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之物化_诗心

 东方和圣 2016-06-22
文化or物化
在现在的中国,文化就是物化。思想上产生了如物体般固化的意识,则容易使人心狭隘。这本是一种逐末趋下的俗见,传统的中国人虽然也很现实,或者就算很势力,但不至于会去主动拥抱这种俗态。好像是黄庭坚曾说过,俗对人而言则气味难闻,亦难开化也。中国人常说要雅俗共赏,实际上是要俗中不俗的意思。俗气就是顽固不化,人不能化物,却被物化,是最要不得的。传统的中国人并没有傻到认为物化可以当文化。
中国人是讲气质,有道是“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口腹之于饮食,鼻舌于嗅味,皆功取之性也。”气质就是成物,俗化是有形的事物在内心被搅动的物化或者说是固化的意识状态。其在现实中是自然一物,而在人的思想上却可能是种欲求或负担了。皆是气质之偏而成。
哲学上彻底物化的定论,本是西方世界引出来的,以西方思想为主导的全世界的现代化社会实际上是流于这种趋下的风尚,但也不尽然,人总是要保持些高尚性的,人性趋善,人往高处走是也。本来中华文化是高妙而很成熟的,可笑的,如今的中国人却是这种物化俗化趋势的坚定不疑者,同污之流甚至比西方世界还欣然,所以长期以来,自我造作得动弹皆谬。丧失自我。
若说“文”是对物的装饰,文化人就是对自己的装饰吗,哈,本来这个“文”是装饰而已,但应是由人自身内在发出的吧,文心锦绣。而不该纯是外物的点缀吧,可现在则纯属是装饰与欲求。这种装饰与被装饰的那个物非但没有契合,反而是增加了其负担,变得沉重。到头来,所涉皆落空。文化产业就是工商业、娱乐业而已,唯一没有涉及的就是思想性,人文性。“文化发展”从内容到形式,就是靠物而化的生产,就是很好的东西也被物化了。后面说到的茶文化就是一例。
1.东西方不同的唯物认识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唯物的概念?在这一点上西方与中国、现代与古代是不同的。
西方世界所谓物者,乃块然的一个有形之体。或者凿物而究,把其物质化,即内部原理而分拆出来的质素,所谓化学科技之类的元素。所以他们对物的研究主要是就此一物而言,发现其物的运行变化原则及本身的质地。
传统中国对外物的认知与西方是大相径庭的。二种截然不同的哲理,在概念上则就毫厘之差而谬以千里。中国文化的物是个场景式的存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中国人的哲学概念,“形而上”就是理,天理,存在于人内心良知与认识的逻辑化。
也就是道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着,是上天赋予人乃至世界万物的法则。“形而下”就是物与此物所形成的条件,即气质之性。人,也是一物而已,但以人心为本位而言,肯定是不能把自己当物而摆弄的。人有人的气质,好比是物由先天环境而造。
朱熹言“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与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物是禀气而成形的,气也就是造化,是承天理而运作。人之一物,是人得其所禀者为厚而已。即受天之禀气为灵。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物质不是一个概念。简单说,西方的物就是有形的外物,块然独体。而中国的所谓“物”是气质,是成此有形物,其背后的作用力。由其理则得其性之生,然后氤氲造作中而成的有形有貌之物。这是传统中国的思想看待外物的认识路径。此先民创立起来的哲理是圆融的,有利于防止人们落于俗见,或更是堕落为完全物化的冥顽。防止物化是历来中国人,无论从经济生活的层面还是思想意识的层面,所深耻而摒弃的。
