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胁来自草原

 由感而发 2016-06-20



绵延千年,
游牧民族都是欧洲的梦魇
图 / 来自网络
编辑 / 凤凰读书计划

本篇,伴读君来继续解读《冰与火之歌》的历史原型。
 
在《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有一支迥异于主流世界的民族——多斯拉克。


在书中,多斯拉克人残暴的形象深入人心,基本能达到“卓戈卡奥一声吼,国王也要抖三抖”的程度,甚至流传着“如果多斯拉克人兵临城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开门”这样的投降主义论调。
 
概括说来,多斯拉克人有以下特点:
 
他们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除老幼病残外所有人都要骑马行动,马是最重要的财产。
 
他们崇尚武力,且从来不穿盔甲,只有最勇猛的人才能成为部族领袖。
 
他们伦理观念淡薄,在婚礼上客人们可以随意捉对啪啪啪。为了尽兴,男人间还能决斗,婚礼上不死3个人都不算隆重……
 
而且,多斯拉克的领袖“卓戈卡奥”人高马大、个人战斗力爆表、富于领导能力又渴望与异族通婚。
 
可见,多斯拉克人的原型是1500多年前把罗马帝国打得嗷嗷叫的“匈人”,“卓戈卡奥”的原型就是匈奴王阿提拉

很会画眼影的卓戈卡奥

阿提拉于公元5世纪初期生于一支“匈人”部落里。这支“匈人”可能源于中亚,与中国秦汉时期的匈奴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血缘关系。
 
3世纪开始,“匈人”一路向西跑到欧洲东部。阿提拉出生时,“匈人”已经打垮了日耳曼人建立的东哥特王国,并逐渐逼近罗马帝国。
 
阿提拉的少年时代是在罗马宫廷渡过的——以人质身份。16年中,阿提拉深入学习了罗马的文化,以及治国、外交理念。
 
回到部落后,硬件强悍、软件先进的阿提拉立即开挂。


公元440年,阿提拉率军渡过多瑙河进攻东罗马帝国。巴尔干半岛西部被“匈人”横扫,几乎所有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443年,“匈人”包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投降,答应支付巨额赔款,并按期给“匈人”纳贡。
 
450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姐姐为了逃避婚约,竟主动派人向阿提拉求婚。阿提拉高兴地接受了。
 
西罗马皇帝则坚决不同意让眼中的野蛮人当自己姐夫,后来干脆把亲姐流放,你阿提拉自己找去吧。
 
失恋的阿提拉集结了50万人的军队,目标西罗马帝国……
 
451年,阿提拉一路杀到奥尔良地区(今天的法国中部)。然后调转方向,越过阿尔卑斯山南下,在意大利大开杀戒。


一路高歌的阿提拉没有继续进攻罗马,而是和教皇进行和谈,撤军了。
 
453年,刚刚结束征战的阿提拉决定结婚。新娘是一个白种少女,也算圆了阿提拉和异族通婚的梦想。


新婚夜过后,阿提拉迟迟没有起床。好奇的手下闯进婚房,看见新娘昏倒在地,阿提拉鼻孔流血——死了。
 
两次剧烈的转折拯救了基督教世界。阿提拉“疯”一样的来、风一样的去,似乎是上帝用来警戒世人的一件武器,欧洲人因此称他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一死,庞大的匈奴帝国迅速瓦解,“匈人”也很快消失在世界历史中。


阿提拉帝国与东、西罗马帝国对峙图

匈奴帝国消失后,欧洲幸运地在800年内没有遇到强劲的外来对手,直到东方的草海上出现另一位王者——

成吉思汗!

这位的事迹各位一定不陌生,伴读君不多说。下面主要讲令欧洲人心惊胆战的两次蒙古西征。
 
第一次蒙古西征始于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带兵。
 
成吉思汗本来是没有西征计划的。1215年,他向中亚地区强国“花剌子模”派了400多人的商队,希望睦邻友好,开创新型双边关系。
 
结果“花剌子模”人把商队全灭,东西抢跑了。
 
正在攻打金国的成吉思汗不想分神,又派出使者,希望“蒙花”两国能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结果“花剌子模”拒不道歉,杀了蒙古使者。
 
成吉思汗生气了,于是叫来20万套马汉子……
 
不到2年,“花剌子模”损失近40万军队,亡国。
 
为了抓住外逃的“花剌子模”国王父子,成吉思汗派出3路军队分别搜索。其中的西路军一直找到高加索山附近,最终没找着便打道回府。
 
所以,蒙古第一次西征是路过欧洲,并没有征服的意思。只不过路上遇到10万俄罗斯联军拦路,3万蒙古骑兵为了赶路就把他们顺手杀了。


第二次蒙古西征始于1236年,此时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已经继承汗位。“窝阔台”派遣侄子“拔都”率15万人西征。
 
这次的目标就是欧洲。
 
6年时间内,蒙古军队一路扫过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捷克等地,最终杀入匈牙利,攻陷布达佩斯。
 
1242年,“窝阔台”去世的消息传到前线,“拔都”率军东归,浑身发抖的欧洲人这才松了口气。
 
由于黄皮肤的古代游牧民杀伤力过于强大,欧洲人专门发明了一个词描述这种恐惧——黄祸


蒙古帝国巅峰时期疆域
(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建立;
察合台汗国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建立;
窝阔台汗国由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建立;
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

推荐阅读:
 
《游牧民的世界史》:作者杉山正明(日),豆瓣7.6分。

《草原帝国》:作者勒内·格鲁塞(法),豆瓣8.7分。
 
《蒙古帝国史》:作者勒内·格鲁塞(法),豆瓣8.3分。
 
《忽必烈的挑战》:作者杉山正明(日),豆瓣7.5分。

问伴读君
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伴读君每周精选精彩问题汇总。

私信后台请记得在文字前标注#伴读君问答#
分享讨论
关注凤凰读书计划公众号,点击下方写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读书感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
联系我们
请添加伴读君(微信号:bandujun003)好友,还可报名成为“凤凰读书计划”有声书兼职播讲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