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岩: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变成天秤座 丨一刻

 汉青的马甲 2016-06-20


李岩
第二书房创始人


典型理工科出身的李岩,原来是采煤工程师,从小喜爱阅读。在孩子出生前他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了相关的育儿书籍,90年代毅然放弃原本平静的小城生活,带着家人来到北京。在互联网行业从事过市场工作,自己创过业,女儿高考之后,他想要开始做一份有社会效益的事业。于是卖掉了公司,开始了第二书房的社区阅读推广之路。而今他做起了社区阅读推广的“父亲”。




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变成天秤座


我其实是个天秤座,我自己本身的工作生活和我做的一些事情,和这个有很大的一个关系,就是我自己比较讲究一个平衡关系。比如说我自己的工作,我学的专业,我是理科,但是我对文科特别喜欢。比如我做的是采煤工程师,可是我又做过记者,我是做过软件也做过互联网,还做过公关公司。在政府也做得还可以,23岁就是正科干部,后来又下海。然后做了很多,最后我发现其实这是我们人为地分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其实世界就是那个世界,人也就是那个人。

    

 比如说宇宙,它有太阳,我们知道,它一定对应一个月亮。我们有阴有阳,有白天有晚上,有山有水,我们有冬天夏天,有热有冷,有男有女。从自然到人类,其实你会发现我们是非常对称的,是一种对立的一种平衡。中国人讲的我们的中庸,这是我们和国外、我们和西方的哲学方面讲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人,有物质层面的身体发育,我们有精神层面的精神的发育,是吧?我们讲究我们野蛮其身体,要有运动,是吧?然后要读书要学习,领略其精神。我们要有科学的素养,然后我们还需要有人文的情怀。大家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所谓成功的人士,有的是缺乏科学素养,说出一些话来,你可能没有科学基本的素养,他可能学的文科,有的是缺乏人文的情怀很冷很冰的。因为可能是我们的分科,导致了我们有两类人。 




其实人生就像两条腿或两个轮子,如果是这个轮子大那个小的话,我们一定会很快就会转回来,就是跑偏。这两个轮子最好是大小接近,不可能一样。接近的话,我们会尽可能会走得远一些。我们第二书房,我们的理念就希望这两个尽可能平衡起来,尽可能地和每个人自己的天赋和每个人我们希望到达的目标更接近一些。比如我们的身体的成长,精神的发育,我们就希望是通过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让这两个基本上接近一个平衡的发展。


比如说我们理科和文科的学习,就会通过看杂书,看大量的阅读来弥补。关注我们教育的话,最近有几个比较大的一个变化:文科和理科的分科取消了,还有我们的语文会占到180,其实不是文科,语文是底色,是底子是标配。像这几个大的变化,可能都是希望我们这左右的方向往一块去组,包括课外的一些教育的改革。最近的改革,这两年应该会对我们一百年以后的中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寻找大院文化,培养发小情感,为什么这样,我们这样多少年会发现我们的社区很多,其实是小区,不是社区。比如说社区什么概念,大家知道,社它不是住宅的意思,社是土地、社会、社稷,比如说社区我们叫结社,其实社是人和人的关系,你会发现城市很大,楼很多,但人跟人距离很远,楼跟楼距离会很近,其实我们的关注在社区这一块。因为社我们过去都忽略掉了。

   


什么叫发小?就是小时候可以摸脑袋的,摸着头发在一起玩的。我们现在在书房里面就会发现,每天小孩们不愿意回家,为什么?他并不是要看书,更多的是他们之间要互动要交流,哭着闹着都不回家,为什么?孩子太缺乏伙伴了,读书是很个人的事,但是人是社会性的,他是一种交流的,我们现在正在弥补这一块。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四个,就是大教育、大阅读、大协同、大公益,什么叫大教育,我们就是会泛教育,不会说得围绕我们的考试。考试分数、排名、名校、分配、博士、研究生,这不可能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它一定是以人为中心的,跟着自身的发展。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教育,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要用一个目标去教育。所谓的有教无类,包括我们的大阅读。其实大阅读就是围绕我们一个大教育的,这个阅读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宽的一个底色。我们协同,为什么叫大协同,就是协同我们的社会资源、政府资源、学校、还有我们的公益机构、媒体资源、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最终实现是一个大的公益。