书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成一物,必有其为物之理。所以言物,不能脱开生理之性与天理。这与西方世界,物的概念不同。西方世界把物之理拆成了化学,化学就是对微观的分拆与定义,就物而物,无关联之通,而形成的为用。我国的传统,物性乃天理,人类因能感知天理而所以成为天地间的最尊贵。所以物性、道理、人情是相通的,物可为人心所权衡度量而化用之。
有道是“民胞物与”人与人是同类,物与人虽异类而同理。所以西方人是就物而物,中国人是就理而物。物必是与人能有所契合,才为物之存在。西方的物是独立于外的一物,不以人为本位。而中国人谓物是包括了人的感受,所谓色香味视听触觉、感受乃至意识,凡有形有据的皆可称为是物,都是形而下。
若欲使其为我所用,而熟练掌握的其物理,则称之为“术”。传统中国,技术也是形而下的。西方世界开创的科学,其技术是物之术,术是很机械化的,建立于对物的掌控中,因此一项技术可以多门学科。而中国的“术”则多是人的经验,是为了用而掌握的技巧,虽也必有规矩准绳之定,却不会如西方科学那样穿凿的太远,完全是物中术,发展到一人所不能控制的局面。中国的技术,是不离开自身体验而对物的探求,故而缺少系统的知识化分科。有道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或者说是术,不能与人的心志分开,否则尽沦于术事而不妙。所以过去的中国人没有产生物质科学的系统,那会被认为是“奇技淫巧。”全依于术,则容易不循天理。中国人的术,是人的技艺之术,必求合宜,与自然相谐,万物为己所用。西方人则只求一物之宜,一术之造,纯技术,纯数学,这样的“术”是纯物之术,支离于物,更脱离了人的感受。所以现代化产生了很多不顾环境自然之理的科技发展模式。
传统中国有所谓本末终始之说,物是就其“末”,就其“终”而言。其中会有气质、氛围、境界共同的内容。而非西方式的就其块然一物,逐末之造而言。
中国的万物与天理、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器,人与鬼神都是可相通有关联的。西方引出来的科学性物理,则就是物;西方思想是无道而有器,尊神而不重人道的。总之是二元对立而不通,物性不关于天理,到了今天更是沦为一个彻底的形而下世界,若说过去他们有宗教,则是他们一个彻底的形而上世界,二者之间并无有机的相通处,使人安之。他们的文化传统是偏激而有缺陷的。
所以他们所谓的经济就是非常现实的资本利益经济,生产化的建设。而在传统中国,经济是道的层面,所谓经世致用。则西方是物的层面。现在的世界完全是流于西方式的物“术”,所以是无道而乱。完全对外物的追求会逐渐丧失作为人的常性与天理,这在传统的中国是个不言而喻的共识。当然现在的中国是比西方还西化的趋俗逐末,所谓文化根本就是物化,真正自己的文化思想完全是陌生,或被死板化了的。我国只是西方世界一个最拙劣的翻版而已。
在中国,气质就是动之欲,也就是物,而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气质就是被物而化的聪明,果然其动之欲望是强大而憾世的。然而世俗中丧失了最重要的人性,没有了宽裕自然之虚怀,则气质中的喻意是隐藏不掉的,俗不可耐也。
二 茶之殇
茶,作为一个健康高雅的饮品,应该是广受欢迎的。然而,现在买茶的人多喝茶的人少,由茶搞出来的文化更是不佳。
我国现行的思想方式,像是个固化剂一样,习惯于把什么东西都附加上一种固定模式,比较多的就是**文化,实际上,文化本是个外虚内实的东西,而却偏要把它做成外实,就必是要用有形的东西来做,如此则内里必虚。凡刻意为之,则必掀欲物而害理,茶文化就是虚实紊乱了本来的茶之体。
