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植赞诗研究

 江山携手 2016-06-24

一、综述

曹植生逢乱世,在时代洪流和曹操的影响下,他有着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强烈愿望。在其早期抒发理想抱负的诗歌里,大都激扬着积极向上的热情和豪迈的情调。后世学者大多着眼与曹植的政治失意或满腔幽愤的诗文,而对他的“赞诗”很少提到或研究,但他的“赞诗”却是了解其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本小组主要对曹植的“赞诗”进行理解与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曹植的“赞诗”,首先应该了解“赞”这种文体,所以本小组先论述了“赞”作为一种文体,它的发展历程及具体含义,然后再对曹植的“赞诗”做具体的分析,其中包括对曹植“赞诗”的创作背景(时代、人生际遇)、数量统计、主要内容及对象的介绍;对曹植“赞诗”的创作动机、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最后的与曹植五言诗比较。(ZYQ

 

二、赞诗体综述

“赞”作为一种文体,它的产生应该在汉代。刘勰将其源头追溯到《诗》《书》,他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在《颂赞》中,他论述了“赞”体文的源流:

  “赞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唱发之辞也。及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咸,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至相如属笔,始赞荆轲。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而仲治流别,谬称为述,失之远矣。及景纯注雅,动植必赞,义兼美恶,亦犹颂之变耳。”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刘勰认为“赞”作为文体,产生于汉代,即“至相如属笔,始赞荆轲”。(现在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人物赞是司马相如的《荆轲赞》,但已失传。)其次,刘勰认为“赞”的意思是“助”和“明”,这就告诉我们“赞”的内容是相应对象的客观说明,而不是作者的主观见解和评价。对于“赞”的功能和体制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有论述,其《颂赞》篇说:

 “义兼美恶,亦犹颂之变耳。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一,“赞”的功能应该是“义兼美恶”,并非只有褒扬。二、“赞”的篇幅短小,以四言为主,其体制特点是简约明雅。三、“赞”的源头虽然渊远,但其实际应用不多,而且从产生到成为一种文体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流变,从它的大致趋向和归属看,它该算是“颂”的一个支派。总而言之,赞作为一种文体的典型形式是图赞、象赞或画赞,其功能是义美兼恶,其体制特点是简约昭明。

汉末建安时期,赞体文的创作已经相当成熟和兴盛,赞已经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进入文人的创作视野,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有赞体文的创作,如杨修《司空荀爽述赞》,王粲《正考父赞》《反金人赞》等,而曹植在赞体文的创作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们的影响。(ZYQ

 

三、曹植赞诗的基本情况

在曹植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一组“赞诗”显得十分独特,其最大的特征为:以“赞”字入题,每篇歌颂吟咏某个特定的对象。曹植一生共创作了37篇赞诗(根据《曹植集校注》中所载篇目统计)。其创作时期有较明显的分段, 可确定分为建安和黄初两个时期。其中大部分作于建安时代。可以肯定作于黄初年间的只有《禹妻赞》、《禹治水赞》、《禹渡河赞》三篇诗。

曹植所作赞诗的歌颂对象有着明显的指向性,大体可分为领袖明君、贤人、器物三类。其中,赞颂明君的篇目有:《神农赞》、《皇帝赞》、《颛顼赞》、《帝啻》、《帝尧赞》、《帝舜赞》、《夏禹赞》、《殷汤赞》、《周文王赞》、《周武王赞》、《汉高帝赞》等。这里涉及的君主既有神话中开天辟地、领导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新生活的优秀领袖,也有历代推翻暴虐统治、创立了新的王朝,或是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开启一代盛世的著名君主。赞颂具有优秀品德的贤人的篇目有:《周公赞》、《姜媛简狄赞》、《商山四皓赞》、《卞随赞》、《王陵赞》、《王霸赞》等。其中有周公、王陵等辅佐君王建功立业、位尊功高的臣子,有深明大义、明达事理的贤德女子,有名声远扬、品行高洁的隐士。赞颂器物的篇目有《吹云赞》、《三鼎赞》、《赤雀赞》等。

曹植赞诗数量庞大,运用四言整齐的句式,风格端庄典雅。曹植赞诗对赞颂对象的选取带有作者浓重的主观色彩。虽然这组诗不能完全代表曹植最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水平,不为世人熟知,但却明确地透露出了作者评判人物的价值标准,代表了曹植创作期间的好恶、理想、抱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他当时的思想状态,对曹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WJ

 

四、曹植赞诗的创作原因

曹植创作了大量的赞诗。仅就数量而言,赞诗在其所有作品中仅次于诗和赋。那么,曹植为什么要创作如此众多的赞诗呢?结合曹植其人的个性与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有学者认为,曹植创作赞诗的目的主要在于邀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曹植赞诗的大部分创作于建安时期。此时正是曹操在反复斟酌究竟在曹丕与曹植中选择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掌管魏国大权的时候。曹操本人也是一名十分杰出的诗人。曹植自负才气,投其所好,以诗歌创作争取曹操的心理是合乎情理的。曹植创作了大量的赞诗来歌颂开国皇帝、盛世明君的丰功伟绩,不排除他有意隐喻曹操即将结束三国纷争、建立新的大一统的帝国的可能性。在时间上看,曹植一系列画像赞创作与建安十九年。之后不久,曹操远征东吴,让曹植留守邺城以考验其执政能力,对他的极度信任与器重可见一斑。因此,曹植以赞诗邀功显才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外,赞诗的创作还是曹植对多种文体尝试的结果。建安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期,诗人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创作体裁。然而,“文非一体, 鲜能备善”,在那个时代大部分文人都是只擅长一两种文体。再加上当时品评人物之风盛行,诗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时人的关注。曹植这样一个才高气盛、个性率真又极端自负的诗人,在这样的文学新潮中,遍尝各种文体、以显诗才就不难理解了。

