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课堂因你们而精彩

 江山携手 2016-06-24
我的课堂因你们而精彩
——2015级开学第一课

开学初,我身边忽然多了三位窈窕淑女,风景一般紧随左右,她们是华南师范大学语文学科硕士研究生赵丽、黄思娜和崔璨。文学院分配她们来宝中跟岗实习,每天与我一起出现在语文课堂里。我的课堂因她们和新一届的千禧宝宝们而精彩。
九月一号,开始高中语文第一课,我的主题是“宝中,我来了”。第一堂课打破坚冰,师生相互了解,漫谈式地与学生对话。首先,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开始,让他们去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和长处;接着,分析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提出学习习惯和要求,以及应该做的学习准备;最后,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要求读写结合,读书与听课相偕而行(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我的课堂我作主,与学生愉快度过四十分钟,并且让他们学有收获,是我每堂课的宗旨。
听完开学第一课,我给三位布置了作业:写一篇开学第一课观课记;要求:少抒情,多写实。
她们笔墨很勤,功底很棒,胜利日前后相继交来文稿。下面是三位研究生的听课记录及心得,在此贴出,一起分享,并向学校和她们的导师周小蓬教授汇报(依交稿先后顺序贴出)。

观课记一

黄思娜
上课班级:高一8班
上课时间:9月1日
授课教师:王爱娣
授课主题:宝中,我来了——新学期第一课
听课记录(要点):
1. 你了解我吗?你认识我吗?
2. 你和你的同桌互相了解吗?说一说你的同桌有什么优点?
3. PPT  校训——成人、成功、成才(诠释成人成功成才的含义)
4. 宝中的学风是?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它写在了哪里呢?
5. 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6. 须落实的行为习惯:
   阅读——必动笔  听课——必笔记  朗读——必出声 
   错题——必更正  疑问——必弄清  合作——必担责
7. 物质准备:
   三个笔记(周记/随笔本、积累本、随堂练习本)
   工具书(新华字典、新华成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唐诗宋词宋诗辞典)
   课外阅读材料(《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
8. 心理准备:
   初中-普快列车 VS. 高中-特快列车
   初中阅读以兴趣为主 VS. 高中阅读要理性选择,多读经典
   初中文言文以“浅易”为特点,要求掌握篇章,理解文字 VS. 高中文言文以“深难”为特点,要求学习要从篇章延伸到著作,并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9. 全国卷中的文言文题不再考查虚词,而重在考查与文化有关的知识
10. 怎样做好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听、读、说、写、思、行
11. 写作要注意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 阅读书目(需准备):
   《论语》、《论语新解》(钱穆)、《论语别裁》(南怀瑾)、《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古文观止》北京大学版、《新华成语字典》
   现代散文:《寂寞圣哲》(鲍鹏山)、《时文选粹》系列丛书
13. 布置作业:第一,写自我介绍;第二,推荐五本书+写推荐理由
观后悟:
1. 并无刻意的自我介绍,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灵巧地把自己的一些经历讲了出来。以这种聊天的形式开始第一课感觉极好。
2. 一问接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交代清楚了学习语文的要求。
3. 看似无章法,却暗藏玄机。比如抓住学生的姓名——田小萱,补充介绍“萱”不只是指小草,而且特指忘忧草,暗含父母的祝愿。以此达到展示自我语文功底,且引导学生关注汉字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效果。
4. 把初高中学习文言文的要求讲得特别透彻。何谓“浅易”,何谓“深难”。清晰地讲明了高中文言文以“深难”为特点,要求文言文的学习要从篇章延伸到著作,并理解和探讨文字背后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5.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读和写是密切不可分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老师暂时给学生提供了四类阅读书目:
一是与必修一名著导图相配套的《论语》系列,当然也因为这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旗帜。除原著外,还重点推荐了钱穆的《论语新解》、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二是北京大学版的《古文观止》。这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中国古代散文集。阅读这本书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面和理解能力有极大帮助。而且高考文言文不外乎和《古文观止》的选文来源一样出自《史记》、《汉书》等古书。
三是《新华成语词典》。无论是广东卷,还是全国卷的高考题都离不开对成语的考查。而且在作文中的成语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成语积累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所以从高一开始,人手一本成语词典,使学生成语积累有所保证。
四是现代散文——鲍鹏山的《寂寞圣哲》,以及《时文选粹》丛书。
从以上书目看来,既有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的经典著作,又有协助学习的工具书,还有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时文美文。可以看出,王老师给的书目是很有针对性的。
思考:
如何拿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学生周旋?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答的。对于缺乏经验的实习生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就如当我们面临学生充满好奇心的提问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说实话,当有学生向我们提问到——“老师,你们都有男朋友吗?”这样一个问题时,我并没有想到需要如何与学生“周旋”。更没有想到这个提问会在接下来的课上成为可以利用的点。直到王老师把它作为例子来教育学生——“作为一个高中生,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这才令我恍然大悟。而这又引发我的思考: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课堂反应来引导学生?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才能如王老师所说给学生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