茶,被附加上了很多外物,而散乱中雾里看花之茶文化也。譬如是,茶与民乐、与有形的民俗、书法、绘画、旗袍、美女、表演、道教、佛教、中式、历史、禅教、传统文化等等不相干的外物联系在一起,这些东西似乎是和茶比较贴近的,然而他们根本只是另一物事而已,如此添加则不免主次相争而虚化了茶事的本身。使得弱小的茶,无缘无故背上好多沉重的介质,茶是被文化虚招了。或者说,那也是一种气氛与点缀,则不知不觉中已经陷入于固定化模式,使已沉重的茶不免于呆板固化。古代的茶事虽也多有涉于此,然自然而然在于人之素养。而在今天则是无本实之添足也。徒物之而不入。
再有就是茶具、茶器、冲泡、茶艺、审评、滋味等等之类的,这可谓是茶之内要了吧,实际上过于强调这些,追求完美恰当,则却又是把茶事给弄俗了,所谓“攻乎其末也。”
物当其用,精美的茶具若没有精美的仪式,则徒奢华而已,不符合“俭德”之适。这一点日本茶道更有正当性,虽是仪式繁琐,却至少是美物尚其用。精美之物俗用就是不得其所。
种茶、制茶、冲泡、茶艺是“术”的层面,在于熟练与经验,比较于茶器空洞的精美,则其术的精到比较是对茶事的尊重。可攻乎其物,而做出来的茶叶是天地之物呢,还是物质之物。我国现行的制茶过程,农药化肥指标那么高,则已是不自然。当然我国多承有流传与发展出来的制茶技艺,造美茶的资源是丰富的。然如何面对现代化剧烈变革的工艺,却没有个说法,可知是没有着意于此术的成理。换而言之就是这个时代中,在这个非常丧失自然性造作的工业化的工艺面前,制茶其术流为术中之术,连此也没有多少广泛的专研,茶事不彰可见一斑。再有是冲泡技术,这是在于火候呢还是在于表演?这方面国饮之用也并没有形成国人的习惯,则茶之不普遍不待而言了。就是我学过茶艺的,也没有被在各类茶的冲泡掌握上引起重视。
再有就是审评茶叶,辩色香滋味。这似乎更接近茶了吧。喝茶人也喜好追逐这种滋味之辩,当然这能区分知道茶本身的品质,为择茶之用。然究非用茶之道。色香滋味也是物的层面,就算能熟练辩味,也只是眼耳鼻舌之敏。有很多善于追逐口腹之末的豪官贵人,此处之精到不过是那些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之玩资而已。孟子曰:“有养其小者,有养其大者。勿以养小而失大。”以滋味之小而失品茶之大,或以品茶之小则可验俭德之无矣。那些好于享物的玩茶者,享玩处是高还是低,不当以玩物之品而论。我终于是知道,玩高雅的多是那些附庸之徒,卑劣之高也可能是逐物逞欲。陆羽当年可谓是作茶艺,以照后世之来者,玩物之态尽观志。当然若就审评而言,还主要是买卖一环。
茶作为一个天生地长人制的美物,其本身就是一物,茶是物,茶艺也是物,茶具茶器还是物,喝茶的人也还是物,物化人则人为俗(沉迷于玩物),人化物则借茶为用而益人。好比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茶要说文化,则在于人本位而非茶本位。可现在是钱本位了,可见是文化之苍白。
精致的好茶尽为那些贪物享乐,财大气粗、达官贵人而用,则茶文化可谓俗矣。茶之一物只是俗用,制作越精良则人愈奢狂!茶成为了盛世贪腐之国品,还徒引来些蜂蝶肥猫。在人造的乱局中,茶并未因其本身天然的清雅之气而更有魅力了,茶事多消亡在口腹、造作、利益中,而气质为不堪也,茶文化不是物化吗。茶也只能是被那些有钱有势者,随意发作他们虚伪之性和物质上的满足而已。
而要善用其物则在于人的消化系统,怎么用了之后,不使其成为各种负担。好比油盐酱醋茶之浊与琴棋书画茶之清,清浊互荡而已,茶中俗雅真伪,可谓沧浪之水,人自取之也。
茶,如此清雅自然之物尚且可以被做滥,可见无道之世尽皆流于其末,何止于茶。我国的现状,兴事皆归于萧条也。又有那些是值得称道的雅事呢。包括各行各业,才俊人物,又有哪处不速消衰。则俗气为今日之国病也.俗气就是物交物,蔽于物的意思,终是闭塞不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