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百病皆源于人体内部脏腑、经络功能阴阳失衡所致,中医向有“不治已病治未病 ”之论。治未病着防患于未然,也摄生有法,养生有道。 中医五行平衡养生法是根据各种不同症候进行分析归纳,以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所在部位是在脏在腑,在表在里,性质是属寒属热,属虚属实,然后根据辨证,结合五行元素的变化规律与五脏、五季、五个时辰的变化关系,调理气机,使人的阴阳五行顺应自然规律而正常运行,从而发挥外避虚邪,内养神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
子午流注与养生 通过每日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才能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卯时(5:00-7:00) 大肠经旺, 有利于排泄 辰时(7:00-9:00) 胃经旺 ,有利于消化,要吃早餐 巳时(9:00-11:00)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00-13:00)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适当休息)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00-17:00) 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00-19:00) 肾经旺,有利于出储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00-21:00) 心包经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00-23:00) 三焦通百脉,人应该进入睡眠,百脉修养生息 子时(23:00-1:00)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忌饮酒) 丑时(1:00-3:00) 胆经旺,肝血 推陈出新 寅时(3:00-5:00) 肺经旺,将肝储藏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