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笔记之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野之老 2016-07-01

【内经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散见于:《甲乙经-卷六-阴阳大论第七》

                              全见于:《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三阴阳-阴阳大论》

                              全见于:《类经-卷二-阴阳类第一-阴阳应象》

提炼理论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由自然界实指之事物演变而来。

作为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主要代表事物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同时还用以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事物生杀、运动、变化、发展的本源;同时也决定着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这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总规律!

 

此段原文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总纲。

1.本段扼要地阐明了阴阳的基本概念,指出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

正如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卷一》所云:“此言阴阳尽天地之道,而万物赖之以为主也。”《内经》此段否定了当时无法解释的千变万化之自然现象均归之于天帝意志的唯心观念;使人们的思想从天帝主宰一切的神权迷信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起生命的唯物观。这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包括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之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2.本段还指出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新生及消亡的过程当中;事物这种变化、运动的内在力量,就在于事物本身相互对立统一之阴阳两方面的运动。

又指出:阴阳的特性为阳主化气、主动、主生,阴主成形、主静、主降;且阴阳在运动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此段原文还将阴阳理论与医疗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就是人体阴阳对立两方面的运动;人体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阴阳反作”;且治疗疾病必须抓住“阴阳”这个根本,从而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特此需要强调的是,“治病必求于本”与后世所说的“治病求本”在意义上有所不同:“治病必求于本”之“本”即阴阳,这是从哲学的高度提示了治疗疾病的总纲,即“以调节阴阳”为治疗疾病的总纲;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而后世所说的“治病求本”之“本”则是医学层次上的“致病原因”;此“本”是与“标”相对而言的,是说要针对疾病的病因或主要矛盾而去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