我们现在的教育,我希望在我们这块做一个实验田。第二书房就是家以外的,另外一个孩子可以成长的地方,然后我们定位就是父母学堂。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成长过来的,我们希望有所突破。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父母要学会教育孩子,这块是我们教育忽略的。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希望我们的大学本科生进了大四的时候有一门必修课,就是《父母必读》这一门课。拿到这个分数之后,你再毕业。因为你出去要做父母的,因为你稍有不慎你会给国家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果你做得很好,就会为这个国家带来一个非常大一个机会,培养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我们在活动方面就动静在兼顾,我们有很多的户外的活动,也有这个阅读。我们的书的人文和科普兼顾地最好,特别是科普的书。我自己是特别特别重视的,因为我是学理工的,我看到很多的小孩,因为妈妈带得多,妈妈学文科的多,所以科普这块读的比较少。所以说将来的这个信息社会,它不是农业社会,它真的是需要人有基本的科学素养。然后分科又取消掉了,所以这个孩子从小必须读大量的科普读物,让你的将来的课业的学习变得非常的轻松。

    

我们认为,一个好书好环境,要有好活动,还有好榜样。好榜样就是,本来我们家在我们的图书馆里面就是一个很天然的榜样。比如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读书,我们家是全国首届的书香之家,我们自己家的孩子教育的公认还是比较成功。比如说她在北大中文系,现在公派在国外读教育,我太太在家庭教育方面也算畅销书的作者,这个榜样正好是很多家长希望的榜样。那好,你正好可以过来,看我们的书参加我们的活动,那正好对家长来说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我们过去的图书馆,图书馆,一听就是图书是主人是主题的。其实我们认为,图书馆的重要性其实跟祠堂是一样的,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不能是以书为中心的。这个转变,现在已经是在国内已经比较明显,大家都是以书为中心,开始转向以人为中心,它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阅读体验馆,应该是人跟人的关系。那么就人和书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个要处理好。我们过去仅仅是书和书的关系,就是分类编目,什么书在哪里,你要什么书,我给你拿来,OK就好了,其实根本不是。现在人和书,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让有共同兴趣的人之间有一定的阅读社交,人跟人之间以书为美,要交流的。

 

还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因为我曾经做投资,因为我一直不相信,为什么一个好的事业会降低效益?它不能有经济效益、很好的社会效益,为什么就没有?我曾经想过,其实一个很好很大的一个社会效益,它归根到底是应该有很长的一个经济效益,只是说可能需要一百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这个公益事业和这个事实运作它不矛盾,我自己原来做企业,我一直不相信,为什么一个好事不能通过市场变成一个大好事,我想试一试,所以说我就去做这个第二书房。

 


最后再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悟。比如说阅读,我认为是打底色,它是底肥,就跟庄稼一样,它是底肥,而是它是环保的有机的农家肥。比如说好习惯好人生,这个好的习惯应该是从很小很小就培养的。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有道理。包括文理之间的均衡,大家将来越大越会发现,你的知识结构的杂会有多大的好处,你的跨界能力、适应能力、混搭能力、整合能力,其实都是你从小培养的。比如说文理之间,我们很多的理科生你会发现,如果文科很好的话,他很厉害。包括科学思维要兼顾人文情怀,就是看书,没有其他的办法,是吧?

 

预防孩子偏科这个要未雨绸缪、早点开始,我认为就是从小的时候你的课外阅读就要开始了,然后预防孩子偏科,还要父母共同教育。包括我们的爸爸,是吧,爸爸绝对不能放弃。最终的就是一个问题就是用心,时时处处都是课堂,用心用心再用心。我们一直相信是什么,只要有爱读书的孩子,就有我们放心的未来,不管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