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张骞:医患之间信任最关键

 super073 2016-06-30
??
“蓝色字”


张骞,37岁,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他致力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技术和术式突破创新,多项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推广,并先后获得一系列科研基金的资助。2012年,课题“应用表观遗传学方法鉴定肾细胞癌中候选抑癌基因及分子标记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2013年,课题“抑癌基因IRF8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及分子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课题“尿液中DLEC1基因甲基化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及“IRF8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用于肾癌的早期诊断研究”获北京市科技委员会资助。




繁重的医疗工作之外,张骞积极投身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普及工作。2012年,他提出“拯救肾脏计划——百肾计划,千肾计划”,希望通过努力在一年内亲手保留200名患者的肾脏,并通过培训更多医师,以更多同行的合力,保留2000名患者的肾脏。2014年,张骞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师报》发起了“爱心行动——泌尿腔镜万里行”。


2013年,他获得“寻找大医精神”活动嘉奖,其事迹得到卫计委、中国医师协会的充分肯定。2013年和2014年,他连续获得“年度好大夫”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在线名医”。


张骞:医患之间信任最关键

“张大夫,我出院了!临走的时候,正赶上你在做手术,很遗憾没能与你当面道别。我不太会表达感激之情,只能说一句,您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救命恩人,谢谢您让我们重获完整的家庭。”


其实,这样的短信对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张骞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存留在他心间除了做医生的一种成就感,更多的反倒是对病人的感激之情。




“是病人让我不断成长,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病人的这份信任!”张骞说。

信任与重托


发短信的是一位来自兰州的库欣病患者,周转了当地几家医院都被拒之门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北大医院。


“当时,患者的皮肤就像薄薄的一层纸,感觉稍微一碰就要出血。”张骞说,如果不及时手术的话,患者很可能就会出现意外。为了抢占“时机”,他迅速安排患者住院,在详细了解病情后,便与团队成员讨论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但术后患者却出现了罕见的并发症——肌间小动脉出血。“我们虽有所准备,但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这突如其来的并发症,使患者必须要在ICU病房进行留观。“如果患者醒不来,我该怎么向患者家属交代?而如果患者醒过来,她的治疗费用该怎么办?”张骞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但又迅速冷静下来,并在内心告诉自己:抛开杂念,治病救人。


终于,患者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为了减轻患者对治疗费用的顾虑,张骞所在科室还决定为其进行费用担保。


“出乎我意料的是,患者在出院前结清了所有费用。并且还说等身体恢复了,另外一侧的肿瘤切除,还来找我做。”就在一个月前,张骞在制作一期科普节目时还特意把这个患者请来,他个人不仅为患者捐献了1万元,而且还通过节目组呼吁社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汇集大家的力量为患者排忧解难。

追求从医三境界


或许,医者再精益求精,也不可能做到完美。


“如果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的话,也要给予患者和家属一定的安慰。”张骞总是试图把自己周围的微环境调节得更好,希望团队成员和患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愉悦氛围。他带领团队已经连续四年,年手术总量居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的首位。




不过,他并不满足,仍觉得距“医学大家”的境界还有很大距离。


张骞很推崇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对医生的成长三个阶段的总结,即“求技、求艺、求道”。


“在‘求技’的阶段,外科大夫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锤炼手术操作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病人和医生的舒适度??这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张骞觉得自己正处于第二阶段——“求艺”,就是追求手术动作的流畅、精炼,“不轻不重、不快不慢,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在旁观者眼里,不啻一场艺术的享受。”


而对“求道”的认识,张骞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首先,‘道’是规律,医生要总结、提炼行医中的规律;其次,‘道’是道德,医生要时刻把医德铭记在心;最后,‘道’是道义,把自己的经验技术拿出来和同行交流分享,救助更多的人,这也是‘求道’的一部分。”


腔镜的“丝绸之路”


虽然张骞自称远远不到“求道”阶段,但他已在为心中的“求道”行动了。


早在2012年,张骞就为自己制定了“百肾计划”和“千肾计划”。所谓“百肾计划”,是指他每年通过手术为200名以上病人保住肾脏;而“千肾计划”,则是通过演示和培训让更多医生掌握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挽救更多病人的肾脏。


对张骞而言,“百肾计划”早已超额完成,“千肾计划”的效应也开始逐渐显现。现在他有了更宏大的目标:“腔镜中国行”。


每个月,他都抽出一个周末,组织医生团队到外地给病人做手术,同时为当地医院的骨干医生演示讲解,进行技术培训。




“我有幸与出使西域的古人同名,希望自己也能像前人那样有所开拓,开辟一条腔镜医学技术的‘丝绸之路’!”张骞一直强调自己今天所取得的小小成绩,离不开北大医院的培养与文化熏陶,离不开老师前辈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使我无惧外界的诱惑,执着地做一名外科医生。”


本文为《医学科学报》原创文章,

如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医问医答』由医学科学报社、赛思传媒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