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贵纸:合肥龚氏藏晋唐历朝古纸以630万元成交

 唯我英才 2016-06-30

合肥龚氏所藏的一批晋唐以来的古纸样本,汇聚了二十余种古纸标本,尤其是其中三张“晋人茧纸”,对研究和认知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和纸张使用状况,意义重大。

龚心钊藏晋唐古纸,封面标注“不市本”,意为代代相传、世世永守


对于晋代茧纸,人们素来只闻其名,不见其实。唐人何延年曾提到王羲之写《兰亭》“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纸有侧理纸、蚕茧纸。《世说》纸似茧而泽也,王右军书《兰亭记》用之。案今高丽纸以绵茧造者。


不过,相传《兰亭》真身已做了唐太宗的陪葬,太宗命臣子摹写《兰亭》用的都是楮皮纸,晋代茧纸究竟为何等神物成了后人一直想要探究的谜。北宋米芾《宝章待访录》:“王右军《笔阵图》,前有自写真,纸紧,薄如金叶,索索有声。”虽未说明纸张的材料,但对其质地紧密、厚度较薄、坚韧挺括的特征描述十分清晰。龚心钊据此对所藏蚕茧纸钻研后认为,米芾所说的应该就是蚕茧纸。

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定武本兰亭》使用的是麻纸


晋以后直到明代,历史文献中才重新有了生产蚕茧纸的记载,但那只是宫里用来制作雨衣雨伞的,大概无法用于书写。否则,在历朝历代留下的那么多书法墨迹中,不可能没有一件实物或相关的作品著录。有人推测,王羲之以后,或许就因为蚕茧纸的极为罕见,再没人用它写字了。

龚心钊所获的某些纸张为晋代茧纸,是其历时多年考证得出的。他在1936年的一段札记中写道:“此纸……盖系蚕茧所制,磨擦亦不起毛,非藤、楮、竹、棉所能及也。原幅未经翦背,触之即折损。余得于津沽某蓄古家,不得已因截为三幅背之。此可决为晋代纸也。”1940年他又在一段札记中强调:“此真蚕茧丝所制,揉擦之亦不毛损,《兰亭》茧纸度亦不胜于此。余见隋人诸写经卷,色类此而质乃楮类,晋以后殆无茧制者矣。

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对实物进行检测显示,这三张纸恰如龚心钊以目测所判断的:材质确属蚕丝,年份也与标签注明的晋代相近。


朵云轩所拍合肥龚氏藏“晋唐历朝古纸”册页,除了这三张晋人茧纸之外,还包括唐硬黄纸、写经纸,宋硬黄纸、软黄纸、镜面纸、藏经纸(含金粟山、法喜大藏、梅印等名目)、白麻纸、藤纸、罗纹纸(含红丝罗纹、普通罗纹)、云母笺、银红色笺等,明宣德仿宋蜡笺、仿宋藤纸,清初仿宋藏经纸(含仿金粟山、清晖阁等)、乾隆仿宋澄心堂色笺、乾隆冷金笺、乾隆间怡亲王府特制饾版拱花水印角花笺等;另有唐天马锦、清内廷用画绢、金花绢等。这批纸张虽然没有进行任何的书写,但是由于前辈收藏家的精心保存而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了解留下一段可以触摸、感觉、认知的历史。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期间,接见龚心钊女儿龚安英

龚心钊是清末外交官,更是收藏大家,斋名瞻麓斋,合肥人,也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曾任清国驻坎拿大(今加拿大,时为英属)总领事。龚心钊一生心血全在于文物,即使到了晚年,家中并不宽裕,对看中的器物还是决不肯罢手,就是借钱或者卖掉首饰也要买回来。他收藏过的古物,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汉关内侯金印、晋人茧纸、唐天马锦等物,宋黄庭坚、米芾、马远、夏圭等人书画等。上世纪中,龚氏后人将其部分家传精品六十余件捐赠上海博物馆。


商鞅方升是龚心钊所藏最珍爱之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生活即艺术 艺术即生活

阵风

微信号:artgus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