于细节处彰显教学的智慧
—语文第一次课听课后记
崔璨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和宝中高一(8)班的孩子一起,开启了语文学习的新征程。这次,我以实习生的身份来聆听导师的课,心中充满期待。
短短四十分钟,王老师淡定从容,从课前的聊天“暖场”,到引导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课的差异,到教会学生具体的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整堂课环环相扣,平稳而有力。王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那股聪明好学的劲儿,实在令我敬佩。
最感动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语文课堂上的以下几个细节。
首先,教师的语言幽默而富有感染力,处处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学生总是对新学期的任课老师很好奇,想知道老师姓甚名谁,严不严厉。然而,在刚开始的“暖场”环节,王老师的自我介绍却一反“先声夺人”的路数,来了个“让学生先介绍自己的同桌”,这一下点燃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老师把表达交流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自己手里,学生在互相介绍中,发现了别人的长处,更增进了情感的交流。王老师介绍自己时,以自己的名字‘’爱娣‘’说起,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贯穿其中,还自嘲自己的“颜值”,幽默的语言惹得学生忍俊不禁,这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活跃起来了。
有个学生说自己感受到了新的班级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时,老师顺水推舟,让一位女同学展示了自己背诵课文的功力。那位同学气定神闲,将教材第一首词《沁园春·长沙》脱口背出,流利的普通话,不紧不慢的节奏,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下面的学生面面相觑,啧啧称赞,我也佩服不已。我想,高中生对新阶段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希望,勇敢大胆气场也强,老师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在老师的感染和带动下,学生渐渐融入了群体,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也可以促进课堂的活力和生命的形成。在教学中起到牵引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与学生拉近距离,进行思想的交流。只有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课堂才有激情,教师也才能更从容的展开教学。王老师独特的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让我感动,让我敬佩。
其次,借题发挥,彰显出语文教师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
课堂上对“田小萱”名字的解释,王老师信手拈来,对“萱”字的涵义讲解:“萱,小草义,生机勃勃,寄托着父母对孩子茁壮成长的希望……”学生对中国的汉字顿时肃然起敬。推荐的书目比较多,例如余秋雨的作品推荐阅读《千年一叹》和《文化苦旅》,老师着重推荐了后者,并讲到自己对这本书的所思所感,这给了学生更多的参考。
同时,语文课上总是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一句“三天不读书,思想跟不上身体的脚步”道出了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英国人宁愿丢掉一个印度,也不丢下一个莎士比亚”,引用典故来说明应重视文化和阅读,学生深受启发。在介绍初高中阶段目标差异和教法学法差别时,教师突出重点,着重对文言文的阶段目标进行讲解,以《阿房宫赋》等文言篇目为例,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浅易”到“深难”的理解。这种“以点带面式”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的老师让人心生敬意,这样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学生自然而然地要喜欢上语文课。
最后,从形式上来看,具体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上注重学生学有所得。
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方向感还不清晰,缺少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初高中阶段学习目标、教法学法大有不同,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让学生做好“两手准备”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方法,最后落实到教学生如何学好高中阶段的语文,整个教学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从“听”“说”、“读”、“写”、“思”、“行”六个方面出发,王老师一一列举了具体的方法,涉及朗读背诵,课外学习,阅读积累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更加立体了,学习起来也会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了。教师的点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课堂上,老师总是于不着痕迹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当学生说到阅读的书目,老师就会相机拓展,对作者、作品等一些文学常识进行了补充说明,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如,教师也告诉了学生一些“购书小技巧”,方面学生阅读更广更精的书目,这种“授之以渔”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时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震慑学生的,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感染学生的,是教师的言语智慧;感动学生的,是教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心思。正是课堂上这些细节,彰显出了教学的智慧,也成就了课堂的风采。
实习听的第一次语文课,令我心悦诚服。
                                                                                                    2015年9月1日

