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女不易 宽容以待

 361doc938 2016-06-22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有些女性一不小心就成了大龄女青年,而且被冠上了一个新词——“剩女”。更有好事者给25岁到35岁的女性分别安上了戏谑的名称:“剩斗士”(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必剩客”(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剩者为王”(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和“齐天大剩”(特级剩女,必剩无疑)。在中国,“剩女”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机。

“剩”女不易 宽容以待

其实,晚婚化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法国,30岁以上女性中有30%未婚,其中有些选择同居而不结婚。她们认为,只要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结婚证似乎不太重要。在法国,未婚同居也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未婚生子也同样受到社会承认。还比如澳大利亚,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31.6岁,女性为29.3岁。如果有女性朋友25岁前就嫁人,大家会非常惊讶;反之如果40岁才嫁人甚至终身不嫁,都不太会引起朋友们的吃惊。在西方社会看来,结婚、同居或单身,无非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未婚女性的社会压力不重,个体更注重生活品质,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中国则不然,毕竟在我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理论深入人心,而社会给予“剩女”的压力比“剩男”要大得多。对一些并非不想结婚的“剩女”来说,嫁不出去、“异类”的感觉甚至使她们变得自卑。社会压力、找不到伴侣的焦虑,使有些女性变得敏感、忧郁、封闭、焦虑甚至暴躁。而孤单、无助甚至感觉被抛弃也是“剩女”常有的心理阴影。在社会压力下,很多“剩女”的出路是匆匆相亲匆匆结婚,这种匆忙也给婚姻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剩”女不易 宽容以待

可是,剩女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剩女”们并非都是不想要婚姻或爱情,她们有的是工作忙碌错过了恋爱时机,有的则是过于挑剔而高不成低不就。还有些女性随着个性发展越来越自我,如有的“剩女”一旦发现男方有与自己观念不同的地方便立即产生疏离情绪;还有的“剩女”有洁癖,无法忍受一些男性的卫生习惯。此外,有些女性比较重感情,在结束一次刻骨铭心的恋情后再也无法开始新恋情。也有的“剩女”剩下来是因为有着攀比心理,生怕找不到比周围女性朋友的丈夫更优秀的男人遭人笑话。剩女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女性太虚荣,爱攀比......不要把她们妖魔化,她们不欠这个社会什么。

当剩女被妖魔化,不论“剩”还是“非剩”的未婚女性都开始群体恐慌。一个女孩子这样说道:“今年23快24的我,也开始出现了这种无力感。家里的人似乎不知道当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有多欢喜,似乎不知道我觉得爱在婚姻里占的比重有多大,也似乎对我没有足够的自信。”结婚是个人的自由,所谓婚姻自由貌似在中国只是一句空话,无论社会家庭都不够宽容,而且世俗对个人自由的漠视与践踏又岂非止于婚姻一个领域——“工作是否稳定”、“是否要孩子”,不都是这个社会对于个人自由选择的桎梏和枷锁吗?

当越来越多引领思潮的事件不断涌现,当越来越多的人们表明自己的观点,选择去抗争,而非妥协,我们就越有可能接近理想的状态,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