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医生知道的事?不,医生希望你也能知道!

 仁浦 2016-06-19

文 / 小崔


医疗过程是一个医患双方共同完成的过程,如果有一方不配合,治疗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医患之间的成功沟通是治疗的前提。

但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有不少环节是由于医患间有不同的认知,导致有时候有些事不仅徒增医生的负担,也让医生啼笑皆非,另一方面患者也沉浸在困惑和不理解中,比如——

门诊篇


门诊旧病历去哪儿了?

也许是美剧荼毒的人群太多,也许是病历本太便宜,不少患者每次到门诊看病都喜欢重新购买病历本,有时连病历本封皮上的姓名性别都空着给医生填。患者们也许认为看病,只要带了身份证足以,也有人没想过自己过去的医疗信息对医生来说其实很重要——别以为医生面前摆了一部电脑就啥都能看到!

当然,每次送给医生一本全新的病历本练字的患者,也许为改善医生群体的字形做出了一份自己的……


玩笑打住。

首先要强调的是,在中国,目前各大医院的病案资料并没有通过互联网共享,所以每个人的档案没有跟着患者到每家医院。有时就连就诊于同一家医院的不同科室,医生都无法看到之前的病历

因此,纸质版的门诊病历本对于医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非常重要。除此以外,如果是老病复查,一本病历本可以大大节省医生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的时间,也就拥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你的病情。

这就是保护好旧的纸质版门诊病历的重要性

赶火车/飞机需要插队的患者

在门诊的时候,常常会有患者以要赶火车”“要赶飞机为由,要求插队看病,其实医生最不喜欢以此为借口的患者,因为其潜台词是看病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只是有时间的时候顺便来看病,我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安排。

此时医生很可能会认为,既然你没把看病当做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你还是先做对你比较重要的事情,我先看其他情况比较重的患者。

更何况,插队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迁就了你,就会惹怒其他遵守规则好好排队的患者。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患者应给予健康足够的重视,空出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叫号,别在赶火车和飞机的那一天来医院就诊了,医院无法迁就你

所有抽血都必须空腹?

许多患者一听说要抽血,就做好了空腹准备,有时由于门诊病人多,不少从早上等到中午的患者由于没有吃早饭,精神差,看起来很虚弱,医生见状急忙询问原因,还以为病情有变化——原来患者从昨晚6点开始就禁食了。这让医生多少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并非所有抽血项目都需要空腹。如果是检查肝功能,血糖,血脂的患者,才需空腹,对于测量血常规,凝血因子,以及一些激素水平,则是不需要空腹的。

特别是如果上一次就诊时,医生开出了抽血的检查,患者应在血检结果出来后再去复查。如果没有检查结果,医生拿什么根据做进一步诊疗呢?实在不行也只能对着病人老生常谈一番了。

你的犹豫不决让医生忧虑


有时在门诊,会遇到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案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是在纠结治疗带来的风险和不治疗带来的后果。

比如在产科产检,血液无创检查一旦显示唐氏儿(一种遗传性先天缺陷)高风险,医生会建议孕妇进行羊水穿刺进一步确诊,但羊水穿刺是有创检查,也有一定风险,患者往往不愿意承担丝毫风险,但又想让医生亲口保证不做羊水穿刺孩子也没事——这样的讨论显然不会有结果,医生不可能做出保证,患者又不愿意承担风险,最后只能将诊疗方向带到死胡同里去。

曾听一位老专家这样说过:愿意承担风险的患者,医生更加愿意与他一同分担风险。因此,相信你的医生,展现出你治疗的决心,医生也会竭尽全力。

住院篇


术后难道必须绝对卧床?

手术后的病人何时运动,运动到什么程度常常是患者关心的问题。

虽然,对于不同手术,卧床休息的时间都不太一样,但基本原则都是可以运动时尽早下床运动这将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的发生。

但在病房时,往往会有一些自己给自己开出绝对卧床医嘱的患者:由于担心伤口的愈合,这些患者不愿意翻身和走动,将自己当做了一个一碰即碎的玻璃人。这时,医生便会劝导这些患者下床走动,人体其实没有那么脆弱。

不过任何事也不该走极端——有这样一个消化道手术后的患者,本来自己一直是绝对卧床的,在医生反复劝导下终于愿意下地了。结果没过多久,护士告诉医生患者的伤口裂开了。医生回去一询问,患者为了运动,在床上做了20个俯卧撑,生生将肌肉层的缝合撕开了,医生啼笑皆非。

由此看来,患者术后一定要适度运动!

医院里的小鲜肉


在住院期间,不少患者应该都遇到过这样一群大夫,他们衣着整洁,稚嫩脸庞,略显羞涩,技术不好,态度极佳。

这些大多是医学院的见习医生或实习医生,由于初进临床,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都不足,对于患者的特殊体征(病理下的身体表现)以及检查手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高年资的医生在遇到有着教学价值的患者时,都会让学生来学习和讨论,有时也会让学生上手检查,感受特殊的病症。

大部分患者对此都能接受,但还是有部分患者认为,来到医院就应得到最好的治疗,特别是一些有创操作如抽血,穿刺等,都对稚嫩脸庞们唯恐避之不及。

对于这批患者的坚持,我们当然是理解的,但医生也希望能得到患者的体谅:毕竟每个著名医学专家都是从一名医学生开始的,如果没有最开始的稚嫩紧张,一路的手生积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出色娴熟,从容不迫。

所以,教育现在的医学生,也是在为你的后代培养未来的知名专家。美国的医院分为教学医院和非教学医院,如果一名患者选择在教学医院就诊,也就意味着他将接受医生以他为案例进行必要的医疗教学。

知道了这些【只有医生知道的事情】后,相信医患之间的合作会更加轻松愉快,做一个合格患者,从下次就诊开始!

责任编辑:小贫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