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这么辛苦地为孩子好,他为何还记仇?

 梅竹君 2016-06-20

 四川达州一中学生参加完高考,跳江自杀了,自杀前留下2800余字的遗书,历数父母给他的伤害。他说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自己考了98分还要被骂;别的同学考到前600名家长都有奖,他月考全校73名,他妈说才73名,呵呵……


他的母亲哭诉:“没想到他这么记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


我想说,不是孩子记仇,是你伤他伤得太深。伤痕历久弥新,时时作痛。


孩子努力了,想要获得父母的欢心和欣赏,但无论他怎么努力,总不能让父母满意,他得到的永远是羞辱。


不断地打击和羞辱,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尊严感。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渴求就是让父母满意,然而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即使他再上进,再优秀,也没用。父母的生命本身充满了匮乏感,孩子可以让自己变得完美,却无法弥补他们生命内在的匮乏。这种匮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所有孩子的善意和渴求一旦被黑洞吞噬,就变成了匮乏的一部分。


他如果不死,多半也会是一个敏感、脆弱、多疑、易怒、严重自卑的人。以后人生最大的可能是变成一只失败的可怜虫。


中国的父母以为生了孩子,只要养,就算大恩大德了。所谓的养,就是让他吃饱,穿暖,有钱花。他们似乎不知道,人是有灵魂的动物,灵魂需要爱,需要慰藉,需要温暖。


中国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因为他们觉得生命本身很美好,所以要再造一个生命?还是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很美好,要让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来享受生活?这样的父母极少。多数人生孩子是因为生命的匮乏、空虚和失败。


他们以为有了孩子,生命就完整了,丰富了。


他们以为有了孩子,生活就充满了乐趣。


他们以为有了孩子,自己失败的人生就可以扭转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的成功来挽回自己失败的人生。


他们没有一个独立的灵魂,不会成熟的思考,缺少勇气面对世界的真相,不懂得爱的方法。他们的生命只能是匮乏的、空虚的。


他们以社会流俗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孩子,人生成败取决于所在圈层、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评论,人生就像一场捕风,只能是失败的。


孩子的降临,拯救不了如此悲哀的人生。


可是,中国的父母充满了委屈,充满了悲壮感。他们挣钱不容易,养家不容易,把孩子带大,不容易。他们在社会上打拼,吃尽苦头,遍尝艰辛。


权势者欺凌他,他不敢吭声。


老板刁难他,他不敢反抗。


命运捉弄他,他无可奈何。


他心中充满了怨怒,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泄给孩子。只有这一个弱小的、吃我的、欠我的生命,可以任我欺凌。


在教训孩子中,他们找到了真理在我的自信。


在控制孩子中,他们也品尝到了一点点权力的味道。


在殴打孩子中,他心中的怨怒得到了有效地发泄,心情好极了。


因为他对自己的生命不满意,孩子无论怎样,他都对孩子不满意,总能找到羞辱或殴打孩子的理由。


最后,只需说一句“都是为了你好”,就心安理得了。


中国的父母说“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爱你才打你”。爱一个人的同时,打他,这是多么高难度的动作。恐怕只有中国父母能做到。


扪心自问,在打孩子的那一刻,就那一刻,你敢说你心中没有一点愤怒?没有一点嫌恶?


如果有,哪怕只有一点,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恐惧。恐惧如果足够强烈,或者恐惧虽不强但日积月累乃至成为本能,孩子心里就会长出恨,长出仇。


但中国的父母习惯了自欺欺人,上一刻,沉浸在殴打或羞辱孩子所带来的扭曲的快感中,下一刻,他觉得“都是为孩子好”,他感觉自己很高尚,很懂得付出,很有牺牲精神,为自己的“伟大”感动不已。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多少有点施虐狂。


中国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从小心里就有“家暴”的种子萌芽。哪一个痛打完老婆的男人,不会捶胸顿足地说:“我是爱你的!”“我是爱你的!”无非是“我是为你好”的一个邪恶变种。


孔子表扬他的学生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听起来似乎都是小事,没什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做到不迁怒于人很难么?是的,很难。大多数人都是愤怒的奴隶,受愤怒的操控。愤怒来时,理智荡然无存。颜回不迁怒,说明他能控制愤怒,化解愤怒,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愤怒,就能控制其他情绪,不让情绪妨碍自己的理智。他就能永远以礼以诚以善待人,不会伤害他人。


中国的父母别说做到颜回的“不迁怒”,有几个愿意为了孩子,试着学习情绪管理;有几个人曾反思自己的脾气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爱的主体,只能是独立、成熟的生命个体。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制造了各种政治运动,在文革中,相互监督,举报,构陷,迫害,他们鼓吹集体主义,鼓吹领袖崇拜。他们心中只有仇恨和个人崇拜,并把”爱“这一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字眼视为洪水猛兽。


那年头,爱是可耻的,是可憎的。


他们自己是革命的螺丝钉,他们生的孩子自然也是螺丝钉。


他们教给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什么?暴力、整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多疑、耍赖、打不过就跑、好死不如赖活着、别跟政府作对……


这两代人,长大后,不否定”爱“,这也算是时代的一点进步。但他们不懂如何爱,爱无能。


爱父母、爱家乡、爱国家,三爱一体,相辅相成。“三爱”简直就是政治正确。哪怕你的父母是混蛋,你也不敢说不爱;哪怕你的家乡贪污横行、腐败遍地、官民皆贪,你也不敢说不爱;哪怕你的国家,毫不尊重你的权利和自由,你也不敢说不爱。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权力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隐喻。一个不尊重孩子、任意羞辱孩子、还总是沉浸在崇高感中的父母,不正是一个独裁者的心态吗?


据说,某前北大图书管理员晚年读鲁迅的书,哭了,他老人家心里莫非也觉得委屈,我是爱你们的呀。


有一种坏人几乎没救。明明作恶,却像做了大大的善事一样自我感动,作恶带来的不仅仅是快感了,还有悲壮感和崇高感。


独裁者和民众之间是施虐和受虐的关系。记得鲁迅写过一个场景:给县老爷打了板子,还要笑嘻嘻地磕头谢恩。


中国的父母潜意识里觉得,无论我怎样对孩子,孩子都该感恩戴德,怎么可以记仇呢?


孩子已经自杀了,父母还只会不满意:你怎么记仇呢?


我希望中国的孩子们都记仇。为什么?


在“爱父母”这一政治争取的压力之下,不管真爱假爱,人们总要很虚伪地说爱父母;有的还会劝人,“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父母都是为了你好”。


他们不记仇,迎合了主旋律,懂事,宽容,展现了人格魅力。然后呢?他们成了父母一样的人,继续用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子女。宽容,不是遗忘。过去的历史看似遗忘了,却潜移默化塑造其性格,下一代不知不觉变成了上一代的翻版,再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下一代。


野蛮和怨毒,在爱和宽容的话语里,代代传承,无穷尽也。


所以,孩子,要记仇,记住当年父母怎样对待你,给你造成的精神伤害,这样当你有了孩子,请避免同样的伤害。


这样,你的伤才没有白受。


这样,野蛮和怨毒才会在一代代人中稀释,才可能有那么一天,中国孩子没有心灵创伤。


所以,孩子,要记仇,但不要被仇恨吞噬。努力让自己独立,脱离父母的伤害;如果你足够强大,就试着原谅他们,真正的爱他们。


毕竟,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


(2016.6.19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