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讀書丨古文字綜合類工具書簡介

 Susie3972 2016-06-19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徐中舒 主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編寫組  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中華書局2010年重印


該書是爲編纂《漢語大字典》而作的準備工作,字表中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主要取自《甲骨文編》、《金文編》,保留其中所有不同的典型形體;此二書未收的新出銅器及西周甲骨文,還有戰國簡帛、侯馬盟書等均有採錄。所收的古文字以音義明確的爲原則,共收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的字頭約三千個,字頭按《説文》順序排列。各家考釋有分歧的,斟酌情況擇善而從。字表分三欄排列,次序爲殷、西周、春秋戰國。字形排列,既有形體演變的對應關係,又依時代先後爲序,不受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及其他種類的限制。表中選用的古文字字形約一萬多個。中華書局重印本後附張亞初《〈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訂補》。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

《漢語大字典》字形組 編

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


該字表是《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的續编,收列的篆隸字形從秦代至西晉。字形資料以已發表的簡帛和現存的碑刻爲主,銅器、印璽、磚瓦等器物上有助於反映漢字歷史演變的字形,也擇要收列。字表按文字發展的歷史層次分爲三欄排列:第一欄爲秦,第二欄爲西漢,第三欄爲東漢魏晉。字形的排列,既要顯示形體演變的對應關係,也要照顔時代先後的次序,不受簡、帛、金、石等種類的限制。收列的字形,以見於字書和音義明確的新字爲正编,音義不能確定或已有考釋但還有待商榷的字,則编爲附録。字頭按《説文》順序排列,字形所在的文句,一律依字頭和字形的順序摘抄在全表之後。

 



《古文字類編(增訂本)》

高明、涂白奎 編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該書是在舊本《古文字類編》(高明編,中華書局1980年)基礎上增訂而成。分爲三編:第一編古文字(單體文字),分爲四欄,第一欄爲商周時代的甲骨文,第二欄爲商周時代的金文,第三欄爲春秋戰國時代的竹簡、帛書、璽印、石刻、符節、盟書、泉貨文字等,第四欄爲秦篆。舊本第一編收單字3 056字,增訂本檢字表中收録包括别體在内可供檢索字增至約5 954字,較舊本補充近倍。第二編爲合體文字,合體文字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至秦即被淘汰,故此編僅分爲三欄,舊本收304種,增訂本收565個。第三編爲徽號文字,多是由一個或幾個單字組合而成,字形皆較古老,僅出現在商代和西周,故此編僅分二欄,舊本共收598種,增訂本將此編改爲未識徽號文字,共收411個。增訂本基本上涵納了近年考古所見新材料和古文字學界研究的新成果。

 



《古文字詁林》(全十二册)

李圃  主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該書是一部彙録歷代學者關於古文字形音義考釋成果的工具書,古文字材料包含甲骨文、金文、陶文、貨幣、簡牘、帛書、璽印和石刻八類。字頭排序依大徐本《說文》,首列單字隸定楷書字頭,字頭旁加注篆書,字頭下依次收録字形和考釋資料。字形部分録自八大類有代表性的古文字字形編著作,考釋部分所録以各家關於古文字形音義考釋内容爲主,兼及用法的闡釋。有些考釋資料其結論雖承繼前人,但在論據論證方面有所發明的,則酌加收録。凡超出該書範圍,或僅重複前人結論的考釋資料,則不予收録。所録考釋資料原則上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資料前冠以作者姓名。所録考釋資料截至1997年底。每册前設楷篆對照部首表、部首檢字表和筆劃檢字表。

 


《古文字通假字典》

王輝  编著

中華書局2008年


該書收録殷商至漢初的甲骨文、金文、貨幣、璽印、陶文、石刻、盟書、帛書、竹木簡牘等古文字材料中的通假例證,資料發表時間的下限爲2004年底。通假例證儘采用公認的説法,慎加選擇,寧缺毋濫。古文字通假,特别是戰國至秦漢之際簡牘通假,異説甚多,該書衹取作者認爲理由較充分的一説,而不備列衆説。該書正文按下字(即讀爲之字)古韻順序排列,同一韻部之内,再按聲母順序排列,以韻爲經,以聲爲緯。所用韻部爲王力《古代漢語》所列之十一類三十部,聲母大體依照王力《同源字典》所列,分五大類、七小類,共三十二紐。正文條目古文字注明其上古聲紐、韻部及漢語拼音,其依據爲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唐書所無之字,或依後代字書、韻書推其古音。

 



《古文字譜系疏證》(全四册)

黄德寬 主编

商務印書館2007年


該書以聲符爲核心構建形聲譜系,再以“音”系聯,將形聲譜系按古韻部和聲紐编列構建廣義譜系,對每一字羅列古文字不同階段之典型字形编成形體流變表譜,然後逐字分析字形,闡釋用例,以疏理證説,在此基礎上對同聲系内部具有親緣關係的同源字進行考辨確認。聲韻承《戰國古文字典》,即韻部分二十二部(用王念孫說),聲紐分十九紐(用黃侃說)。所收古文字資料截至1998年年底。該書比較全面地揭示了古文字階段漢字體系内部字際關係,分層次構建了古代漢字因發展沿革而形成的廣義譜系,爲進一步揭示漢字發展演變規律奠定了基礎,是一部重要的綜合性工具書。

 


《字源》(全三册)

李學勤  主編

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本書以探究漢字字源爲宗旨,收錄古漢語中比較常見的字頭六千餘個,按《說文》順序排列。字頭用繁體字,行文用簡體字,行文中涉及繁體則使用繁體。繁體字的規範參照《康熙字典》,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為準。字下加注古音和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古音標注據《古韻通曉》。正文部分主要梳理從甲骨文到隸楷的字形演變脈絡,古文字字形標注時代(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及參考書頁碼,《說文》中的字樣及楷書不標時代。說解方面,以出土和傳世文獻的實例說明字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注重結合當時的自然環境、社會狀況和人們的精神世界來闡明構形的理據。

 


《說文新證》

季旭昇  撰

藝文印書館2014年


該書初版上下兩冊分別於2002年和2004年由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後在大陸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4年又出了修訂本。該書挑選《說文》說解有誤、古文字材料可以對其更正的部分,將研究者正確的或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說法匯於一編,並加以評析,還不時提出自己的新見。


每一字頭旁首先列出主要參考書及其頁碼(包括《說文》、《段注》、《甲骨文字詁林》、《金文詁林》、《戰國古文字典》)和《說文》原文。然後列字形表、釋義、釋形、六書等部分。字形表中所選字形自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排列,個別下至唐宋俗字。每一字形下注明時代、出處、參考工具書。釋義以本義爲原則,根據需要說明引申義、假借義。釋形自甲骨文說起,簡要介紹其演變。有關銅器形制、器用的說明,參考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馬承源《中國青銅器》、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六書分類釋文字演變而定,儘量參考古文字學家的說法。




參考文獻:

黃德寬《古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及以上各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