第一次听课记

赵丽
    
上午7:30是学校的开学典礼,8:50迎来了我们高一(8)班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和同学们一样,憧憬着王老师的课。
这节课是在我们三个实习老师的“被提问”中开始的,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但王老师在这里设了一个悬念,只道“想知道更多,私下里可以找几位老师聊”。这样一来,既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又巧妙地为这堂课埋下了一个伏笔。
我想过,如果是我上第一节课我应该上些什么内容,并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我所设想的目的。第一个环节是同桌之间的自我介绍,然后分享你同桌的特点。有的同学说自己的同学喜欢古典文学,例如《论语》;有的说喜欢现代文学类的书,比如龙应台的书。王老师一一娴熟地接过学生的话题,将《论语》和龙应台的历史恰如其分地进行补充,拓展。这一招,不但让同学们钦佩于王老师的无所不知,更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我十分注意王老师课堂的过渡语,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每个环节的意义。而我发现,王老师十分擅长从学生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从早上的开学典礼,顺着讲到新学期新学校,学生们处在新的阶段会遇到的什么新的问题——身份的转变,人生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问将同学们一下子带进哲学思考的深度,应时且应景。然而王老师又深入浅出,谈到当下最关键核心的问题——语文的学习方法。
围绕着这一点,王老师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出发,谈了阅读需要动笔勾画旁批;上课听讲需要做笔记,既要在书上做笔记,也要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面记;要会朗读,该背诵的要常常背;要纠正错题;有疑问必要弄清楚;有合作,必担当责任。进入高中的语文学习,还需要准备一些具体的东西:第一样,三个笔记本,一本专门记周记和随笔,一本是专门用于积累的本子,记上课的好东西、课后的好词好句;一本是课堂练习本,默写听写以及课堂讨论的部分。第二个是几本必背的工具书。第三个是几个颜色的笔。第四个是至少一本课外读物。
这些都是王老师纵横高中语文武林的几大法宝,但王老师还有一套“武功秘籍”,那就是从心理上要做的一些准备:分析初中语文学习和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将同学们带入高中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境。具体从以下方面:1.语文从阶段目标的区分,现代文,更重视放大、理解和评价;文言文,从初中的识记到高中的理解层级,更注重纸张和文字背后的更深层的思想倾向;作文,主要靠积累和广泛的阅读。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初中是零散的记忆,高中是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而此时,王老师又顺势提出了语文学习需要靠长期的自学和积累,多读一些好书:推荐了《论语》、《古文观止》,以及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书目。最后点出了语文学习的几个要诀:写得一手好字,能言善辩,腹中多几篇名篇名句,熟读几本好书,写得一手好文章。
我感慨于王老师的学识和积累。对于《论语》的翻译读本,王老师推荐的是李零、钱穆等人,而也是我们古代文学研究《论语》多年的任老师推荐的。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辞典,诸如萧涤非、沈祖棻……严谨治学的学者所研究出的结晶,非街上的商业炒作或是某些不负责任的“复制粘贴”、粗制滥造、人云亦云。仅凭推荐的书单,就可知王老师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深度。王老师总结出的语文学习之道,更让人折服于王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顿悟、精通、了如指掌。
只一个目的,带领新生走入高中语文课堂。但是,意义又远远超过于此。就这节课,对我最重要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机智是在教学中的主动成长。是经验积累、方法探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渐渐领悟或者突然顿悟的。
2.心中有学生,严重有学生。要与学生平视,又要让学生制服于你的石榴裙下。艺高则胆大——非得打得非常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及业务水平:你对语文,或者对当今语境下的高考应试策略,你的信息量、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度。
3.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是亲切和蔼或是幽默睿智,体贴、细致入微。充分发挥你的个人魅力。
4.好的语文课,是让人享受、沉醉其中的。杨澜教授说,一节好的语文课,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之前和学之后会有什么不同。王老师的语文课,如同行云流水般的,令你内心翻天覆地,但是表面又不着一丝痕迹。无声胜有声。
    三个字:静、明、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