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出于易。易,即易经。 私,本来就是厶,形状象一个“秤钩”勾曲。 古人认为,心曲为厶。意思是人性利己。老子讲,曲则全。易经讲,曲成万物而不遗。 后来加禾,才写为私,反映了对“厶”的理解有进一步或更明确的认识。 易经,兑为羊为善为禾。禾,有善美的意思。 厶加禾,写为私,就是讲,人性利己有善美。 韩非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就是讲,厶,是一种自利的思想或行为。背厶为公,其实,公以厶为底,就是讲,公,必须以厶为基础。 在诗经中,还有更明确的进一步的思想。《诗·小雅·大田》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从字面去读,意思不大。 但如果懂得易经,就会发现它和易经讲的是同样的意思,都是话中有话。儒门解易多妄道,这是另外的话,今天不讲,今天就透解“私”字的智慧。 雨,天上下的水。易经中坎为水为德。天,寓意人人平等的规则制度。 制度产生德,是天德,就是老子所说的“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因为,天色玄,故天德即玄德,并非什么玄奥不可测。 公田,易经,坤为地为田,是社会体制,公田,就是寓意大家公有的社会体制。 因此,“雨我公田”就是制度之德落实在体制中,社会公正、自由、民主。因此,“遂及我私”,就是讲,社会的体制和制度好了,可以改善人的利己行为。 总之,这和老子、以及易经的思想是一致的,制度的善,虽然不能改变百姓的利己本性,但是,可以改变百姓的利己行为--懂得尊重他人利益与权利。 “厶”的理念残缺了,“公”的基础也就不对了。 心,三点在勾上,其实,这个勾,就是厶。心,没有了厶,三点水就漏没了,没有德了。 儒门妄道,汉后国学少真知。 什么“治国之要在举贤任能”--贤不贤,上级说了算,最后皇帝说了算,必然专制!所以,老子的道德经第三章首先一上来就讲,“不上贤,使民不争”!不是不用贤人用坏人,而是必须机制制约、制度监督! 什么“大公无私”--权力都不受百姓监督,讲“大公无私”,骗子而已! 所以,儒门和专制有共同语言,基本耍的是“口爽”而已! 人性利己是真,只有承认这个“真”,才能有“善”的逻辑,收获预期的“美”,这就是真善美! 儒门和专制都倡导“善”“美”,但没有“真”的基础,因此,本末倒置,善的逻辑残缺,美根本不可能! 假必然丑,进而发展为恶,是为假丑恶! 真善美,假丑恶,这是两条不同的道,一条正道,一条邪道。 老子说,美与恶,其相去何若?就是两条路,差距越走越大! 在道上走的路,叫道路。 说理合乎道,才有道理! 否则,说破天,都是雾霾!因为雾霾迷茫了道路的入口。 阅读参考:本专栏文章《老子理念根于人性认知》,部分转录: 第三部分: (三) 人性利己是人的本质,是人就是利己的。所以,说你利己,千万不要着急,利己本身并没有不好,人人都是利己的,活人都是而且必须是利己的。 人性利己不等同于损人利己,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 人,想过个好日子,这没有错。开个公司,想赚钱,没有错。开个饭店,想赚钱,这也没有错。 凡是不损人的利己,都没有错。我们要批评的是损人利己的行为,而不是人性利己本身,这个要搞清楚。 人性利己,但人们完全可以作出利他的行为。开个公司,以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赚取利润,天经地义。开个饭店,以好的饭菜和服务,服务好客人,实现赚钱的目标,非常正当。 人性利己,对个人来说,我们要想到,每个人都是利己的,我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利益或权利受他人侵犯,那么也不要主动侵犯他人利益与权利,在实际活动中,要懂得尊重他人利益与权利才行得通。所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从人性利己的存在绝对性来讲,是对的,但是,从人性利己的行为逻辑来说,利己而不懂得尊重他人利益与权力,肯定行不通。 人性利己,懂得自己怎么去创造,要把尊重他人利益与权利当成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或思考方式。人性利己,还要对别人的话和行为留点意,骗子的行骗大多有个幌子。 人性利己,还有这样的意外逻辑:凡是正当的利己行为,都在无意中利了他。 开公司想赚钱,但通过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方便、利益了客户;开饭店想赚钱,但通过好的饭菜和服务,方便、利益了客人。 人性利己,但如果损人利己,是需要批判、谴责或惩处的。 人性利己,有的人就会损人利己,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着好的管理机制,是不需要害怕的。比如一桌子人吃饭,某个人极端利己,或损人利己,被别人发现的话,别人是会疏远他(她)的。久而久之,他(她)就会失去越来越多的朋友,就会失去别人的帮助、信息供应,这样以来,损人利己或极端利己的人,是不会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人要想取得成功,绝对不能把损人利己、极端利己当成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或思考方式。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力量。人性利己,一旦触犯法律,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甚至需要加倍偿还的。 损人利己或极端利己,其实是一种愚蠢。因为他(她)以为别人对他(她)的行为是没有戒备心的、或事后是不会发现的或别人是不利己的、别人的利益和权利是不需要尊重的。这样的人,相由心生,往往长得猥琐、鼠目寸光或伪善、甚至有身心疾病。反之,一个有着正当利己观的人,往往是坦坦荡荡的、光明正大的、自信的、快乐的、身心健康的。 人的成功大小,与人的正当的利己逻辑是否深远有关。正当的利己逻辑越深远、利他越大、而且利他的行为不容易被人所取代,利己的获得也越大。正当的利己逻辑是否深远,是需要构建并切实付诸实践的。比如,比尔盖茨策划了软件,服务全世界的人,而且还没有人能取代他,他成了世界首富;中国的马云策划了淘宝网站,服务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也方便了数量庞大的购买商品的人,而且还没有人能取代他,不是大股东的他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反之,利己的逻辑很简单,人人都可实行,利他不大,而且这种苦逼的利他行为还很容易被他(她)人所取代,利己的获得就一定不大,而且获得的过程也很苦逼。所以,人性利己,知道了,是需要懂得创造的、而且创造的利他逻辑要深远、能付诸实践。 损人利己、甚至违法利己,虽然暂时活得滋润,但违道必咎。如果一个社会比较多地存在这样的事情,只能说,这个社会的法治和道德都出了问题,实质上就是“道”出了问题。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广义的“有”,包括一切社会规则、道德文化,一切表象的东西。)出了问题,根子在妄“无”,老子已经说得很到位,“无”名万物之始,“无”中生“有”,“有”出了问题,一定是“无”出了问题! |
|
来自: 昵称19643443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