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轻风无意 2016-06-24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传说很早以前, 彝族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借着月光种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光着脚板劳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还“啧啧”地喊两声,这就形成了舞蹈的基本步伐。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后来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爱时跳的舞蹈,所以叫“阿细跳月”。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阿细跳月”节奏明快,舞姿粗犷,有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弹的是小三弦,舞步轻慢稳重;青年舞则肩挎四五公斤重的大三弦,舞步热情激越。音乐为宫调或大三度五拍节,,舞蹈步法似踏火弹跳,先用一只脚跳三下成三拍,双脚落地成四拍,再换另一只脚起跳,如此不断反复。节庆中的“阿细跳月”已带有表演痕迹,原生态的“阿细跳月”是在月光大树下、山野村边跳的,充满求偶、欢爱的情趣,客人若不长住村寨、深入阿细生活,是难以目睹的。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松毛长龙宴,也叫长街宴,在中午举行。村里的年轻小伙和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姑娘,把清晨从山上采来的鲜松针铺在路上,近百米长龙宴便诞生了。鲜松针上摆大碗的包谷酒、腊肉和疏菜,村人和宾客席地而坐。长龙宴开始时,上菜是从龙头开始,“龙头”在神树下,要铺更多的松针,只有老人才有资格坐在龙头。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能够进入长龙宴的摄友都脖挂“贵宾证”(办此证100元,可进入各种活动场地),是可以席地而坐与村人供享长宴的,有坐下吃的,但更多的是手捧相机围在吃饭人身边,对远道而来的他们,“摄”远比“吃”重要。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席间,村中有威望的“毕摩”引领一群阿细姑娘、小伙,沿长街唱起了敬酒歌,表达着彝家人的深深祝福。摄影的人太多,把唱敬酒歌的姑娘、小伙围的密不透风,平端相机镜头里全是人头,只能将相机高高举过头顶“盲拍”,这两张照片就是“盲拍”作品。

 

弥勒祭火节----阿细跳月和松毛长龙宴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有宾客5、6人围松针席地而坐,阿细妹子就会端上这样的几大碗。看得出碗都是各家户拿来的,并不整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