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炎帝的有关历史记忆

 黑蜘蛛783 2016-06-27

关于炎帝的有关历史记忆

宋婉琴

(中共宝鸡市委党校)

 

炎帝,“炎”字从叠火形。《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左传》哀公九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由此可见,炎帝得名,应与“火”崇拜有关。这个“火”字,不由使人联想到上古农业的“刀耕火种”。

从考古资料可知,宝鸡地区早就出现了农业,如斗鸡台新石器遗址中,就发现有谷子粒(稷),说明这里早就生产稷了。这也就是周人种稷并用称自己始祖为“稷”的原因所在。周人以后稷为祖先,修后稷之业, 国势日强。古公亶父迁至岐下周原,与土著姜姓结合。

炎帝与黄帝一样,都是稍晚兴起的神话传说,从目前所见资料可知,这个传说体系由周人所建。《国语·周语》晋太子言,鲧与共工诸族“皆黄、炎之后也”。

《国语·晋语》载,司空季子对公子重耳说:“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在汉以前的典籍中,尚未将炎帝与神农合称,炎帝与神农显然是有区别的。

关于神农,要么说疱牺氏、神农氏、轩辕氏的时代更替,要么说神农教民耕织。如《周易》:“疱牺氏没,神农氏作。”《管子·形势解》:“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由由,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商君书》:“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

关于炎帝,《国语·晋语》:“炎帝为姜。”《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女名曰女娃。”《淮南子·兵略篇》:“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史记·封禅书》:“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故知,《史记·五帝本纪》中描述的炎黄之战,炎帝与神农不是同一人。

何时将炎帝与神农氏合二为一了呢?据今所见资料考,当是西汉末年刘歆《世经》:“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种,故天下曰神农氏。”有学者研究说,因先前典籍中记载的“烈山氏”(“厉山氏”)是以火烧山的“刀耕火种”,其子能种植百谷,遂祀以为稷(农官),而后稷为周始祖,与炎帝的经历、得名相类似,于是郑玄称:“厉山氏,炎帝也。”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有神农首出常羊山,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其德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是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晋黄甫谧《帝王世纪》等,以此为蓝本并加以衍义,炎帝与神农由此合二为一。宋衷注《世本·帝系篇》曰:“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故而,炎帝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形象之一,又称赤帝,即神农氏,又号曰烈山氏、历山氏、连山氏、魁隗氏。

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女,生炎帝、黄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炎帝为姜,黄帝为姬。”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远古时期,生活在大约今陕西、甘肃交界初的黄土高原上的两个氏族少典氏与有蟜氏,他们互通婚姻,少典氏娶有蟜氏女,从而又分出了两个氏族。一个是活动在姬水流域的黄帝族,因水而得姬姓;一个是黄帝在姜水流域的炎帝族,因水而得姜姓。据史料可以推出,炎帝与黄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黄帝王将相时,神农氏衰”,可见炎帝年长于黄帝。

据《宝鸡县志》载:“陈仓发祥炎帝。”“陈仓炎帝所生,黄帝所治。”宝鸡古称陈仓,可见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是姜炎文化的源头和活动中心。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初都陈,又徙鲁。”炎帝最初以陈仓姜氏城为都,若干年后沿着渭水、黄河东移,经河南到达山东。黄帝则西移至山西南部,最后定居河北涿鹿附近。期间炎、黄二族结盟,与进入中部地区的九黎族进行了决战,史称“涿鹿之战”。九黎族战败,首领蚩尤被杀,族民一部分与炎、黄二族融合,一部分南下与土著苗族融合。而炎、黄二族也多次发生摩擦与冲突,最终由陕西渭河流域迁徙东下,与部分九黎族融合,定居中原,成为华夏民族的主干。后世尊奉炎黄二帝为华夏民族始祖,我们就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据《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蟜氏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华阳,即宝鸡终南秦岭天台莲花山。又据《宝鸡县志》载:“武母曰:女登,濛瓦二峪诞降神农。”可见炎帝诞生于濛峪,成长于瓦峪。濛峪、瓦峪,就是今宝鸡市益门乡濛峪村一带。

