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一飞图书馆 2016-06-29

消失的金矿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衰落的原因之我见

 

 

摘要:

作为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和高度发达科技成就的国家,中国不

但没能产生辉煌的近代科技,

反倒被西方国家远远超过,

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

逐渐衰落。李约瑟难题正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这

些原因,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衰落,也能避免我们现代人重蹈

前人覆辙,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中国科技史

 

衰落

 

 

 

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先生曾说过:

“中国古代的科技遗产,

是一个绝对的金矿”

然而就是这样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金矿一般科技成就的

国家,却面临着一个李约瑟难题,那就是

:

“为何中国在科技发展上长期领先西

方,而现代科学竟出现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最近的数百年里,中国的科技如何会

停滞不前,以至于成了一个备受欺辱的衰老帝国的?”

 

 

这个问题跟所有历史难题一样,

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也没有一个确切的

答案,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结论的开放性假设。但是分析这些原因,既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衰落,也能避免我们现代人重蹈前人覆辙,具有很

深远的意义。在这里我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教育体制、思维观念及学术氛围等

几个方面做以简要分析。

(作为一个对科技史仅仅有所涉猎而未作过深入研究的学

生,我不敢妄下定论,因此就像副标题写的那样,在这里仅仅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

法。

 

 

让我们沿着李约瑟先生的脚印,一起去看看那个金矿是怎样慢慢消失的??

 

 

    

一、政治制度:长期的封建统治是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最主要因素

 

 

 

中国是最早进入、

最后走出封建社会的国家,

长期充满弊端的封建统治严重制

约了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大体可分为两类:官用科技和民用科技。官用科技就

是皇帝召集一批有识之士在自己身边搞所谓的科学研究为自己服务,比如北宋苏颂

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是专门为皇帝报时用的,很多方士的职责就是在皇宫里为皇帝研

究长生不老药,这类科学研究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于皇帝或是为了完成皇帝的任务而

进行的,虽然大多数研究目的单一、成果有限的,但像水运仪象台之类的成就有很

高的价值,而且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也有很杰出的成果,为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好的

推动作用,可是很多成果因挂上御用的招牌而无法及时在第一时间被百姓应用于生

产实践中,既而成了空洞的、无法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而民用科技,则是由普通百

姓中对科学技术感兴趣(如沈括、李时珍)或是在日常生活、劳作中积累起经验的

人(如毕昇)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安排性,其中成果也是良莠不

齐的。另外,一些科技由于只能为皇家所拥有,特别像天文学,在民间的研究被官

 

 

府压制甚至禁止,得不到发展的温床。再比如,古代烧制陶瓷也分官窑和民窑,官

窑的技术被严令不准外传,这严重影响了官窑与民窑之间的技术交流,进而影响了

制陶业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下,科学技术完全得不到充分

的发展,总是靠着前人留下来的成果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一代靠一代,结果只

能是越靠越落后。

在这样的封建制度下,

即使每朝每代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整体上科技的发展也是深受影响的。古代的中国就犹如一个年轻时大有作为的人,

但年龄大了就不思进取,只知道去欣赏自己年轻时的丰功伟绩,最后失去了抵御外

界的侵扰的能力,落得个任人宰割的悲惨下场。

 

 

二、国家政策:严重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科技变得可有可无。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

在我

国的封建社会里

长期的官僚制度是科学技术赖以发展繁荣的民主制度的死敌

统治阶级要求科学技术服从自己的利益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大量的与手工业

生产发展有关而与其切身无关的科学技术就得不到重视

甚至被遏制。例如

明代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天工开物》一书

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对农业和手

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中都没

能得到重视与应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种植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科技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1]

。恩格斯说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没有西方那样迫切,便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处

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再者,到了清朝,严重的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更使得科学

技术更成为了不需要的东西。当英国特使觐见乾隆皇帝

要求通商时

乾隆帝的答

复竟然是

:

 

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

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连林则徐在

禁烟之初也认为

: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

百产丰盈

并不借资夷货。

(

如果中国闭

关绝市

)

恐尔各国生计

从此休矣。

2

”不注重商品交换就没有提高生产的动力,

也就没有了发展科学技术的需要。抱着这样的态度,又怎能能低下头去向西方学习

比自己更先进的技术呢?既没有发展的欲望

又没有前进的动力

更没有外界的

刺激

所以中国的近代科技落后于时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三、教育体制:科举制度的落后是科技落后的直接原因。

 

 

我国历史上长期采用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但科举制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此偏重于政治与伦理道德

