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龙:PCI围术期出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金猴纳福 2016-06-2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抗栓治疗对于降低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或迟发性血管闭塞及总死亡率至关重要。但是,抗栓药物相关的血小板减少不仅增加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增加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PCI围手术期血小板降低,对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大连中心医院林海龙教授,对此进行了阐述。


1.血小板降低与出血


亚洲国家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少,降幅超过50%则为急性减少。当血小板<30×109/L,或降低速度较急且<50×109/L时,易发生出血。同时,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慢性心衰、卒中史、出血史、消化道溃疡或黏膜损伤、低体重等危险因素时,也易出血。


易出血的原因除与血小板数量相关外,还与单个血小板的功能(包括血小板体积、血小板颗粒)密切相关。


循环系统末梢区域存在结构缺陷,包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毛细血管前后微、小动静脉变性、损伤、微小动脉瘤等,以及因血小板减少而影响血小板的封堵能力降低,这些都是血小板降低所致出血的主要病理学机制。


2.PCI围术期血小板降低的类型及原因


(1)PCI前慢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原发或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2)PCI围术期急性血小板减少症:多由药源性(氯吡格雷、Ⅱb/Ⅲa受体拮抗剂、肝素)、IABP等原因所致。


3.抗栓治疗策略


(1)血小板降低者PCI抗栓前评估


主要包括:血小板降低的起始时间(PCI前或后)、起病急缓程度、是否已合并出血、是否存在其他出血风险因素。


(2)血小板降低者PCI适应证选择


①冠脉条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缺血性心肌病、中重度劳力型心绞痛。


②血小板条件:慢性血小板降低者,基线或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50×109/L;急性者,除外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血小板计数应>100×109/L;从无血小板降低相关性出血或曾有血小板降低相关性出血,但血小板降低已明显纠正者。


(3)PCI前慢性血小板减少症围术期抗栓


①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使用,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尚无使用临床证据,原则上不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


②抗凝:一般不用普通肝素,优先使用比伐卢定,其次选择依诺肝素,均为常规剂量。


(4)PCI围术期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抗栓


①PCI时:抗血小板,不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若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关,可常规剂量治疗;抗凝,选择比伐卢定。积极治疗后,应使血小板计数>100×109/L,最好恢复正常值范围,且无出血。


②PCI后:抗血小板,不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若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治疗;抗凝,可选择比伐卢定、来匹卢定、阿加曲班、磺达肝癸钠。


4.PCI围术期血小板降低抗栓的特殊问题


(1)患者血小板过低<30×109/L


处理方法:若PCI可延缓,则暂缓,期间可使用药物提高血小板;若PCI不能延缓,可静脉补充血小板后立即手术。


(2)PCI前是否行CTA检查


建议条件许可者,PCI前应尽量行冠脉CTA检查,以了解冠脉情况,减少不必要抗栓。


(3)支架选择


通常认为金属裸支架可缩短双抗时间,但其再狭窄率风险较高,而最新的病例报告显示,新型药物支架也是可行的。


(4)CABG和PCI的选择


病例报告显示,若单从血小板降低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PCI相比并无优势。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记者 潘欢  ┆美编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