显才邀宠、文体尝试都是曹植决定创作大量赞诗的因素,但笔者认为,曹植创作赞诗最主要的动机还是对自己欣赏的人物、器物的真心赞美,并以此为标杆,作为自己的奋斗理想。曹植早年有着很远大的政治抱负。他随父亲出外征战沙场,希望自己能够肩负天下统一的责任。这样积极入世的思想在《白马篇》等早期作品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在曹植的赞诗中,无论是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改朝换代的开国君主,还是建功立业的贤臣良将,贤惠明德的贤妻良女,都留下了卓著的事迹,推动了历史的演进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地笔画。就连咏物类的赞诗,曹植也选取了象征权力的鼎、为周文王带来吉祥兴盛之运的朱雀等器物。曹植在抒写赞美这些人物、器物的同时,也是在勾画心中的政治理想,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WJ

 

五、曹植赞诗写作手法分析

      1.四言八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谈及赞的体式时写道:“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辞。”曹植的赞诗便反映了赞诗一类作品以四言为基础、短小精悍的形式特点。

2.铺排

即铺叙与排比,通过反复叙说来体物写志。铺排在古诗中十分常见:叙述铺排,可穷形尽相;描写铺排,可形象生动;抒情铺排,可情意无尽;说理铺排,可磅礴大气。曹植的赞诗中同样大量运用了铺排手法:

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

庖厨祭祀,网罟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通玄。

 ——《庖犠赞》

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轩辕纂成。

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女娲赞》

这两篇赞意在歌咏先贤,诗人利用铺排将其光辉的历史功绩一一罗举,一气贯注且铿锵有力。如《庖牺赞》中列举了庖牺创八卦、立饮食、改习俗、教民渔猎、制乐器的伟大贡献,由此塑造出了一个崇高而典型的先贤形象,形成了庄严典雅、气势恢宏的诗歌气质。

3.韵律与对偶

作为一个极具开创性的诗人,曹植的赞诗斟音酌句,对仗较为工整,平仄声律和谐妥帖,透露出了一丝向近体诗演进的讯息。

1)韵律
昌意之子,祖自轩辕。始诛九黎,水德统天。

以国为号,风化神宣。威畅八极,靡不祗虔。
                         
——《颛顼赞》

曹植的年代盛行的是古体诗,对于韵律的要求较为宽松。一首诗可以中途换韵,不限平仄韵,韵脚的使用也不限于偶数句。但仔细观照这篇赞诗,却与当时的潮流背道而驰:偶数句的韵脚“辕”、“天”、“宣”、“虔”均使用了同一个平声韵,即一韵到底,韵的使用也被限制在了偶数句。这些都表现出曹植对诗歌韵律的把握能力。

  2)对偶

“王业克昭,武嗣遂光。” ——《周文王赞》

“肃清王室,克灭七国。” ——《汉景帝赞》

“威振百蛮,恢拓土疆”  ——《汉武帝赞》

“救世济民”            ­——《周武王赞》

“风移俗易”            ­——《汉景帝赞》   

从形式上看,前三个举例均为单句对偶,而后两例为句中对,即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从内容上看,这些对偶均为正对,即用意义相近的词语形成对偶。曹植赞诗因为对偶的出现显得工整谨明,朗朗上口。

 4.比兴

《文心雕龙》用“拟容取心”来描述比兴,即通过比拟形象抓住内在含义。比兴手法的使用会令诗歌生动形象“如河之涣”。曹植的诗歌素有多用“比兴”、“情兼雅怨”的特点,而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赞诗之中:

“教弥四海,明并日月。”  ——《帝喾赞》

“克协顽瞽,应唐莅政”   ——《帝舜赞》

第一个例句以日月之明光来彰显帝喾的德行,突出他的嘉言懿行之伟大崇,有言尽意无穷之感。第二例以“顽瞽”来喻舜帝父亲,他虽不是盲人,却难辨贤愚,暗含诗人的贬讽之意,反衬出舜帝孝心可鉴。(LYT

 

六、曹植五言诗和赞诗的比较

曹植的五言诗,钟嵘在《诗品》卷上曾经如此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兼有父兄之长,达到了风骨和风采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既体现了《诗经》的庄雅,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同时他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他的赞诗则更加庄重典雅,大气磅礴,同时表现出对诗中贤德之人的尊崇和敬意。那么曹植的赞诗和五言诗相比较又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以《白马篇》和《伏羲赞》为例,看看二者的异同。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庖犠赞

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纲罟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通玄。

     《白马篇》中塑造了一位英姿勃发、赤胆忠心的“游侠儿”,同时也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化身。诗中对“游侠儿”动态形象的捕捉如“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渲染人物勇猛的风貌和高超的武艺,同时借“游侠儿”之口道出了自己内心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意气:“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整首诗意气风发,充满了诗人的豪气和壮志;在语言上直白中不失文采,流畅洒脱,一气呵成,“诗艺动人”。而在《庖犠赞》里,诗人的形象就隐藏起来了,更多的是对伏羲这位神话中的帝王身份功绩的描绘和赞美,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感情色彩,句式铺排,诗尾严格押韵,并且一韵到底,整体语言庄重典雅,温和敦厚。如果说《白马篇》是自由洒脱、畅快淋漓的,那么相比较而言,《庖犠赞》就更加严谨庄重、典雅大气。这两首诗从侧面表现出了这位诗人多面的创作才能。AX

 

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86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钟军《论曹植的赞》,《文学界》,《文学界》杂志社,2007,68~70

胡培新《小议曹植的赞》,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M]. 中华书局, 19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