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白了不值钱,我们就是在打扫身体的“阴沟”(三)

 为什么73 2016-06-21

                         文/晨晨

给邪气一个“出路

一直以来我认为扎针是针灸学专业的同学来解决的,搞中医内科的医生一般都很冷漠针灸或者技艺差,见了杜爷爷扎针确实有效才觉得佩服。对于手、肩膀、腰膝的疼痛,杜爷爷几针下去(太冲、侠溪、内庭等穴)症状就立马缓解了,经络技术真所谓: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

杜爷爷扎针,尤重一个穴位——太冲!“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这句话来自《针灸大全·席弘赋》,杜爷爷常挂在嘴边。

他把人体比作都江堰,你在上面扎针效果不好,你在下流开个口,人体经气就疏通了。太冲,是泻肝经实火的一个重要穴位,当人怒发冲冠的时候,肝气以太冲穴为基地向上冲。杜爷爷用针,意在给邪气一个出路,太冲穴再好不过了。我查了查,太冲穴属于“四关穴”之一,是人体生命的关口,《标幽赋》记载“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如此可见,杜爷爷好的疗效在于扎实的针灸理论,更贵于好的治病理念。

 

刮痧,最能刮出肺里的瘀血

对“胸腔堵塞严重”的病人,杜爷爷常叫我们给病人刮痧。刮人体的背部,尤重刮背上的腧穴,如肺俞、膏肓、夹脊等。杜爷爷认为:“刮痧立竿见影,对打开胸腔,排除肺上的瘀血大有裨益,刮一次痧可抵得上十副活血药。”

肺里的痰血到底有多少呢?杜爷爷说,胸腔里的堵塞倒出来,起码有两大斗碗那么多。这些瘀堵多来自于生活加于身体的垃圾毒素,有时候中药和西药都不好把它取出来,但刮痧可以。现代研究,一般成年人体内有325公斤毒素垃圾。老百姓存在“补”的误区,认为身体机能下降了就该补一补,但是胸腔堵塞了,营养不能被及时运输进去,还会造成更大的堵塞。

 

杜爷爷这样治不孕不育

在杜爷爷这里我们还常能看到这样一道风景:因不孕不育前来就诊的病人扎堆!只因杜爷爷的方药有疗效,他们口口相传,一次来很多病人求子。

杜爷爷只要审查到有经前期综合征、月经有黑块等,就开1号到4号处方。我百思不得其解,当读到《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时,我顿然醒悟:“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痠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现代社会的妇科病,许多都是体内瘀血造成,杜爷爷的这个方和少腹逐瘀汤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当然应手起效。

治疗不孕不育又是个什么理呢?《医林改错》中又说:“(孕妇)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这正是杜爷爷2号方大剂量活血化瘀、险中不险的神奇之处。许多稍懂中药的人看到此方都惧怕其剂量和峻猛,甚至有些药房不敢抓此处方。但《内经》早有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既然人们体内有瘀堵存在,此方尽管服用,妙不可尽述。

此外杜爷爷还发现:许多不孕女性的婚前第一次人流时间,大都发生于春夏之交,这是万物生长旺盛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做人流手术,就像给此间的树木砍一刀,对树木若干年以后生长有深远影响。

 

杜爷爷养生观:好的理念,胜过方药

吃饭吃得好,不如拉屎拉得爽。杜爷爷说:吃饭吃得好,不如拉屎拉得爽!他常“骂”病人:你不要看他活得安逸,安逸个啥子哦,他没有澄澄湛湛(四川话,意思是舒舒服服地)活过一天,屎都没通畅过,我们就是给他打扫阴沟。有时候觉得杜爷爷说的在理,这种人没有享受过一天自己真实的生命,所谓的治疗又有何用呢……

 杜爷爷的诊室没有医院诊室那么大,却让人有家的感觉。详尽精辟地分析、解释病情让患者在心神上得到很好的启迪,从而使身体安定、和缓。杜爷爷的话常常能给病人自信,只要把“胸腔堵塞疏通了,疾病就不会找上门”,患者都能拥有这份自信,认真吃药,重新找到健康。有很多病人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在杜爷爷这儿看病,从爷爷辈到孙子辈,杜爷爷成了许多家庭半个世纪的保健医生。还有很多人相互传抄杜爷爷的处方,用他们的话说:“吃了能预防感冒,若感冒了,吃了也能好。”这让我想起了王清任论述少腹逐瘀汤:此方既能治病打跑病邪,又能防病调身,真乃良善方也。  

中医治病救人靠的是方药,方剂是中医人实践智慧的大成结晶。组一首名方何其难也,非得要静心把握时代的总脉搏不可。

下期预告:“杜爷爷的处方集


专题连载,点击标题回温

九十三岁的中医——杜爷爷

杜爷爷的看病功夫(一)

人没害个什么病,主要是胸腔堵了(二)



生命树·田原时光的故事

北方下酱的季节

农妇们把去年秋天的黄豆烀熟做成酱块,经过一冬天的陈放,拿到阳光下晾晒,然后掰碎装进酱缸,融水,密封发酵……当然,发酵时少不了要放入“酱引子”。过一段时间,味道绵香、醇厚的豆瓣酱就酿熟了。

据考证,周代就有了制酱的技艺,在民间已经传承了近三千年。

最妙的是:做成的大酱,每家各有每家的味,一尝便知,吃惯了自家的,就难以接受别家的味道……往深里想想呢,也挺耐人寻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