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豫
砚
3.12.1.黄石砚(方城石砚)
河南方城石砚,经启功先生之议改为“黄石砚”。黄石砚产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方城县。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又名方城山、北武当山,俗称小顶山。位于方城县独树镇北
9公里处,海拔716.8米,山势雄浑,峰险洞幽,怪石突兀,群山拱之。相传道教仙翁黄石公在此传兵书与张良,故称黄石山,又与湖北武当山相对为道教胜地,故称北武当山。相传葛玄仙翁、真武帝君(俗称祖师爷)、张三丰等先后飞升或修炼于此。传谓山
上庙观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至明代最盛,形成七宫二观,二庵十七殿,二桥四堂庙,五洞一街,三道天门的庞大道教建筑群。每逢阴历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古刹大会,远近游人如织,盛况空前。被多个剧种演唱的民间传说《桃花庵》即出自此山,现有桃花庵遗迹和唐代书生张才墓。有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长城遗址和汉张良拾履拜师的仙人桥遗迹。山前,有明万历皇帝敕谕北武当山玄帝殿主持并御赐二十柜经书而立的圣旨碑。此山盛产砚石,"中国黄石砚"闻名遐迩。黄石砚石质坚润,纹理细密,贮水不涸,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由土出,有淡绿、深紫、灰色,质细,发墨。”(杜绾.云林石谱)。明代马愈在《方城石》中称之为"石中上品"。其种类有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纯紫石等6大类。石质中天然图案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倍受墨客之喜爱。
3.12.2.
蔡州白砚
蔡州白石即河南省的“息县玉”,为呈深灰、浅灰至纯白色,轻微变质的奥陶系大理岩。用它制成的砚台称“蔡州白石砚”或“蔡州白砚”。相传此石早在隋代即被开发利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颇多,北宁米芾《砚史》则有关于蔡州白砚的记载:“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蕊石亦作小朱砚。”
〔会圣宫石〕色紫,发墨不乏,扣之无声。(米芾.砚史) 〔稠桑石〕涧中石,曾为贡砚。(曾兴仁.砚) 〔虢州石〕理细如泥,色紫,发墨不渗,以硬墨磨之有泥香。(米芾.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