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医二代对医学人文的看法,感动了很多人

 昵称34549214 2016-06-23

   http://www./

原标题:从一声“谢谢”看医学人文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政组 张璠

 



 珍贵的“谢谢”

医院对我而言一直是个亲切的环境。六七岁时,妈妈轮值到手术室,常带着我一起值夜班。值夜班的常态就是,半夜铃声大作,所有医护立刻进入戒备状态,五分钟后这群“超人”就会有条不紊地就位,开始治病救人。患者推进去的时候,我常常会趴在值班室的窗口悄悄观察等候区的家属。大多数时候,他们坐立不安、一言不发、眉头紧锁,提心吊胆地看着手术室的大门,生怕错过里面传来的每一个消息。每当医护人员进出时,每一个微表情都会被目不转睛的家属们捕捉到,于是家属们常常小声讨论“为什么刚刚那个医生皱着眉头”、“刚刚里面好像有点声音,不会是有什么事儿吧”、“我刚刚问他怎么样时,他没看我,是不是快不行了”……手术结束后他们或悲或喜、或感激涕零或痛哭流涕,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先生。


那天晚上,急诊送来的是一位突发脑出血的老太太。手术期间,她的老伴在等候椅上坐得笔直,整张脸紧紧绷着没有任何表情,唯有被反复攥得出了褶子的衣角与微微颤抖的双腿,流露出内心的紧张不安。不记得是多久以后,手术室门外的灯亮了,推出来的却是盖着白布的身体。医师简单交代了病情和抢救过程,短暂的空白让周围空气有些紧张,还记得医师沉默片刻说了句“对不住,我们尽力了”。可能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老先生接受得很平静,他点了点头便扶着平车转身离开,背影格外落寞。大概五十米后,他却缓缓折了回来,走到医师前说了“谢谢”。


 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毕业后,我选择来到医院工作,常常想起那声“谢谢”。这两个字是何等的轻,又是何等的重,它承载着千言万语和关于生命的信任。在医院里,人们感恩生的喜悦,悲悯老的沧桑,痛苦于病与死的折磨。而这一切发生时,陪伴着他们并肩战斗的不只有亲友,还有医院。患者将生命托付给我们,而我们把减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当作自己的天职。古人常说的悲天悯人,描述的不正是这样神圣而亲密的关系吗?在我看来,这样不基于血缘,也无关利益,却能双方无条件的信任就是医学人文最核心的表现。


在我看来,医学人文绝不仅是临床医护的责任,更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它是护理人员耐心回复时嘴角的微笑;是从志愿者手中接到康乃馨时,患者合十的双手;是个案访谈结束后患者真挚的感谢;它更是医生在满诊时仍愿为患者服务的每一次加号,是白夜班连轴转后还要再去病房看一眼的坚持。


在现代医院中,无论是临床医护还是行政管理,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我们都不应忘记进入医疗行业的初衷。更优质的医疗、更贴心的护理、更便捷的设施、更方便的流程、更人性化的管理、更全面的健康促进。


然而,即使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精进的今天,在很多疾病面前,我们仍然束手无策。同时,种种“医闹”事件,如同一把刀高悬在头顶,将医患间的信任无情撕裂。在我们所说的医学人文中,绝不仅是医院单方面的输出,它需要患者的善意回馈,需要双方的尊重与信任,需要形成良性的互动,而这条路任重道远。


原文刊载于6月16日《医师报》









回音壁:


5.书名:《八卦医学史》

 

  作者:烧伤超人阿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