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现在讲的是大部分人,如果你能在文中找到似曾相识,熟悉的,让人一看就刺痛的话,或许你就是那个充满羞愧感的人。羞愧感是一种很奇妙的情绪,大多数情绪我们都可以表达出来:悲伤、愤怒、开心……但是羞愧感往往让我们难以启齿,内心还不想承认,只是某个部分在隐隐作痛,我们连去多想一下都觉得难受 。 当我看到“羞愧”一词时,内心立刻联想起小时候父母对我曾经说过的话: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聪明多了、比你懂事多了……那一刻我深深相信我们自己是错的,是不够好的,是无能的,是没有用的。 我们几乎所有人在童年时都会受到父母的羞辱,感到羞愧。当羞愧感越来越沉重时,大多数人都会停止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羞愧感我们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即使我们现在已经三四十岁,我们依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人的相处中感受到羞愧。面对羞愧,我们无地自容。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也许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聪明多了、比你懂事多了…… 当我们听到这些话语时,内在的某一个部分开始紧缩,失去了和真实自己的联结。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我们的感觉不再真实地流淌,我们变得害羞、迷惘、退缩和没有安全感。 每一次的被指责、被比较、被拒绝、被批评,只是更让我们确信,自己的确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不断地自我比较,然后总是觉得还不够好,内心的结越打越紧。长期的羞愧让我们学会讨好和妥协,我们无法想象自己拥有自信和自尊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我们的身份认同变成建立在别人对我们的认可上,我们以为在别人眼中的我们才是真实的。最终演变成,我们落入一个被羞辱、被指责、被拒绝的循环里,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还是得不到想要的认可。 羞愧感是一种无力感,会深深相信我们自己是错的,是不够好的,是无能的,是没有用的。羞愧让我们对自我和生命都抱持强烈的负面信念。 负面信念 —— 我不能相信任何人。 没有人会喜欢我。 我是一个无趣的人。 无论我做什么,我都会失败。 不论我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 如果我说真心话,可能会被他人伤害。 我永远都得不到我想要的。 永远不会有人理解我。 这些深深埋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信念会自我应验。每一天,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传递出这些负面信念给我们周遭的人,而他人也会根据此来回应我们。如果你相信没有人会喜欢我,那么就好像高举着一块牌子,对别人说:“无论我对你说什么,你都拒绝我、讨厌我。” 我们没有察觉到,我们潜意识的羞愧是如何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我们深深地相信了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生活着。 我们与生命的鲜活能量失去了接触,无法再相信自己,并且丧失了感受和表达自我的能力。这股羞愧的暗流一直隐藏于我们的内在,即使生活照常进行,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还是会有一种突如其来的羞愧感。 我们的生活好像行走在一根钢索上,一边我们追求高效率、成就、成功,另一边我们则被羞愧和无能的感觉所淹没。无论我们怎样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在内心深处总是一直有种感觉,就是“我还不够好”,“我做不好”。
当内心有羞愧时,我们会摇摆在两极,有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好、很棒,有的时候又感觉落入低谷,很糟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事无成。当别人对我们认可、赞美时,我们觉得自己很成功和伟大。 一旦我们被人否定、讽刺、挖苦,或者我们遭遇失败、被拒绝,感受不到尊重和他人的欣赏时,马上觉得自己糟糕透了,觉得自己还不足够好,不够完美。
我们的自我完全仰赖外在的一切,我们的外表、穿着打扮、我们住的房子、拥有的金钱、好的工作、成功的事业。我们努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相信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得到,我们所渴望的认可、尊敬、赞美、名声、财富、爱我们的男人或女人,我们就会开心、就会快乐、就会永远幸福地过着每一天。 就这样我们为了认可和赞同,牺牲自己,讨好他人,消耗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羞愧的故事,了解自己是如何经历这些羞辱,会带来内在对自己升起的深深的悲悯。我们不是去谴责他人,而是去理解自己的痛苦。我们不是去责备父母,而是去慈悲地拥抱自己。 从不去否认羞愧开始,诚实、真诚、敞开、直接地去面对过往,也许是我们的童年生活,也许是青少年期,也许是成年后。我们需要经历一段愤怒和悲伤的时期。我们需要去重新经验,看看羞愧是如何在我们身上发生的。 我们来看一看: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我们如此渴望从父母身上,从照顾我们的人身上得到爱与认同。我们大多数人在孩童时期,都没有被获得支持去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我们要听大人的话,要改变自己去满足大人的愿望,我们从他们这里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是消极、负面、压抑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那是我们的父母从他们的父母这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为了获得爱,为了生存下去,我们无意识地妥协了,这种妥协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人到现在都一直还在这么做。我们努力成为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学生、好员工。 我们不否认,在父母的身上我们也吸收到积极正向的特质。然而,对于疗愈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去看到并且感受到:我们如何为了获得爱和认可自我牺牲,同时我们要去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
我们要了解羞愧很少来自他人的恶意,它大多来自于人们的无意识。大多数父母都缺乏技能和觉察,可以让自己以不令孩子蒙羞的方式来养育孩子。除非父母自己成长,做好内在的心灵工作,不去掩饰自己的羞愧感。否则,运用羞愧是一种普遍的养育方式。
事实上,孩子和内在的智慧一直是连接的,他们对自己有一种直觉的认知,他们需要被支持去发现自己的这份内在智慧,并且信任自己的这种直觉。
羞愧让人感到自己无能,当它支配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不是活在补偿行为中,就是处于崩垮状态里,而这两种状况都无法回到真实的自我。如果不能认出并且去接受自己的羞愧,同时对羞愧感进行疗愈工作,我们不是自暴自弃,就是不断地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让自己筋疲力尽。 一旦我们开始自我疗愈的过程,就会看出羞愧是一种自我的错误观念,一种虚假的身份认同。当我们看透谎言,并开始用一种自然和爱的方式再次体验自我时,整个人生观也会跟着改变。 要跨出疗愈羞愧的第一步,就是从了解、觉察和接受开始。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段痛苦的过去,我们都发展出了受伤的自我,遗忘了真正的自己。穿越羞愧的旅程,会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深深的悲悯。
当我们能够认识并感受到自己的羞愧时,也会看见并感受到别人的羞愧。
当我们懂得自己曾经走过的疗愈旅程时,就会懂得别人的伤痛。
我们的人生,再也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迎合别人的赞美,而是学习享受生活,并且对生活心存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