神话传说女登生下炎帝后,取名榆冈。传说他生下来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长得很丑,“牛首人身,脾气又暴”,所以少典心中不大喜爱,就把他和女登母子俩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传说炎帝的母亲女登会养蜂,所以她居无定所。一次,炎帝多日不见母亲,十分着急,遂带人打着“排灯”连夜寻找,终于在正月二十五日晚才在满岭槐花飘香的槐塬(今宝鸡市凤翔县境内)找到母亲。部族成员都为母子相见感到高兴,人们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庆贺,那火把连接起来就像一条条火龙游动在夜空,分外壮观。此情此景逐渐演变成了“槐原排灯”的典故。凤翔县槐塬庙会源自“炎帝寻母”的传说。每年正月二十六日炎帝母亲女登的诞辰,在槐原都举行庙会,以高跷、社火、赛锣鼓,唱大戏等表现炎帝部落找到其母时的欢乐庆场面,热闹异常。以保平安,实现许下的心愿。由此可见,“这也可能是华夏大地上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最隆重的生日盛会。这个盛会有多大,孝在人心中的位置就有多重,对社会的影响就有多深刻”(王欢浪:《感悟槐原女登文化》)。

炎帝教民稼穑,首创种植业,被奉为“农业之神”,有《汉书·律历志》为证:“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又据《白虎通·号》载:“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耒、耜,均为木制的启土工具,是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从事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有了生产工具,炎帝又“为天下先”而“身亲耕”,“树五谷”,“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下化之”(《管子·轻重戊》)。这段事迹在《淮南子·修务训》中也有记载:“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同时,“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卷833引《逸周书》),是今所见到的古籍中关于陶器制作的较早记载。炎帝种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氏。

炎帝还是“医药之神”,他“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史记·三皇本纪》)。《世本·作》:“神农和药济人。”据《淮南子·修务篇》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东晋王嘉说,神农氏炎帝教民播百谷,其嘉种是神鸟送来的。大概飞鸟衔在口中的东西肯定是可食之物,不小心掉在地上,被人捡起来品尝结果,成为良种,由此也使人类产生了崇拜神鸟的心理。《广博物志》卷22引《物原》:“神农始究息脉,辨药性,制针灸,作巫方。”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大约成书于汉朝,因为炎帝神农氏是医药之神,所以作者就假托神农之名,以《神农本草经》来命名该书。

炎帝神农氏姓姜,传说中医药史上的第一味药,就是姜。也就是说,神农尝百草是从发现生姜的妙用开始的。一天,炎帝在田间耕作,因天气闷热,加之劳累过度而昏倒在地,后来被一阵暴雨淋醒,便随手扯下身旁的草苗送进口中嚼了起来,发现食用后神志清醒,闷气顿消,非常惊讶于这小小植物的神奇疗效,遂以自己的姓来命名这种植物。于是,姜就成为第一种被当作药材的可食植物。

据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名赭鞭用它抽打各种野草,野草便显出药性,炎帝为了验证这些药草有毒无毒,是热性还是寒性,到底能治啥病,就亲自尝百草,试其效用,为氏族百姓防病治病。因而炎帝氏族的人,个个身强力壮,迅速繁衍壮大。

炎帝“日中而市”,开市交易,始作集市。据《汉书·食货志》载:“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传说有一天,炎帝到民间巡视,问大家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一位老人,现在食物充足,就是单调一些。我们这里出产稻谷,别的东西就很少,要是能相互交换一些东西就好了。炎帝一听,这个想法很对。于是就召集群臣商议,要开辟市场,让大家把出产的东西拿到市场上来,根据需要互相交换。当时没有钟表,也没有记录时间的方法,凭什么来确定交换的时间呢?人们不能丢掉劳动,整天在市场上老等呀!炎帝想了想,告诉太家说:就以太阳来做标准吧,太阳当顶的时候,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过了这段时间就散市。于是,每天一到日中时分,附近的人都把各自出产用不完的东西,拿到一个商定的中心地点来交换。这下子可热闹了。五谷、鸟兽、鱼虾、野果,还有晒制的兽皮和编好的麻布,粘土做成的陶器、用石头磨成的杵臼等等,五花八门,摆满了一地。大家都挑选自己部落需要的东西进行交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直到现在,许多地方民间还保留着日中为市的习俗,据说就是从炎帝时期传下来的。

炎帝为了研制医药、造福人类而遍尝百草,最后因为尝吃了“火焰子”(即断肠草),于七月七日逝于天台山老君顶下,即今宝鸡南秦岭北麓的天台山口莲花峰。炎帝的女儿瑶姬每逢七月七日以蟠桃祭祀于天台山,故此地又称蟠冢。山上至今存留着炎帝“骨台寝床”遗迹。自春秋以来,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在清明节或农历七月初七举行盛大的祭炎活动。

炎、黄二帝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做出过奠基性贡献,因而备受中华民族的尊崇。华夏儿女都以“炎黄子孙”自谓,这是文化基因上的寻根认同。炎黄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行事做人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