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建国厥阴病治验两则

 真心人8 2016-06-23





作者/谭智敏  杨学

审定/曲夷 ⊙ 编辑/孟冠辰


姜建国教授早年师从伤寒大家徐国仟、李克绍教授, 致力于《伤寒论》教学和临床工多年, 洞悉《伤寒论》辨证精髓,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 笔者有幸从师侍诊, 深感其思辨方法活而又准, 临证每获奇效。 厥阴病为《伤寒论》最为复杂深奥之病, 其症状表现多怪异不常, 病理上又寒热虚实错杂, 给辨证施治带来诸多困难, 因此近代名医陆渊雷将其称为千古疑案。老师多年临证中, 抓住厥阴病阴尽阳生、以肝为主的特点, 灵活辨证, 治愈多例厥阴病患者, 现举二例以述之:

1.舌疼案————厥阴热证

薜某某,,68岁。2004517日初诊。主诉舌疼6个月, 如吞服辣椒粉样灼痛口干, 常发口疮, 伴胃中灼热,喜食冷, 时有腰腿酸疼。 曾服复合维生素 B, 亦服中药养阴之品, 效果均不佳。 舌质红赤, 满布裂纹, 舌体较大, 无苔。脉沉弦略数。 辨为肝肾阴虚, 相火内炽, 虚火上炎, 病主在厥阴相火。 治当滋补肝肾, 清敛虚火。 处方:乌梅 12 g, 生地 30 g, 山茱萸 15 g, 知母 10 g, 黄柏 10 g, 桑椹子 30 g, 女贞子 12 g, 地骨皮 12 g, 沙参 12 g, 麦冬 12 g, 煅龙骨、煅牡蛎各 30 g, 肉桂 3 g, 细辛 3 g, 甘草 3 g7, 水煎服, 日 1剂。

5 24日再诊, 服药舌疼大减, 口疮疼痛明显减轻, 口中粘腻, 时牙痛。舌色较前略淡, 脉同前。处方:乌梅 12 g, 生地 30 g, 女贞子 12 g, 地骨皮 12 g, 沙参 15 g, 煅龙骨、煅牡蛎各 30 g, 细辛 3 g, 生石膏 30 g, 甘草 3 g7, 水煎服, 日1剂。

5 31日三诊, 舌已基本不疼, 牙痛消失, 口中粘, 腰腿疼明显减轻。效不更方, 嘱其再服7付以巩固, 并以知柏地黄丸善后。

:本案患者肝肾阴虚, 但以肝之相火内炽上炎为重点。舌赤灼痛, 口中疮疡, 口干均反映这一病机。肝火扰及阳明则胃中灼热, 正与厥阴病提纲证之心中疼热同。主用乌梅色黑入血, 味酸入肝, 最善补肝体 , 敛虚火, 尤适用于舌质红赤、胃中灼热之厥阴病者。 生地、山茱萸、女贞子、桑椹子甘寒补阴;沙参、麦冬甘凉生津;知母、黄柏、地骨皮清泻相火;肉桂、细辛引火归元;龙骨、牡蛎潜敛虚火。全方滋、补、润、养阴液以治其本, 清、透、敛、祛虚火以治其标。 二诊口粘牙痛, 提示尚有阳明热盛, 故加生石膏30g, 并加大知母用量以清泻阳明之火。 三诊诸症大减说明药已中病。阳易生而阴难长, 故收效后嘱服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火以善其后。

2.下寒案————厥阴寒厥

姚某某 女,56岁,20051212日来诊。主诉下寒5年, 加重1年。患者自述每于夜半12点左右即感足部有冷气自骨中透出, 渐渐向上蔓延至腰部而止, 其冷难耐, 如坠冰窖, 加衣被或取暖不效, 天明则缓。 上半身则躁热汗出。 患者曾于 19844月行右肾及肾上腺摘除术。 术后不久即感全身发冷, 但症状较轻。 1996年元月因 冠心病入院治疗。初予温补之剂, 感觉良好。 后因其血压较高而予以天麻钩藤饮, 服之胸痛旋即发作, 继而全身发冷, 后经已故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诊治, 予温阳剂而愈(方已佚)。近年来下半身逐渐变凉至透骨奇冷, 夜半而作, 天明则缓。 胸胃绞痛, 其痛掣肾, 舌质黯淡苔薄白, 脉沉涩。 辨为厥阴阴阳枢转异常之寒热错杂证, 以下寒为主。 方以乌梅丸加减:炮附子 10 g(先煎), 细辛 6 g, 干姜 10 g, 乌梅 10 g, 当归 12 g, 党参 30 g, 川芎12 g, 黄柏 12 g, 肉桂 6 g, 红花 12 g, 葛根 30 g, 甘草 3 g 7, 水煎服,  1剂。服 7剂后, 诸症大减, 足冷几乎不再作。 又予前方加减, 着重调理胸痹。

:本案较为罕见, 其症之奇在于夜半而作, 至腰而止,天明则缓。《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有云 甲子夜半少阳起, 少阳之时, 阳始生。夜半正是厥阴主时, 阴尽阳生之机, 夜半冷作正是厥阴枢机异常, 不能枢阴转阳而致。 腰下为阴位, 故至腰而止, 天明阳气始隆, 内弱之阳得天阳之助稍壮, 故天明则缓。 治当燮理枢机, 调其阴阳。 以炮附子、细辛、干姜、肉桂温通阳气以治厥阴之寒;黄柏内清郁滞之相火以除其烦热;乌梅、当归入厥阴血分, 滋其阴以敛阳气, 养其体而助枢转, 数药并行, 治厥阴而调阴阳。 党参补中益气生血, 川芎、红花行气活血, 葛根升达阳气, 诸品同施, 理气血而助枢转。 如此阴阳气血并调, 厥阴枢机复常而收功。

厥阴病病案临床不太多见, 女子多发。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脏体阴而用阳。 七七之后, 天癸竭, 阴气衰, 肝体不充则易致厥阴枢转阴阳之用失常而出现寒热错杂的症状。 如前案厥阴上热之舌疼, 后案厥阴下寒之足冷。 其症虽异, 终不离相火失布, 厥阴肝火内郁上炎;或阳虚寒气内逼, 厥阴阴阳枢转异常。 总之, 当领会贯通厥阴阴尽阳生、枢转阴阳、寒热错杂的生理病理特点, 临证自能得心应手。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江西中医药》杂志2008年39卷11期,由“齐鲁伤寒名家姜建国工作室”微信平台编辑分享,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注明作者与出处,禁止其他网站及个人匿名转载。


更多关注,请添加  齐鲁伤寒名家姜建国工作室   齐鲁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参与分享,才有价值。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