驱更是得不偿失的组合。此外,在维修保养上,四驱车也将花费更多金钱和时间。这些都是四驱不能在乘用车尤其是普通家用车领域普及的原因。另外,因为四驱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导致的重量上升,对追求极致操控性能的超级跑车是弊大于利,所以在超跑领域四驱也是少数派。
后置后驱(R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是目前大、中型客车流行的布置方式,少数微型或普及型轿车也会采用这种驱动方式,但货车则很少采用。
中置后驱(MR),即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是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驱动方式。

前置前驱的好:
1、省略传动轴装置,减轻车重,结构紧凑;
2、有效利用发动机室空间,驾驶室内空间较为宽敞,并有利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车身重心,有利于行车时的稳定性;
3、发动机靠近驱动轮,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4、发动机等总成前置,增加前轴的负荷,提高了轿车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简化了后悬架系统;
6、在积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驶时,靠前轮牵拉车身,有利于保证方向稳定性。
前置前驱的不好:
1、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前轮负荷减少,导致牵引力下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坡时重量向后移,前桥负荷减轻,不能产生足够的牵引力,不易在上下坡较多的山区使用。

前置后驱车的好:
1、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增大,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型式优越;
2、轴荷分配比较均匀,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3、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
4、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5、前后桥承载的负荷基本一样,动力性强,牵引力大,在爬坡、泥泞道路和颠簸路上行驶时,动力性、防后轮侧滑和稳定性明显优越于“发动机前置,前桥驱动”的汽车。
前置后驱车的不好:
1、由于采用传动轴装置,不仅增加车重,同时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影响了燃油经济性;
2、纵置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总成的布置,使驾驶室空间减小,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地板高度的降低也受到限制;
3、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后轮推动车身,易发生摆尾现象
4、传动轴退至后桥,导致地板凸起,几个总成分开布置,占据空间较大,很难使汽车小型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