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法碑刻理论与刻碑实践分析(一)

 夕夕罗7709 2016-06-18


碑刻与刻碑



文/公孙檃   笔阵图书法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与纸质墨迹不同,碑刻书法在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墨迹所不能代替的。明末清初发源,绵延至今的“碑帖之争”,“碑”“帖”并峙,是对碑刻书法以及碑刻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价值的多方面肯定。


以书法碑刻为主题的碑林并不少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遗迹,向后人展现的是不同的精神气象。数字化的时代,一个硬盘可以存储上万年的人类文明。然而当一个时代被放入数据库中的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对后来人来说,他们还需要的是最直观的可以置身其中和可以触摸的历史标本和文化标本。


书法作品的模勒上石,是在对传统刻碑技法继承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当代科技的优势,一方面聚集当代一些长期从事于碑刻的能工巧匠,第二是配备了一流的计算机人才。对于传统的碑刻技法和科技如何结合,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研讨。


一、古今刻碑方法与石材的选择

二、笔法向刀法的转换

三、墨法效果的处理

四、碑石的保存


一、  古人碑刻与今人碑刻方法的比较


1、  上石方法的不同


古人碑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为直接在石上或砖上书写,然后刻手依作者墨迹刻石。像高昌出土的《令狐天恩墓表》就是如此。


第二种是刻手直接在石头上镌刻,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中就有未经书丹,直接由刻手镌刻的造像。


第三种则是模勒上石,这种方法多用于经典作品或出于书法家的手笔。如《怀仁和尚集王书圣教序》、《王羲之十七帖》《颜勤礼碑》等。


一般会采用油素纸覆在原作之上,双钩轮廓,用墨填之。再在纸的背面用朱墨双钩一遍,并将带有朱墨的一面覆在涂有黑墨和轻蜡的石材上,用软纸覆盖在模纸上,再用卵石砑磨,使朱墨的双钩线显现在石面上,这样刻工就可以依样镌刻。可以想见,如若建造一座碑林园的话,这样繁杂的工序,包括石材的打磨,要刻上近千块碑,要多少名刻手,多少辆马车,多少两黄金才能完成。


当代碑刻模勒上石的方法,则是用电子扫描原作,形成电子版,在电子版的基础上,用特殊软件勾勒字的点画中出现的涨墨和飞白,以便于镌刻。(制作过程中不会破坏字形和章法)用一面覆有黏性的纸依原作大小复印出与真迹相同的副本。再将黏纸贴于石上,用刻刀双钩字的外轮廓,并拿掉脱落的点画部分,再依石材裸露的部分镌刻。这样即避免了古人在勾勒过程中出现的点画走形之类的错误。(图)也更精准的保存了原作的风貌。《孙过庭书谱》中“象”字一撇的刻本与墨迹比较,很明显的能看出点画在镌刻过程中的走形。


电气化工具使用过程中,虽然提高了精准度和效率,但也造成了不够鲜明清晰的字口,这样就不能完美地呈现书法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从试验刻石的效果来看,人工用刀与电器化工具的结合,完全能够表现作品的风神气韵。


怎样做到传统刻石与科技结合呢?最初,把露锋笔画,应带,飞白等细小点画用人工刻刀刻出,随后用电器工具打磨外轮廓以内厚重的点画,再与原作仔细比对之后,修改不到位的点画细节。或做一拓片,在与原作对照。定稿后,用电器化工具加深底槽,由于大多是阴刻,或作圆底,或作平底。







2、笔法与刀法的不同表现


传统的碑刻方法,一般用刻刀凿刻线条。凿刻的方法分为阴刻、阳刻、阴阳兼刻。阴刻的方法,用刻刀直接刻出文字,如北魏的《元详造像》、唐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这也是碑刻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阳刻是将字的笔画以外的空间刻除,笔画从石面中凸显出来,类似于雕刻中的浮雕,这一类作品较为罕见,以北魏《始平公造像》最具代表性。阴阳兼刻,则是依外轮廓线垂直刻内边,在已经刻好的内边斜刻,使主要的点画面与材料表面齐平。


当代书法家书写作品大多为行草书,比较适合阴刻。从阴刻和阳刻的技术难度来看,阴刻更容易操作。从艺术效果来看,阴刻与墨迹阴阳虚实互换,形成视觉上的反差;阳刻则更富有立体感。从保存来看,阴刻更有利于保存,但一些名家的作品,随着棰拓越多,笔画会越来越细,如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在流传过程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而阳刻,因文字凸起,更容易残损。


在当代书法笔墨艺术的空前发展中,涨墨法与大量的飞白点画,给碑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们试图从古人那里寻找方法。(图),象《怀素自叙帖》中的“日”字,墨迹中,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空隙几乎没有,但在刻本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行笔过程。


      

                         2-1                         2-2



3、墨迹中的飞白,在碑刻过程中弱化甚至忽略


墨迹中的飞白,能完美体现出作品整体章法中的虚实变化和用笔的酣畅,更能体现点画的立体感。在刻石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前人的表现飞白的手法。通过古人镌刻的大量草书作品中,找出不同的飞白的点画,如何在刻石中体现。从《孙过庭书谱》墨迹中的飞白,与刻本的镌刻飞白的比较中,寻找墨迹向碑刻的转化,怎样做到碑刻的再创造。(图)


 



  






4、刻石材料选择


古人刻碑,大都就地取材,象故宫的建筑碑刻用石,大多取自北京西山,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泰山金刚经等,都是用山体原石。用青石或大理石,汉白玉的也比较常见。


 (未完待续)





转发分享,截图发至后台,幸运读者均可获赠下附精美书法小品一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