轻自然科学

考试内容仅限于孔孟学说、儒家思想,很

少涉及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不把精力用在科举考试上就不能出人投地,

因此很多读书人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科举考试上,又哪有心思钻研数理化?再者,

即使考取了功名,也是“八股”出来的没有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模子”

,哪里扛得

起科研的担子?另一方面,考八股的都扬名显贵,搞科学研究的即使有兴趣也得不

到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都成了穷书生,又哪里搞得起科学研究?这一系列原因,

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科研人才严重短缺,没有这样的人才,这对科技发展来说是致命

的。与此同时,比起西方日益进步的教育制度

中国曾在世界上占有优势的传统科

学在近代让位于西方自然科学也是理所当然的。当西方出现了伽利略、哥白尼、牛

顿、莱布尼兹时,中国出现了谁?中国的历史悠久又怎样,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又怎

样,要比就比当前的实力。中国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很长时间内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而不发展就要被反超,这是历史必然。

 

 

 

四、思维观念:轻视科技及逻辑体系的缺乏阻碍了科技发展。

 

  

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之后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正

统思想。儒家重人文轻理工,重思想轻实践,做学问的主要目的是“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

而真正推动科技发展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则“为士大夫所不

耻”

,所以杨振宁先生认为

: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三个世纪抗拒西方科学思

想的最大原因。

”过分的轻视使得科技的进步变得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从中国古

代的科技成就可以明显看出,大多数都是注重直观的总结、经验的归纳,而缺少严

谨的思维与逻辑。这一点还体现在对科学的分类上。以至于李约瑟先生编写《中国

科学技术史》时

不得不采用近代科学的分类方法

把其中有关科技的内容提取出

这才使世界了解到中国科技的巨大成就[

3

。换句话说

我们连自己到底有些

什么成就都不知道

还是外国人帮我们发现的

,

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发现。像沈括的

《梦溪笔谈》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孙思邈的《水经注》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等,其价值固然不可忽视,但都只停留在了实践和记录上,没有推理、没有演

绎,难以使思维得到质的飞跃,因而在中国《九章算术》没有升级为《几何原本》

天圆地方说没有进化为日心说也不难理解了。光搞理论固然行不通,但如果实践和

记录了几千年都没在理论上上升到新的高度,就必然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

以,西方列强能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找到我们、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打开我们国门也

不足为奇了,因为那时我们在用指南针技术制成罗盘来察看风水,用火药做爆竹燃

放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来渲染喜庆的气氛。

 

 

五、

学术氛围:

保守沉寂的学术氛围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秦始皇实行的中央集权专制以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中国

历史上思想最活跃、学术氛围最浓厚也是成果最丰富的百家争鸣时代。经受了几千

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

,

从言语、行动、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

,

说不敢说,做不敢做,坚守“中庸之道”

,不善于追根结底地研究

,

更不善于对前人

的观点有异议[

4

。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下,即使有所发展,也是一步一步挪动

的。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代的西方的大跨步式前进,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

科学

,

启蒙运动增强了科学的意识,而科技革命则更是将这种发展推向了高潮。另

外,此时西方的大学正在迅速崛起,特别是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的建成为西方的

科技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的作用。而中国呢,不但不重视向西方学习,而且仅有

的几次运动,如洋务运动,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阻挠,因而又使得知识分子变得

更加沉默。还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大学的北京大学,比剑桥大学整整晚

出现了近

700

年,这

700

年的差距又得有多少年能追回来呢?

 

 

 

 

 

 

 

结束语:

 

 

俗话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约瑟先生所言没错,中国古代的科技遗产

的确是一个绝对的金矿,而且是一个资源丰富的金矿,但毕竟是前面时代的产物。

如果世世代代都依赖于着这个金矿生存而不去另寻出路,最后只能落得个山穷水

尽、坐吃山空的可悲结果。远水救不了近火,用旧时代的知识解决新时代的问题必

然行不通。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

观者的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一回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金矿的逐步消失。可

对于现在而言,我们是当局者,在我们为古代中国的衰落扼腕的同时,一定要清醒

地认识到,历史是用来借鉴、用来反思的,而不是用来骄傲的资本,我们切不可重

蹈覆辙,只有与时俱进、抓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让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称雄

世界而又惨遭蹂躏、备受欺辱的古老帝国重振雄风。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到近代科学的根源探讨》

,申远,彭翔,

《南京医科大

 

学学报》

 

2

《浅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昝西娟,

《理论探索》

 

3

《关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原因的反思》

,李蒙,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

《破解“李约瑟难题”

,匡胜国,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